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显斌
和珅是个佞(nìnɡ)臣,那可是能上吉尼斯纪录的,从古至今,独一无二。
和珅有个仆人,是和珅的管家,名叫刘全。这小子,仗着主子是乾隆的红人,自己也狂得忘乎所以,行贿(huì)受贿,夺占土地,什么事都干,就是不干人事。平时闲得无聊,他还专爱做一些和法律对着干的事,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用现在的话说,这家伙爱干一些挑战道德底线、挑战法律底线和挑战人们忍耐底线的事。他觉得,这样做特好玩,特刺激,特能吸引人眼球。
数遍大清,没人敢把他咋的!细想想,当然没人敢把他怎么样,因为他是和珅的仆人嘛,还是红得发紫的红人。
但也不是没人告他,有个人就开始暗暗行动了,在悄悄搜集证据,列举罪证,准备奏章,想要狠狠奏上一本,状告刘全。刘全一倒,和珅管理不严,也脱不了干系的。说白了,这事是言在此而意在彼,项庄舞剑志在沛(pèi)公,史书上说,这种做法是“欲劾(hé)和珅,不敢明言,故以家人为由”,实在是一语中的。
这个人,就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名臣曹锡宝。
曹锡宝拍案而起,登台亮剑,剑尖直指刘全,锋芒却暗射和珅。这事要能成功,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贪官,将会提前多少年走上绞刑架,结束其贪婪的一生!
可惜,这事失败了。
这,还得从曹锡宝说起。
曹锡宝觉得,自己准备做的事情很大,很有震动性,将会在大清引起“十一级海啸”:告和珅,那可是脑袋搬家的事,是全家完蛋的事。他想,自己奏章一上,很可能捅了马蜂窝,届时,自己身首异处不说,家人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不说,极有可能会连累老朋友,使之受到无妄之灾。
他的老朋友,就是侍郎吴省钦(qīn)。他们除是铁哥们儿之外,还是同乡。
他当晚找来吴省钦,低声告诉对方,这以后啊,希望老朋友还是离自己远一点儿好,别走得太近靠得太拢,这样会惹祸上身,弄不好还会身首异处。
吴省钦一惊,弄出一脑门子的汗,连连问他什么原因。
曹锡宝思索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己的奏章,让吴省钦看,并且告诉老朋友:自己已经抓住了刘全的把柄,届时将上奏皇帝,打倒刘全,牵扯上和珅,为天下除一巨蠹(dù)。但是,这事是要冒着十二分风险的,很可能自己早晨奏章交上,晚上就会人头落地。自己实在是很担心,怕到时会影响到你,使得你也跟着自己受灾,于心不忍。
吴省钦一听,立马生气了,站起来,义正词严地极愤怒地指责曹锡宝,作为老朋友,竟然这样想自己,那不是小看了自己吗?你曹锡宝是男人,是纯爷们儿,难道我吴省钦就是小脚娘们儿,是绣楼小姐两截穿衣的吗?
几句话的指责,让曹锡宝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吴省钦的手连连喊着兄弟,真是患难见真交啊!
两人再次坐下来,在书房的烛光下,细细敲定奏章中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准确无误,力求一箭射出,直中敌人要害,让他一命呜呼。一切做到完美无缺了,两人才长长吁了一口气,商定第二天交上奏章,让和珅吃不了兜着走,也算为国为民出了一口恶气。
第二天上朝,曹锡宝拿着奏章,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xī)不复返”的心态,走入宫廷,交上奏章,静等回音。
当时,和珅不在京城,正在热河。
当时,清朝的乾隆皇帝也不在宫廷,也在热河,正在和珅的陪同下,兴高采烈地和黄羊野鹿作战呢。
接到曹锡宝的奏章,乾隆立马停止打猎。仔细看后,他眉头皱起,十分不爽,当即派人叫来和珅,冷下脸来厉声责问他治下不严的错误,并将奏章扔给他,让他给自己一个交代。否则,今天没完。
和珅接过奏章看了,当时就委屈地红了眼圈,甚至泪水都出来了。他想了想,告诉皇帝,自己平时要求很严啊!“或扈(hù)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或许是自己跟随皇帝出外巡查的日子长了,自己家人没人管了,所以才这样的,希望圣上严厉查问,狠狠惩办。那语言,铁硬如山,让乾隆很是满意。
当日,为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真假虚实,乾隆“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去查。总之,行动迅速果敢,几乎没给被弹劾的刘全丝毫喘息和毁灭罪证的机会。
为了有证据在手,曹锡宝不辞辛苦,文官干了武官的事,亲自出马,带着兵丁,提刀拿枪,直扑刘全的家,挥军一围,顿时将刘家围得水泄不通。随后,自己带人进去搜查,掘地三尺,刘全家空空如也,别说几万两银子,连一两银渣也没有找着。这样以来,行贿受贿一说,便无从谈起。
曹锡宝傻了眼,转眼间,他由原告变成了被告,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诬告者,站在了光天化日之下,也站在皇帝白白的眼光下。
面对各方面的质疑,他顿时变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刘全家里金银成堆,光彩夺目,这些都是自己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啊,怎么会一转眼就变成这样了呢?
诬告,是罪加一等的,在过去,是要加以重刑的。曹锡宝实在无法说清事情的原委,只好低头认罪,说是自己用这种办法,意在促使和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除此之外,绝没有别的阴险想法,请求皇帝治罪。
好在乾隆皇帝知道曹锡宝的人品,申斥他是“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yū)之见,托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换句话说,皇帝说他,书呆子见解,见风就是雨,捕风捉影,好心办了坏事,所以减轻处罚,革职留任。曹锡宝接受处分,带着罪责上下班,在大家白亮的眼光下,最终郁郁而终。他到死都没弄明白这件事情:自己明明查问清楚了,刘全的赃证也掌握在手了,怎么会眨眼间全部蒸发不见了?
事情的内幕非常简单,他以一个书生的心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被朋友出卖了。
原来,吴省钦那晚听了曹锡宝的话后,内心十分震惊,也十分惊喜。他知道,自己巴结领导的机会来了。因此,他拍着胸脯激励曹锡宝,极力促使曹锡宝上奏。和曹锡宝商量好上奏的步骤内容后,他立马回到自己的家,却没有马上上床睡觉,而是悄悄写了一封信,派人快马加鞭赶到热河,把曹锡宝状告刘全的事,从头到尾告诉了和珅。和珅一听,大惊失色,当夜就派人赶回京城,告诫刘全,务必把所有罪证藏起来。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和珅闯过了一次政治上的大风暴,在乾隆皇帝面前,更是显示出自己治下有方。
一时,吴省钦成了和珅的救星,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和他那个倒霉透顶的朋友曹锡宝形成了鲜明对比。
将友情做台阶,向着更高职位上攀升,吴省钦确实赚大了。但是,历史地看,他又赔了。嘉庆登基后,诛(zhū)杀和珅,查抄刘全,刘全家光白银一项,就多达二十余万两。皇帝想起当年的事,称赞道:“彼时和珅声势薰灼(xūn zhuó),举朝无一人敢於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zhènɡ)臣。”给予了曹锡宝足够的奖励。
吴省钦也随之暴露,龟缩在众目睽(kuí)睽之下。这段秘密也记载于历史,每个读史者读到这儿,都会忍不住骂上一句:“吴省钦真不是东西!”
任何时候,别拿道义和友情赚钱,这样,赔得极惨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选自《百家讲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