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运动的国际因素

2014-11-11 22:07袁明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国际形势大跃进

袁明

[摘 要]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挖掘,为了对我国贫穷和落后的局面进行改观,为了尽快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过周密的形势分析和判断发动了“大跃进”活动。对于发动这次活动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共中央对国际形势的分析,这其中包含了对社会主义阵营赶超浪潮的分析、对世界战争与和平局面的分析、对科技革命浪潮的认识以及苏共二十大与波匈事件的分析等方面。对这些国际因素进行探讨,可以对我国“大跃进”活动产生原因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大跃进;国际形势;分析判断

1.社会主义阵营出现赶超浪潮

1.1社会主义阵营赶超浪潮的出现

朝鲜劳动党在1956年提出千里马运动。匈牙利在1957年提出要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让本国的经济水平在短时间内取得卓越成绩。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在1958年制定了相关的国民经济发展对策,要让本国的经济水平在1965年提升90%以上。其他很多国家也相继提出了自身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这种赶超浪潮的出现使得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生活、经济以及政治上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我国也因为这种理论的出现产生了之后的大跃进运动。

1.2赶超浪潮的出现和大跃进运动的发生

我国在建国之后,尽管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但是在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比较看重赶超战略,同时因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相继制定了赶超战略,我国也很快加入到他们的阵营中去。

由于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在1953年就显现了小冒进的苗头,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因为赶超战略的出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于这种冒进形势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没有认真的考虑过。在1957年,党内爆发反右运动,因为对形势错误估计,因此毛泽东认为反冒进是引起右派分子猖獗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之后的八届三中全会中对反冒进的行为提出严厉的批评,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支持冒进行为的,这也导致了之后左倾错误的升级。

在赶超战略的影响下,1955年,毛泽东提出我国要用十个“五年计划”来超越美国,后来又提出要用八个“五年计划”来超越美国。之后毛泽东又认为我们应该避开苏联所走的弯路,这样可以让我国在赶超道路上更快一点。甚至到最后提出我国要在三年赶超英国,十年赶超美国的设想。也就从这时开始,大跃进的口号开始在公众视野中出现。

我国的大跃进运动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赶超理论的影响,同时由于我国没有认清具体的形势,不断的对赶超时间进行缩短,从而引发了大跃进运动。新中国刚成立初期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封锁,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之所以选择赶超理论就是为了与这种包围和封锁做斗争,但是如何才能让这种理论得以顺利实施,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认为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展大跃进运动。

2.对世界大战可能性的评估

2.1当时的世界形势和世界大战的可能性

在这一时期,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开始进行独立运动,出现了很多独立国家,这也被我们称为第三世界国家。在1954年和1955年,先后召开了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这两次会议的主旨就是对世界和平以及合作力量进行加强,在这之后,世界趋势总的来说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

2.2对世界形势的评估与“大跃进”的发动

中共中央在对当时的世界形势进行了解之后认为,我国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对经济进行发展,对自身进行强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帝国主义国家向我国发动战争。在毛泽东看来,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备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相比较来说具有显而易见的优越性,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比西方其他国家在经济恢复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三大改造以及一五计划的完成也为这种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在毛泽东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种搞建设的激情,同时也是一种压力,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其在情绪上和思想上开始出现急躁和冒进。其次,利用自身的快速发展,可以做到未雨绸缪,自身实力提高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防止突然的袭击,即使世界大战再次爆发,我们也具有强大的实力去抵抗。

3.对新科技革命的分析

3.1新科技革命的形势和影响

二战之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之下,新技术成为了主要的生产力,对生产率的提供具有很大的影响。科学技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事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工业国家由于经济的恢复而掀起了一场科技革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所传播。

西方国家由于新科技的领导,使其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机械化,劳动力效率有所提升。很多生产技术和工艺都有所改变。并且苏联在这场革命的带动下,对自身国防事业有所巩固,使其具备顶尖的科技和技术,处于国际社会中的领先地位。我国的科学技术在同时期比较来说并不具有优势,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我国的发展和先进的科技水平相结合,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进行充分的发挥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3.2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大跃进”的发动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新科技革命进行了深入的认识之后,在1958年提出全党的工作重点应该转移到技术革命上去。在1958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技术革命进军》,社论认为,如果我国能够积极的实行新科技革命,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劳动生产率能够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能力也能够大幅度的发展。我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超越世界上其他先进的国家。所以,新科学技术革命也成为了大跃进运动产生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4.对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的认识

4.1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

1956年2月14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结束的前一天晚上,赫鲁晓夫进行了一次秘密报告。这次报告主要是批评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践踏以及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破坏。赫鲁晓夫在这份报告中,对斯大林在30年代战争时期和之后的党内政治时期所犯下的错误进行了强烈的抨击。这次报告会议的召开,预示着斯大林个人主义崇拜以及破坏法制的时期宣告结束。但是这次报告错误的地方在于把斯大林在位时期所有的错误全盘推到斯大林身上,这样一来斯大林就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罪人,对于当时把其当作伟大领袖的其他共产主义阵营的人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打击,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事业和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不良影响。

1956年发生的波匈事件,主要原因都是受到苏共二十大的影响。事件的起因是波兰和匈牙利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对苏联模式进行模仿和照搬,在自己的国家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对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有所忽视,但是人民生活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改善。因此,人民表示极大的不满,纷纷表示要摆脱苏联模式和社会主义,最终产生了影响极为不好的社会动乱。

4.2苏共二十大事件、波匈事件与“大跃进”的发动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对苏共二十大事件、波匈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之后认为,国家的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对苏联模式和经验进行全盘的模仿和照搬,我们应该做的是“以苏为鉴”,破除迷信,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因此,希望我国能够利用革命战争年代所拥有的群众运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来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让生产力能够完成一次大跃进。不过,针对上述事件的发生让国际社会出现了反共思想,毛泽东认为这是修正主义在作怪。这种修正主义万万不能在我国出现,所以他采取阶级斗争的方式对当时的国内建设进行指导,认为如果当时的国内经济建设领域的反冒进给右倾保守派带来了便利,不可以让这种势力有所强大,也就是在这之后,毛泽东把很多对于反冒进表现都认为是修正主义在作怪,如果谁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反对冒进,谁就是修正主义,谁就应该受到严厉的批判。这种“强调政治挂帅,回归革命经验”理论的产生使得毛泽东在思想倾向的战线上为冒进带来了充分的理由,同时也为大跃进活动带来了必要的舆论条件。

5.结论

大跃进活动已经被证明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次错误决策,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国际因素当作这次运动能够引发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对整个活动的各个部分都进行深入的研究,运用全面客观的眼光来正视这次运动,找到其中发生错误的原因,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毛泽东文集(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罗平汉.“大跃进”的发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汪国训.反右派斗争的回顾与反思[M].香港: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2005.

猜你喜欢
国际形势大跃进
在深刻把握世界大势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和安全环境的新变化
基于西方经济学思想的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之策
浅谈我国外交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
小镇“大跃进”?
智能机器人必须告别“大跃进”模式
论新形势下城商行的发展思路
大跃进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