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铁路年鉴适用性对续修志书的影响

2014-11-11 22:46孙磊石
黑龙江史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修志志书年鉴

孙磊石

作为信息资料工具书的《年鉴》,在国内重新兴起于80年代,至今已有近30年。年鉴的体例随着不断地理论研究越来越趋于规范,年鉴的框架设计和内容编排已形成较为成形的固定模式,年鉴的出版形式不断创新,展现出现代化的前景。然而,在对年鉴的使用和需求上永远不会停滞在现有的水平,特别是在进行志书续修、索取年鉴资料时会感到不敷使用,不由内心拷问,编辑出版的年鉴是否达到相应的“适用性”。现就铁路年鉴“适用性”对续修志书的影响,与同行共同商榷。

影响之一:年鉴应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由于史、志、鉴编纂目的、方法和内容不尽相同,不可能也不应该让年鉴全部满足志书编写的需要。在修志过程中进行实际调查、翻阅档案和查找其它相关书籍资料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为年度信息资料工具书的年鉴,相应范围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多有刊载,铁路年鉴中反映铁路企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资料应该是充实完备的,在编史修志需要时,资料应该有规律可循和方便查找,一些重要资料应该是逐年连续。

1.资料齐全是信息资料工具书的本质属性

年鉴属于百科全书性的信息资料工具书,在内容上要全面、系统,不同层次的年鉴都要涵盖其所涉及的全部内容。也就是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所规定的那样:“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行业、企业综合年鉴也应该符合年鉴的规范要求,也要系统完整地记述本行业、本单位各项事业的全面情况,特别是像铁路运输企业要反映出线路、站场的修建,铁路运输装备的改进,运输效率的提高,管理方式的改革,科学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等等,要用年鉴中的各种表现方式,反映铁路企业的现实情况,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年度状况。

2.内容连续是逐年出版的工具书的基本特征

年鉴不仅应该保证资料内容丰富,还应保证资料内容的连续性。年鉴中反映的事物并不都是起始终止于一个年代,由于年鉴是逐年出版的资料工具书,所以,年鉴有条件也应该完整地记述时间周期较长、反映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文献资料。如果年鉴中出现大量的时断时续、有头无尾的资料,就会大大降低其使用价值。

3.使用价值是资料性文献工具书的重要质量标准

年鉴是资料性文献,作为年度资料工具书比任何单一性史料书籍更应该具有广泛的资料内容和普遍的使用价值;作为文献也应该具有留存价值。使用、留存价值是年鉴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年鉴这种作工具书的基本质量要求,没有使用和留存价值的年鉴,装帧再精美也不能称其为好年鉴。同时,任何工具书都应该是检索方便、使用便捷,这也是年鉴满足“适用性”所应该必须具备的特点。年鉴作为资料性文献工具书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增强其“适用性”,以便拓展其使用价值,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为编史修志服务。

影响之二:年鉴缺乏“适用性”的主要原因

官修的年鉴应该与史书、志书一样,具有权威性、资料性和“适用性”。权威性表现为内容准确真实,经得起历史检验;资料性体现在信息密集、内容丰富;“适用性”体现在有价值的资料齐全、使用时检索方便。上述三点,特别是“适用性”,现实中一般的年鉴往往不容易做到。其主要原因:

1.年鉴编辑方案不能有效落实造成资料缺失

年鉴的主要资料来源都是各相应部门和单位的兼职供稿人提供,年鉴编辑方案下达后,大多数供稿人只根据单位总结和自身认为重要的内容有什么写什么,并不认真按照供稿要求提供资料;由于人员变动一些新的供稿人对供稿要求缺乏理解,往往使年鉴稿件与要求的质量标准相差甚远;一些重要部门兼职供稿人因本职工作任务繁重使供稿工作边缘化,不仅不能按期完成且在质量上难于保证。

2.迅速变化的外部形势影响年鉴内容的连续性

由于体制机构的不断改革和生产力布局的频繁调整,使管理层次发生变化或进行重组,年鉴整体框架随之变化,造成一些重要的资料重新组合或断线,使多年形成的内容结构受到影响;供稿队伍随着机构的变化而变化,必然降低年鉴内容的连续性和“适用性”。

3.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趋势造成年鉴质量下降

由于部分年鉴编辑方案制订不够全面、细致,对供稿人指导不力,稿件的内容和整体质量很难达到预期要求;如不加强对稿件的审查和后续的补充,在年鉴出版时也会造成内容不足的最终缺憾;供稿人员结构发生变化,单位对年鉴编辑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力度不强,出现应付差事状况,实现年鉴编辑标准化的难度就更大;年鉴出版后,资料不充实、检索不方便、内容不连续等问题增多;年鉴评比往往抽页检查,只重视编校质量和装帧质量,在评比中忽视内容的现象普遍存在;一部彩图鲜艳、篇幅浩繁、装帧精美的年鉴出版,而其内容不实,应用价值不大也不少见,年鉴缺乏“适用性”的问题无人问津。上述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不经过实际应用的检验是不能引起重视的,但也并非是不可弥补的,如果各方面都能够对年鉴出版工作加以重视,再通过编辑人员的努力,增强年鉴的资料性和“适用性”是可以实现的。

