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自恕+彭琨
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愈朦胧模糊,愈能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往往愈能耐人寻味,是文学作品性质所决定了的。而应用文则要求语言简洁明了、准确朴实,否则处理事务解决问题时何以为用,所要记叙、说明、阐述的内容,岂有价值可言?然而,纷繁复杂、五彩缤纷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偏要捉弄人,有的事物用实数真语却失真,用模糊词语反倒真。请看模糊词语在应用文语言中所表现出实数真语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吧。
一.层面似模糊,深层却明确
如:新闻中报道“洪水龙头高达三十多米”。看那洪水袭来,龙头高达三十多米或若干米,究竟是多少,谁能在刹那间量出瞬时龙头准确的高度?这是凭经验估计得出来的一个模糊数。虽说从层面上不准倒真实,别人一听一想,就能从龙头有三十多米高的概数中联想到有十层楼那么高,能确切地感受到洪水来势凶猛,大有吞噬一切之势。如果说成精确的绝对数三十米甚至是三十点一米,很明显那是在说假话,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实。所以才凸现出模糊词语,有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也正是因为应用文用语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可以选用一种外延不确定,表意比较原则甚或明确而且具有弹性的词语(即模糊词语),所以才表现出模糊反真确切美的语言效果。
二.概括程度更高
在运用叙述表达方式时,根据不同需要,可选择详叙、略叙或者概叙。特别是在运用到略叙或概叙时,就少不了会用上概括程度更高的模糊词语。
例如:历朝历代、历代统治者、历史上有些人、以前、以往、往日、近期等等。这些词语所指的究竟是那些人和什么时间,都是不明确的,但它用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许多具体名称所不可替代的。
假如要叙述战国时期的商鞅为秦国拟定“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朝各代都是沿袭了这一治国策略的史实时,你没有必要把历朝历代所有的统治者都列举出来,还有很多你也列举不出来,所以只有用上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或“历史上统治者”都以“重农抑商”作为基本国策这样概括性很高的模糊词语,才能把这一史实说得简洁且明了。
三.配套表达程度时,语言更严明
在比赛活动中,评委对各位参赛者或各个参赛小组都要如实地作出各种不同的评价,就非用到一组程度副词来说明不可。例如:比较(好)、非常(好)、最(好)、极(好)。这些程度副词从表面上看其意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它们好的尺度究竟是多少,谁能说清?因为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针对不同的对象,其标准应是各不相同,有时相差甚至迥异。但是,在同一场合评价同一类对象,通过这一组程度副词就能把他们的好坏高低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四.表达范围时,使语言表意更严密
如:“基本上,少部分、大部分、绝大部分”这些模糊词语,虽说从单个看,所表范围不具体明白,谁也说不清它们所表明的具体范围有多大,实际数字是多少,但用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它们所表示的范围和数字确实是清楚明了的,表示的语义也更显其严密性。
譬如有个文秘专业的学生,在作文中谈应用文学习体会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上掌握了应用文写作的规律和方法。”这里的“基本上”一词是一个模糊词语,一方面说明了该学生经过长达两年的应用文写作的学习收获不小;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位学生认为在应用文写作学习方面还有东西没有学到,还有继续努力学习的必要,这是符合该学生实际的。若要把这句话中的“基本上”一词除掉,就显得不切实际和高傲了。
五.留有余地,更委婉艺术
(一)话是点到为止,看上去貌似轻描淡写,实则是提出了严正警告,这是批评的艺术。
作为行政公文,经常在揭示或批评某些不正之风和错误行为时,用两种方法:一是指名道姓;二是用“个别人、有人、少数人、个别同志”或“个别单位、”等模糊词语来代替,其效果迥异。若这些人或单位不是惯犯,用第一种办法会给被批评人以难堪,面子上过不去,易出现逆反心理,造成或抗拒或不接受批评而实得其反的抵触情绪,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有激化矛盾的可能,那就糟糕了。若采用第二种办法,给被批评者以台阶下,既照顾了面子,又起到了批评告诫的作用,更体现了“治病救人”而不是“一棒子把人打死”的工作技巧。这就会让被批评者知道,这是批评自己的。那他为什么不指名道姓呢?这原来是对自己的提醒或警告,既不是他不知道是谁,也不是他不敢指名道姓地批评,而是关心和顾及到了自己的自尊心。不然的话要是指名道姓,作为基层干部或工作人员的脸面和威信岂不是荡然无存了吗?那以后再怎样去开展工作呢?所以用“少数人”或“个别人”或“个别同志”或“个别单位”等模糊词语,能让被批评者不仅易于接受批评,相反还会暗自感激领导以顾面子之情式的关怀而悔过自新。因此这可以说既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批评的艺术。所谓会说话的人能锦上添花,不会说话的人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这个道理。
