高海博
2014年10月中旬,如今内地最有名的维吾尔族歌手帕尔哈提在广州举行了专辑首唱会。
将近1000多人的场地,听众大多是汉族“粉丝”。
“唱了十首歌,七首是维吾尔语歌曲,现场很嗨。”一直推动新疆歌手进入内地舞台的制作人芮文斌,此前担心的语言障碍并没有发生。
在演唱会的庆功宴上,“有位在广州生活了十几年的维吾尔族大哥眼里噙着泪水对帕尔哈提说,汪峰说你是他的中国梦,你也是我们维吾尔族的中国梦。”
这个被称为“灵魂歌手”的青年成功证明,音乐和音乐人,可以跨越民族差异。
“音乐可以产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可以潜移默化改变人的想法。”芮文斌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他一直希望新疆音乐界可以产生如腾格尔、韩磊级别的全国流行音乐人物。
“之前新疆音乐的代表是王洛宾与刀郎,现在是帕尔哈提。”芮文斌说。
新疆制造
“中国好声音”的学员都是由节目制作方——灿星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找来的。不过,灿星文化总裁田明给早有合作的芮文斌打电话、希望他推荐选手时,后者并没有想到帕尔哈提。
“他在新疆已经是大师级人物了,不需要去那样的舞台证明自己。”芮文斌觉得,如果盲选时导师们没有转身,会很尴尬。
当然,尴尬的原因并非因为实力。“好声音的选手大多翻唱人们熟悉的流行歌曲,帕尔哈提的汉语并不好,这对他有些不公平。”
基于此,芮文斌首次向灿星文化推荐的26人海选名单里并没有帕尔哈提,虽然他早就为帕尔哈提运作过专辑。
2011年起,芮文斌开始推广新疆的少数民族歌手,希望通过重新包装与制作使他们进入内地市场,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在新疆,并不缺少好歌手。
比如几乎家喻户晓的阿不都拉,被誉为新疆的“张学友”、“西部歌王”。内地人熟知的后一个称呼,曾被赠与王洛宾。
结合了传统民族配器弹拨尔、艾介克与现代电声乐器,阿不都拉录制的维吾尔语歌曲流传全疆之余,还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土耳其等国。
芮文斌在2014年初一口气推出了十张新疆歌手的唱片,他并没有在语言上过分纠缠,“能唱汉语歌曲当然好,但是用民族语言表达得更好,就用民族语言唱”。
市场反响并不热烈,这一点芮文斌早有预感,“毕竟听CD的时代过去了”。但他坚持要做出来、推出去,“像这次帕尔哈提出来,大家开始对新疆音乐产生兴趣。当他们搜索时,这些唱片就会出现,我们的努力就有价值了。”
芮文斌推荐给“中国好声音”的26人里,只有吐洪江留了下来。
在上海试音的时候每天都在刷人。”吐洪江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唱到了“盲选”,最终被那英选中。
虽然止步全国16强,但“中国好声音”给吐洪江带来的是信心上的认可,因为“全国厉害的人都去了”。
9岁开始,吐洪江在哥哥的引导下学习吉他与架子鼓,从此音乐就没有离开过他的生活。
“有一阵挺迷茫的,但去了好声音之后,真是开阔眼界。”吐洪江称,这段经历使他对自己也有了全新的定位,更坚定了新疆原创音乐的道路。现在他经常接到内地的演出邀约。
阿卜拉江·阿吾提·阿玉甫并没有参加选秀节目,他主要在新疆本地演出——他是如今新疆维吾尔族青少年的偶像,“很多年轻人都会学习他的穿着打扮。”芮文斌说。
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阿卜拉江刚刚结束了一场网络直播演出。在和田农村长大的他,汉语并不很流利。“南疆的孩子汉语都不是很好,主要是平时都用不到。”他说。
家里电视收到的唯一频道是新疆电视台的维吾尔语频道,阿卜拉江对于流行歌曲的认识就是“阿不都拉大哥的歌”。
1998年,阿卜拉江到吐鲁番上学。1999年,他在电视上看到了迈克尔·杰克逊的舞蹈,从此为其着迷。
回老家当了两年教师之后,“虽然老家很美,但是我有梦想,有些不甘心。”阿卜拉江说。2010年他登上了新疆电视台,“开始被大家知道”,那一年他27岁。
从年龄看,阿卜拉江并没有太大优势,但芮文斌看中的就是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2014年初,阿卜拉江第一次在内地举办了歌友会,“新歌还在录制,以后会更多地到内地唱歌。”
这个人,我要他
帕尔哈提的故事已渐渐为人所知——1982年出生在乌鲁木齐,在新疆艺术学院读大学,毕业后抱着吉他,在乌鲁木齐的酒吧驻唱。因为“中国好声音”而被内地公众知晓之前,他白天照顾一双儿女,晚上做音乐,并以此养家、还房贷。
帕尔哈提经常在乌力派提经营的餐厅驻唱,“一晚上250元,一唱就是四年。”乌力派提说。
帕尔哈提的好友、摄影师库尔班江·赛买提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有时候你会觉得他跟钱过不去。“他并不富有,他说与老婆孩子在一起就好。”
