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林业提倡科学造林的分析

2014-11-10 07:42董春华
科技资讯 2014年6期
关键词: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

董春华

摘 要:生态林业是一种新型的林业生产方式,它以生态学和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在保护生态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向林业系统有计划、有目的地投入物质能量,从而提高林业系统生产力和能量转换率的一项系统工程。新时期下,大力开展生态林业建设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提高林业社会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发展生态林业的意义和原则入手,对提倡科学造林的措施建议进行阐述。

关键词:生态林业 科学造林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225-01

1 发展生态林业的意义和原则

(1)发展生态林业的重要意义。

生态林业是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林业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有利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林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对稳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起着资源支撑作用。加快生态林业建设可以帮助农民增收,扩展就业范围,延伸产业价值链,为促进小康社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其二,有利于提高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林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林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势必会成为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以达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其三,有利于践行低碳经济。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备清洁、安全、可降解等优势,开展生态林业建设可以将这项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物质保障。

(2)生态林业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生态林业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认真遵循以下原则:其一,因地制宜。生态林业建设要遵循生态系统规律,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特点合理规划生物种群,对林、渔、牧、农进行科学布局,保证生产结构以及林种树种的多样化发展;其二,优化组合。生态林业系统拥有丰富多样的物种,为了给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应当对不同类型的物种进行优化组合,使物种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三,经济效益。生态林业建设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并在其可承受能力范围内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合理利用森林、环境、生物等各项林业资源,实现最小化投入、最大化产出;其四,综合发展。生态林业建设要根据环境资源的生态位原理和特异性,实现不同林种、树种的相互协调,力求构建复合型林业生产生态系统,建立由多种层次构成的林业经营结构。

2 发展生态林业,提倡科学造林的措施建议

(1)实施林业生态工程。

生态林业的发展离不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应加大以下工程的实施力度:首先,搞好城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制定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目标,积极建设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其次,搞好农田防护林改扩建工程,根据农田生产要求,逐步提高绿化标准,通过增加乔灌混合林充分发挥农田防护林的作用,营造农林复合型生态系统。再次,搞好森林抚育工程。对于新造林地而言,必须加大抚育力度,提高新造林地中树种的成活率;对于中幼林而言,应实施科学规划、细心管理,保证林地具备良好的生产力;对于低效林而言,应加大力度改造生态区位重要的林区,力求达到公益林标准,使该林区具备完善的功能。同时,还应当对生态区位一般的林区实施集约化经营,提高商品林的产量和质量。

(2)制定科学的造林计划。

造林工程作为森林资源培植的重要实现路径,在工程建设初期,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计划,确保造林工程的有序实施,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效。在造林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将造林计划作为主要依据,明确造林作业的重点和难点,强化造林工程的全过程管理。造林计划的制定要以深入勘察造林地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为前提,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状况以及当地树种生长习性,设计造林方案,并对造林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研究论证。

(3)科学规划造林结构。

在造林工程中,由于造林带林木产量、质量受林木树种分布的影响程度较大,所以必须对林木结构进行科学规划,使其满足造林要求。首先,在造林结构中分析不同树种选择与分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严格遵循造林标准强化苗木培育,根据造林地的地质条件与经济发展状况,合理选择树种、林种。其次,在种植林木过程中,为促进苗木生长发育,应当合理安排不同林木树种的种植地点,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再次,在考虑光合作用的前提下,均匀配置不同种类的林木,为林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林木自身生存能力。

(4)提高科学造林水平。

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必须将提高科学造林水平作为重要基础,摒弃快速成林的错误观念,通过实施合理选种、科学整地、优化树种配置等一些列措施,确保造林取得良好成效。林业部门要做好造林指导工作,根据林区不同的地理环境推广与此相适应的科学造林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部门要推广使用高效、节水的先进造林技术,如容器苗造林技术、滴管造林技术等;在高山、高原的植被贫瘠地区,林业部门要做好封山育林工作,强化对乡土树木、灌木林和草本植物的保护。同时,科学造林还要根据当地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对造林密度和树种配置进行统一规划,努力营造可以容纳多树种混交、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的多层次复合型森林生态系统,不断提升造林的科技水平。此外,在造林过程中应积极引进良种壮苗,根据造林地的实际情况推广机械化作业,利用科学技术提高造林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我国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

3 结论

总而言之,科学造林是发展生态林业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林业建设要以科学造林为出发点,利用科学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为发展生态林业奠定基础。同时,林业部门要加大科学造林技术的推广力度,增加造林的科技含量,通过强化林木抚育管理,不断提高营造林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韦小满.生态林业建设及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J].吉林农业,2011(10).

[2] 杨飞星.论生态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现代园艺,2013(12).

[3] 马春林.基于生态化林区建设的营林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9).

[4] 赵树丛.落实中央精神,加强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J].林业经济,2013(8).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
重视生态林业建设 打造完美新型生态发展体系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 服务生态林业建设
科学建设生态林业 维持地球环境生态平衡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