(二)说话貌似避重就轻,实是严正指出问题和错误必须纠正,这是指导工作的艺术。
某上级对下级企业下达的整改通知中说道:“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低劣,用户意见很大的企业,应限期改进,必要时停产整顿,并根据不同情况酌情减发领导干部的工资,停发职工奖金,直到产品质量达到合格为止。”这里有一系列的模糊词语:混乱、低劣、很大、限期、必要时、不同情况、酌情、减发等,不仅明确地指出了单位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对如何整改也作出了方法上的指导和要求,充分而明确地表达了上级的意见和态度。请看这些模糊词语所具有的作用:
如:混乱、低劣——企业管理哪些方面混乱,混乱到什么程度;哪些产品质量低劣,低劣到什么样子,都是模糊的、不清楚的,但指出企业在管理和产品质量上存在一定问题,那是确定和肯定的,是毫无疑问的。
六.表谦逊、礼貌和客套
(一)言在谦虚,意有希望。
在学术论文中,常见作者在写标题时会用上“浅谈、浅论、试论”等词语,在文章结束时也会用到本人所论观点“粗浅”只是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等。这里所说的“浅和粗、砖和玉”所表明的真是论文写得粗浅,不是玉而是砖吗?不是,论文作者只是表明一种谦虚的姿态和学风,而事实上撰写论文水平已是创见高深,就是那些试水式的青年学者由于“术业有专攻”照样能写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论文的也不乏其人,何况那些造诣高深的学者专家,对某领域学科的研讨已具当时最高水平不也经常如此这般地说,这又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这是他们在传承了中国文人那种儒雅之风、谦逊之美德的同时,既表明了人上有人、天上有天的事实和学海无涯之意,又期望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研讨之风,来推动我国科教迅速发展,实现振兴中华之梦。endprint
当然也有初学者在研讨课题学问时,说“粗与浅”之类的话,也实有难以企及问题或有的观点难易把握之事,在心中确有那么一点诚惶诚恐之意,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他们确实是在科研的长途上蹒跚学步之人,难免在看法观点论证上有粗浅不足之处,希望大方之家批评指正。其实这也是勤学好问虚心学习和敢于问鼎世界的一种姿态和富有勇气和才气的表现。
(二)话在谦虚,意在还须努力。
例如在作事迹报告或交流经验时也常会说“做得还不够、做得不够好、比别人差得还很远、离领导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等都是模糊词语,这里的“不够、不够好、差得还很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等词中所表明不够的内容是什么,还有相差的距离究竟是多少?可以说模糊到连自己都说不清楚,那为什么还要如此这般地说一通呢?然而讲述者实是心知肚明,说这类话表面上是说自己做得还不够是种谦虚,实际上不仅仅是肯定了自我成绩,心里有美滋滋的成就感,而且也言明把事情要做到尽善尽美,那才正是我的追求。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才真正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动力。
(三)说此意,实在彼,彰文明之姿态,显绅士之风度。
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会用不同的姿态和语气对待不同的对象。例如在工作中批评了别人,或是辞退了别人的工作还说什么“对不起”,冲撞了别人或接受了别人的馈赠还说“不好意思”;或在外交上明明在许多问题上有“分歧”甚至是屡争不休,却偏偏说这次会晤进行了“真诚而坦率”的交谈等。其因何在?从修辞角度看,这是用模糊词语具有两面性特点,进行矛盾修辞的一种方法,既展示了做事人所具有的文明姿态和绅士风度,也达到了安抚受事方的目的或是客套式的一种外交辞令而已。
作为单位,职工本来是因事定要辞退,事实上已被你辞退了,却还对别人说“对不起”,从表面上看就像是狠狠地打了别人一巴掌让人疼痛不已,却反过来又叫别人不要哭似的安慰一下,这不是虚情假意又是什么?其实不然,若认真一想,自己因事单位不得不辞退,这是做事人的无奈之举,迫不得已的事,所以说声“对不起”是请你理解,不要怨他、不要责怪他,这是文明礼貌式的一种客套话。
综上所述,模糊词语在应用文语言中的作用,只是应用文语言修辞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今天粗略地阐述了模糊词语六个方面的作用,也只是一种尝试,还有很多修辞方法值得去探讨研究。所以说,要学好用好应用文语言,是活到老,学到老,一辈子也学不了。为什么学语言这么难,是因为我们伟大的汉民族语言是丰富多彩的。
裴自恕,彭琨,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责任编校:郑利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