他俩经朋友介绍认识, “认识第一天晚上就聊了一个通宵。”库尔班江说,“在艺术上,他是足够真诚与执著的。”
帕尔哈提曾多次拒绝电视台,原因是以前的电视节目很多都是假唱。
库尔班江觉得,帕尔哈提是一个不愿意受别人约束的人,他不太喜欢“秀”,这也是他起初对“中国好声音”缺乏热情的原因——担心会像许多电视节目一样,“包装一下”,只求利润。
此前,2005年,帕尔哈提和几位玩摇滚的朋友组建了一支乐队,取名“酸奶子”——一个很土的名字。他说,希望自己的音乐也是纯天然的。
新疆音乐很多并没有进入内地,反而在中亚、土耳其等地闻名。
芮文斌介绍,新疆音乐的民间交流非常频繁。“你认同我,我认同你,互相认同才有交集。”他觉得,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有着天然优势,与中亚等国的文化语言相通,如此才有共鸣,才会实现“民心相通”。
在中哈文化交流日上,芮文斌推荐的维吾尔族歌手穆民江唱了一首哈萨克民歌,“反响非常好。”
帕尔哈提则抵达了新丝绸之路的另一端:德国。
2010年,帕尔哈提的大学同学穆卡达丝与德国Morgenland音乐节的主办人迈克尔到新疆,希望可以找一些传统木卡姆的老艺人到音乐节演出。
“其实帕尔哈提原本并不在计划之内。”穆卡达丝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当迈克尔听到了帕尔哈提的声音,所有的事情都改变了。
“这个人,我要他。”在乌鲁木齐的希腊酒吧,迈克尔说。
由于帕尔哈提没有固定工作,第一次签证被德国大使馆拒签,迈克尔费尽周折终于使他成行。
穆卡达丝回忆,由于一心想把这位歌手带到音乐节去,迈克尔在很多文件中都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包括如果发生车祸等意外要照顾到底这样的条款。
德国的演出非常成功。与古典乐团合作,帕尔哈提也没有表现出不适。首演计划一个半小时,最后不断返场,唱了三个小时。
帕尔哈提向本刊记者回忆说:“主办方第一次邀请我时,我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去德国只为了音乐交流,唱自己喜欢的歌,任何其他事情都不会介入。对方也认可我的想法。”
对不起导演,这太过了
从唱出第一嗓,帕尔哈提就成为“中国好声音”最受关注的学员。
有网友形容,他这次登台就像是1961年鲍勃·迪伦从“中西部”老家明尼苏达到纽约一般,所有人都认识了他。
常年身在内地,库尔班江非常支持帕尔哈提上“中国好声音”。他了解新疆人在内地遇到的问题,希望帕尔哈提能发出一个声音,“站在那里,就够了。”
最终帕尔哈提给“中国好声音”寄去了小样。库尔班江说,“中国好声音”对帕尔哈提非常尊重,“没有为他安排一些表演的东西”。
很多选手会照着镜子给自己打气,安排亲友团,这在帕尔哈提看来是不可能的——上台就拿着吉他静静地走。
有时候需要“一些表演”时,他会对导演组说,“对不起导演,这太过了”。
芮文斌看到他在好声音舞台上所讲的两根弦吉他的事情,“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一点点矫揉造作。”
10月7日,“中国好声音”决赛,帕尔哈提拿到了亚军。
最后他应导师邀请,唱了一首他自己写的维吾尔语歌曲。
歌词写道:“爸爸妈妈/你经常对我说要做个好人/远离那些尘世的虚伪和浮夸/要做真实的自己。”
学者汪晖曾评价帕尔哈提,“声音是忧郁的,但这种忧郁是透明的”。帕尔哈提深以为然。
唱完好声音我打算回山里去
帕尔哈提曾对库尔班江说:“你不用相机也可以拍照,我不用画笔也可以画画。你用你的眼睛、我用我的音乐,那都是属于我们个人的。”
大学是美术专业的帕尔哈提闲下来会教女儿画画,“我和太太白天都没什么事,基本会在家陪孩子。”
帕尔哈提的一首歌曾给库尔班江很大触动,歌词大意是:我的祖先给我爷爷留下了一个皮袄,皮袄之前是好的,但传到我这儿已经烂了,我不能再留给我的孩子,我就把它烧了。
“都是大白话,是在说文化传统不能成为枷锁与压力。”库尔班江说。
像帕尔哈提的专辑名称一样,《来自塔克拉玛干的摇滚》,把新疆传统的木卡姆糅合西方的摇滚民谣表达出来。
参加“中国好声音”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曾与帕尔哈提见面,“那次交流有一个半小时,主席也认为我的演出为新疆带来了荣誉。”帕尔哈提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芮文斌觉得这一次不仅促使人们对新疆的认知有了改变,“他的这张唱片会提高公众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关注。”
“中国好声音”录制期间,帕尔哈提还去了欧洲演出,他对穆卡达丝说:“唱完好声音我打算回山里去。”
(本刊记者齐岳峰、骆晓昀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