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纪平
摘 要:南水北调作为我国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一直被每个中国人持续关注着。南水北工程不仅能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及时空上分布不均的问题,而且能有效的改善北方的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在整个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区的水源保护决定着中线水源的水源质量,而水源质量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
关键词:南水北调 中线水源 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057-01
1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的现状
1.1 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少数厂矿企业偷排、漏排工业污水,汉江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总体上看,汉江出陕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以上,但在点上严重污染的情况屡屡发生,汉江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附近的农民因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农药和化学物,农村面源污染时有发生,使得水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工厂的效率提高的同时,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少数厂矿企业为追求最大利益存在偷排、漏排问题,直接将未净化加工的工业污水排放进水源中,严重影响了水源地的水质,使得水资源中含有大量有害的化学物质,不仅破坏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而且使得可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
1.2 城市用水量大,水资源被过度开发,遭到严重浪费
我国人口多集中在中部和东部,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都无法缺少的资源,随着我国人口剧增,对水资源的索求越来越大,给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带来巨大的用水压力。在现代科学技术达到一定高度的社会,人类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严重加重了水资源的压力,减少了水源地可用水量,影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效率,进而影响了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度。
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循环使用能力差,是我国对于数量有限的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普遍问题,有限的水资源如果无法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就会加剧水资源的浪费。
1.3 环境监察监测能力较弱,相关部门监管不力
环境监察、监测在机构、人员、设备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观,但历史欠账较大,与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不能适应当前工作需要;有关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或迫于地方政府政绩压力,或为了为一己私利,包庇听任企业将工业污水排放进水源,给水源地的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严重的破坏,打破了自然的生态平衡。
对于上级领导传达的思想不及时的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没有得到良好的实施,使得法律法规成为一纸空文,无法在法律角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管,不能起到相应的规范职能。
2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的措施
2.1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增强补偿力度
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把法律法规中不合理、操作性不强的条例逐步进行完善和改良,从法律的角度严格控制和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障南水北调工程能高效进行。健全责任机制也是政府必须重点关注的,只有把水源地治理的主体责任和其他相关部门的指导协调责任明确好,才能使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的保护工作更好的开展,合理的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便于对擅离职守和不作为的行为进行追究和惩罚。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应有职能,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控和监管力度,杜绝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的行为,对于排放未经净化的污水的企业和工厂进行严重警告和严厉惩罚。
对于南水北调工程中影响到人民日常生活的行为,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及时补偿人民的损失。同时加强监管,确保补偿金能安全高效的交到人民手中。
2.2 工厂企业更新污水净化排放设备,尽量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水源地附近的工厂和企业应当加大污水净化和排放的资金投入,自觉及时的更新相关设备,做好相应措施,减少污水的排放。同时要学习先进的技术,调整原本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结构,改造工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增强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少用甚至不用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维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平衡。
水源地附近居民也应该尽可能的重复利用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为水资源的利用尽自己的一份力。在农村居住的农民尽量转变生活生产模式,调整种养殖业的产业结构,推广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强化农村环境清洁整治与管理,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减少化肥农药对河流的污染。
2.3 管理人员树立整体意识,把单一治理转向水源地流域综合防治
目前我国对于河流的治理一直是单一化的,仅仅局限于水流治理。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创新协调机制,相互交流,相互配合,把中线水源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比如把水源地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和水资源的利用进行结合,联动安排。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更新传统观念,突破水源保护停留在单一的流域治理的问题,眼光放长远,立足于整体,调整整体布局和措施,推动水源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推动水源区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能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也就进而促进了水源地水质的保护,有利于提高南水北调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2.4 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制定工程规划和加快实施相关措施
南水北调的工程设计师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科学的制定对中线水源的保护措施,确保相应举措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同时,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坚持统筹分配各项任务,对这个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推进中线水源分各项保护措施。对于水源保护措施中薄弱的地方加强监管个改善,逐步将中线水源保护全面纳入法制化。
水的质量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挥巨大综合效应的根本保证,和中线水源的保护对于提高南水北调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只有保护好水源地的水质,才能使整个工程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缓解我国水资源的压力,逐步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维持我国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王朝玉.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有关问题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2).
[2] 刘兆孝,穆宏强,陈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问题与对策[J].人民长江,2009(16).
[3] 赵文耀.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质量的措施及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200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