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真相

2014-11-11 19:00杨思卓
商周刊 2014年21期
关键词:创新者三星顾客

杨思卓

行业领军者刚刚通过创新建立的竞争优势,转眼之间就被又一拨儿创新者所取代。所以商界流行一个经典说法:创新者要想保持优势,唯一要做的就是比竞争对手跑得更快。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实则是个伪命题。

看过太多企业的“快生快死”之后,我们发现,创新不在于快,而在于与众不同。从战略层面上讲,创新有两个路径:一是技术发明,二是市场要素。

作为领导者,在求新善变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两个知名的创新流派:克里斯坦森流派和熊彼特流派。

1995年,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其《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指出:科技创新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生存的必需。很多公司可以通过科技创新获得巨大的利润,甚至改写竞争的规律。

当然不止科技创新。早在1912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最先提出了“创新理论”。据其观点,创新就是把新的生产要素与既有的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继而引入生产体系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的过程。在他眼中,新质量、新方法、新来源、新市场、新组织等都属于创新。而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

我们不否认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但是管理的创新、思想的创新、模式的创新、营销的创新,同样很重要。当今许多风头很盛的企业大多不属于科技创新,如Facebook是互联网工具在社交中的应用;百度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有何种发明,而是把网络技术的运用发挥到极致;阿里巴巴所做的事情,只是把市场要素做了重新组合。

对大企业来说,科技发明有着明显的优势;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市场要素重组的优势会更强一些。然而,这两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那么,创新具体怎么做才能更落地?在对500家企业进行的创新跟踪课题中,我们发现,几乎80%创新成功的企业,都符合这样一个公式:创新一模仿+超越。

在这方面典型的企业就是三星。1970年代三星还只是一个加工厂,为三洋公司做贴牌生产业务。但如今的三星,已成为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实力雄厚的科技公司之一。其成长之路,其实没有太多奥秘,就是找到四个榜样作为标杆。

一是向索尼学习研发技术。索尼公司率先开发出世界前沿的电子产品,成为世界消费电子行业的领跑者。三星不断派遣技术人员到日本访问考察,学习索尼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甚至向一线技术工人学习技术。三星很快建立起自己的研发队伍,并加大对研发经费的投入。正是研发力量,推动了三星近些年来的创新与发展。

二是向惠普学生产管理。作为美国著名的IT产品制造商,惠普生产管理中采用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这套系统帮助工程人员和其他生产人员处理设计、制造所需要的大量数据和信息。三星针对自己的产品和业务特征,果断导入了这套系统。

三是向西屋电气学库存管理。三星发现,美国的西屋电气在库存管理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引入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有效整合财务、采购、质量以及库存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流程。于是,三星斥巨资、用长达8年的时间来打造公司内部的ERP系统。这个系统有效改善了公司的资金流,大大提高了总部对子公司的监控和协调。

四是向丽泰学营销。作为世界最大的服装零售企业,丽泰的顾客只要到过卖场一次,计算机系统就会把顾客的服装尺寸、偏好的式样和颜色等归档,当顾客再次光临,就能快速直接地为顾客提供符合需求的商品。此外,丽泰还开发出了销售与订单同时完成的体系。三星后来把产品定位为数码高附加值产品,并在这个基础上制定出了一套全新的市场营销策略,正是从丽泰那里取的“经”。

但是,模仿只是手段,创新才是终极目的。到了1990年代,三星确定新的公司愿景:创新即一切!三星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将每年8%的销售额作为研发经费。正是通过仿效学习,三星进行产业组合和商业模型的改良创新,实现了超越。

解读上述公式,即创新从模仿开始,关键在超越。

为什么要模仿?因为模仿可以在短时间内缩短企业与行业领先者的差距。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条路径:找一抄一超,即找到榜样,模仿学习,颠覆超越。在创新的三个步骤中,找是前提,抄是基础,超是关键。正因此,与众不同者才能后来居上。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者三星顾客
“一站式”服务满足顾客
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 5G
邓枫:“创新者”和“探险者”
“三星”惊现
守正出奇话创新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创新者:“孤独的”提问者
决胜终端,三星的绝对领域
顾客是我们的上帝品质是顾客的需求
搭乘三星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