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良渚陶器制品的美学探讨

2014-11-11 14:02薛雯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美学

薛雯

[摘 要]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约5300年到4000年,主要分布于钱塘江以北地区和太湖地区,具有高超的制陶工艺。本文主要从造型与纹饰两个方面,对良渚陶器制品的美学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良渚文化;陶制品;美学

一、良渚陶器制品的造型美学探讨

(一)具有明显的仿生特征

在良渚文化中不乏模仿植物或动物造型的陶器。如青浦县福泉山出土的黑陶椭圆形豆,豆柄细长,施多道凸棱纹,尤如修长挺拔的秀竹。豆柄下端扩展成外撇喇叭形,显得精巧秀丽。模仿动物形态的良渚文化陶器也很多,如鱼鳍足形足鼎是典型良渚文化器型,几乎贯穿于良渚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的黑陶鸟形盉,器口似鸟首,宽流上昂,上有器盖,扁核形的器腹,两侧凸出圆脊,腹下有三个扁足,器背有一个绞索状环形把手,整器似一只伫立的企鹅;浙江桐乡新地里出土的实足陶盉其造型如同站立的青蛙;龙潭港出土的灰陶杯则模仿鸭的造型。根据目前研究成果推测,良渚区域大部分时期草木萋萋,并存在一个庞大的动物王国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活情态构成了良渚先民视觉经验的主体,启发着他们的审美创造。良渚陶器中的仿竹造型反映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盛产竹子的自然风貌。而良渚文化中的仿动物造型在描摹自然外,可能还具有更深的内涵。早在兴南河浜西区崧泽文化晚期遗址中就曾出土过陶龟、鹰头壶、兽面壶等艺术珍器。其中一大一小两件陶龟,大龟在下、腹部朝上;小龟腹部朝下,叠压在大龟上。两龟形态逼真,又有怪异,均为六足,背甲上有凸起的乳钉。这种神奇的特征,说明不是一般的龟,而是与祭祀、崇拜有关的神龟。良渚文化中仿动物造型的陶器,又的并非日常实用的器皿,而与原始宗教中的动物崇拜有关。

(二)“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

良渚文化陶器大多具有完善精密的结构,它们通常有盖和把手,切口结合严密,即便是翘流与盖之间也保持吻合,把手形状多样,在造型时常常采用三等分定点。先民们在器物造型时,充分考虑在实际操作时便利性,如上海青浦县福泉山出土的黑陶T形足甗具有十分方便的蒸煮食物的功能。在器内中部凸出一圈宽棱,用来承放箄,在凸棱下有一个小孔,可以根据需要注水入内。有些器物通过巧妙构思,实际具有了组合的性质,可以满足多重需要或实现多重功能。福泉山出土的灰陶带盖双层簋,器型较大,分上中下三部分。中部既是下部的器盖,它的捉手又成为另一件簋,上部是器盖,上面的捉手呈弧边三角形,便于捉握。因此,这件簋就可以同时盛放两种不同的食物。又如福泉山出土的一件黑陶带盖矮圈足豆,实际是两件矮圈足陶豆的组合。一件覆盖在另一件之上,只是从实用和美观的考虑在形态上略有区别。稍矮的陶豆作为器盖,敞口,粗矮圈足外撇而便于手提,而作为器身的陶豆则稍高,敞口,粗圈足无明显外撇。上面作为器盖的豆,豆盘壁略内弧,与豆的斜盘壁和折腹形成变化。这些都说明,在精巧的结构以及良好的使用功能外,良渚陶器器形遵循着对称和均衡的形式法则。福泉山出土的黑陶细刻纹阔把壶,壶身浑圆,上为粗颈,下为圈足,上下对称。壶口前侧上翘成宽流,相对的另一侧装阔把。器形整体匀称、端庄。优美合理的造型是良渚先民力学知识深化的结果。如鱼鳍形足鼎和T字形足鼎是良渚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征的代表性器物。T字形足鼎由鱼鳍形足鼎派生而来,并流行于良渚文化中晚期。如嘉兴聚落群文化中期仍以鱼鳍足鼎为主。之后,鼎的鱼鳍足外侧逐渐加厚。到晚期,器形上,鱼鳍足外侧不断加宽,超过纵向厚度,正面略凹陷,成为明显的T字足,鼎口沿则由圆唇翻沿渐变为方唇斜折沿。T字形足较鱼鳍形足与圜底接触更多,从而提高了鼎的稳度。在陶鼎设计上,以T字形足取代鱼鳍形足,是良渚先民对力学知识深化的结果,在进行陶器造型设计时,和谐“用”与“美”关系的一次了不起的尝试。

二、良渚陶器制品的纹饰美学探讨

良渚文化器物装饰以素面上细刻纹(也称针刻纹)的阴刻图纹和小巧的镂孔装饰为主,细线刻的线条细而浅,若不认真辨识几乎无法察觉其存在。此外,也有一些以浅浮雕、彩绘、漆绘等手法进行的装饰。特别是浅浮雕花纹装饰,令人耳目一新。

细刻纹饰有兽面纹、鱼纹、鸟纹、蛇纹、圆涡纹、曲折纹、云雷纹、网格纹、编织纹等。根据孙维昌先生的研究,良渚文化陶器上的细刻纹遵循着由原始简单到复杂精微的轨迹。首先,以几何形纹样及其与镂孔纹组合的应用最为普遍,偶尔也出现鱼纹等动物纹饰。中期,陶器的纹饰在已有的图案外,新出现曲折、兽面、鱼、鸟和蛇纹组合等图案,稍晚还出现鸟纹、圆涡纹与曲折纹、云雷纹组合,抽象纹与云纹组合等图案。此后,陶器纹饰向更为复杂精微的方向发展,出现了瓦棱纹、锥刺纹和细刻曲折纹与鸟纹组合等图案;至这一阶段后期,出现了斜线交错纹、蓝纹、蛇纹与新月形、圆镂孔纹组合,特别是以细刻纹饰——鸟纹或蛇纹为母题组成的图案,层出不穷,标志着良渚文化陶器纹饰的鼎盛期的到来。以上纹样之外,良渚陶器上还出现了一些十分具有生活气息的刻纹。如南湖遗址出土黑陶罐上的刻纹,有学者认为图中心描绘的可能是“四足兽”,且是方钵猪一类的驯养动物,动物后面当是围栏,因此,整个图画是农业定居生活的反映。

三、结语

总之,良渚文化以其风格鲜明的色彩、造型以及纹饰对中原文化器物造型产生深远影响,良渚陶器在总体的风格上不仅器形挺拔、匀薄精巧,更散发着一种幽玄的神秘感。而这正是当时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发达的手工技艺和独立的精神文化,所造就的良渚先民美学观念与审美意识的直接表现。

参考文献:

[1]范琪.论先秦工艺文化中的科技与艺术[J].焦作大学学报,2011,(04):18-19.

[2]孙维昌.良渚文化陶器细刻纹饰论析[J].中国民间文化、民间神秘文化研究,1993,(4):128-129.

猜你喜欢
美学
浅谈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之美学体现
印花派对
相悖美学
美学以生命为视界
黑之新篇
纯白美学
《医学美学美容》合作机构推荐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