影响之三:年鉴服务续修志书的适用性

年鉴缺乏“适用性”,并非由年鉴自身体裁特点所决定,而是由其刊载的内容所决定,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年鉴应该编入的信息资料都应该比一般的史书、志书的内容宽泛具体,信息密集度要更强。所以一部内容全面、体例规范的年鉴,都应该在主要内容上满足于或有助于编史、修志的需要,同时也能较好地为一切使用者服务。能否增强“适用性”,关键取决于编者对年鉴核心内容的理解、编纂目的的认识和组织工作的力度。

1.细化编辑方案强化资料的“实用性”

一部(行业、企业)年鉴的出版,应该刊载反映(全行业、整个企业)上一年度的各项工作的全面信息。而构成整体信息内容的既包括管理部门的,也包括下属单位的;既包括现存的、静态的内容,也包括发展的、动态的内容;既包括全局整体的、也包括各个系统的具体内容。全面涵盖这些内容除了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框架结构之外,关键是在于稿件内容的全面和征集工作的力度,这是确保年鉴内容充实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考察年鉴是否具有“实用性”的重要标准。

稿件来源于各个部门和单位。这些部门往往站在本部门、本单位的角度,重视局部的、静态的、具体的内容,如不加以规范,多数稿件是年内工作的流水账,而关系全局的、整体的、发展的内容常被忽视。这就需要编者站在全局的角度,对上年的情况有个基本的掌握,年鉴中必须刊载的内容有个全面的设计,再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各单位的工作任务,在编辑方案中将应该刊载于年鉴的有用资料细化到分类条目,对应该提供哪些内容提出具体要求。特别是关系全局的、整体发展的、分工交叉容易被边缘化的重要事件一定要年年提醒。如:关系到运输装备硬、软件的更新换代,运输效率、效益的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改革等,反映运输生产力提升发展的内容是不能遗漏的,这些既是读者关注的、也是编史修志需要的,同时也是年鉴应该年年刊载的核心内容。同时,对一些每年都可能发生的新事物、新内容以灵活性条目对供稿人提出概括性要求,以保证重点不漏,新事、特事不丢。

2.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稿件的规范性

有一个内容完备的编辑方案还远远不够,真正落实编辑方案还要有很多具体工作。一是每年年初都要落实年鉴供稿人,同时对新供稿人进行简单的业务指导,让他们基本明确写什么、怎么写;二是对来稿进行验收,对照编辑方案发现有遗漏内容及时沟通和补充,有不准确的内容和数据及时订正;三是在稿件基本收齐之后,针对供稿质量问题进行培训,解决新供稿人业务不熟、内容不全和体例不规范,以及老供稿人中“按格式套”的问题,从广度和深度上挖掘资料,以确保年鉴稿件内容充实和体例规范。

3.稳定框架结构确保内容的连续性

年鉴的栏目和类目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分类的,同时也兼顾管理部门的分工。年鉴的框架结构一旦形成,就会正确地引导读者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阅读和查找有用资料。但近年来无论是局机关、中间管理层次、基层单位都经过几次机构改革,系统分工和管理层次都发生过几次变化。如果照顾分工和层次的变化而不断地修改栏目、类目和条目内容,年鉴的整体结构就会随之变动,就会给读者和使用资料带来不便,也会是一些逐年刊载的内容断线。因此,在分类合理的情况下,无论机构如何撤并,一类工作由谁分管(如运输、营销、劳资、卫生、土地、林业、房产、生活、组织、人事、宣传、文化等),应该坚持年鉴整体结构不变,栏目、类目、条目的位置不变,以确保内容的连续性和使用者的方便。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2005年撤销分局后,增加了主要基层单位的内容,以充实部门资料的不足,充实年鉴的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整体稳定、内容连续的情况下,一些变动也是不可避免的。

4.创新出版形式增强年鉴的“适用性”

出版载体形式变化很快,电子版、网络版迅速便捷,不仅降低成本,而且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读者阅读和资料的运用效率。因此,年鉴编辑工作必须紧跟当前的大趋势,从基础工作着手,丰富信息内涵、改进整体结构、规范条目主题、完善检索方式,创新出版形式、以便捷的、多样化的、高效的方式提升年鉴的资料性、规范性和“适用性”,为编史修志和更广泛的读者服务。

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将地方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系列。对于这个变化,并不是说年鉴的本质属性发生变化,志书就是志书、年鉴就是年鉴;也不是说编辑出版年鉴就应该按照志书的模式进行编排,只是将年鉴纳入地方志管理;年鉴有为修志服务的义务,像铁路档案史志室同时承担编史、修志和出版年鉴的任务,充实年鉴的内容、完善年鉴的编辑方式、提高年鉴的编辑质量,有助于整体提高修志工作效率。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大背景下,年鉴事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和战略机遇期。用为续修志书服务的理念,转变思维方式,突出年鉴的“适用性”,实现年鉴向专业化、知识化、个性化迈进,已成为铁路年鉴面临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命题。

猜你喜欢
修志志书年鉴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略议年鉴资料在第二轮贵州省《科学技术志》中的重要作用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河北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期推动会召开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