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文化是好老师的看家本领

2014-11-10 03:33
教育 2014年28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民族人生

丁蓓在2014年9月12日《北京日报》撰文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是第一位的。传道、授业、解惑,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对教师的基本认识。所谓“道”,就是价值、思想、道理,就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在这方面,教授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具有特殊意义。经典诗词,代代传诵,不仅具有形式韵律上的美感,更蕴含着中国人所特有的价值情感和人文追求。一些中小学教材对此大幅删减,不仅误人子弟,而且忘本忘根。“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经典诗词以及其他表达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应该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永久的记忆,成为文化传承的基因,我们民族的根在这里,传道的根也应当在这里。

中华文明几千年绵延不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华夏先人经验、智慧的结晶。中华文化植根于中华儿女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长期伫立于世界精神高地的基础,而且也是我们汲取精神养料、坚定文化自信的富矿。要说中国人在哪方面最应有信心,文化可以说无出其右。倘若我们在这上面都丢掉了自信,搞起了“去中国化”那一套,无异于邯郸学步,自乱阵脚。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人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那个人。一名好老师,理所当然要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文化自信的塑造者。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课堂讲坛、校园阵地就是教师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学生心田的舞台。在这三尺讲台上,教师不仅要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讲出道理、做出榜样,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也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生底线,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心系祖国、热爱人民,积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一段时间以来,在经济社会转型,特别是市场化冲击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对老师的定位,包括一些老师自己对自身使命、职责的认识也出现了模糊,舍本逐末的问题层出不穷。有的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与教学业绩,挖空心思在提升考试成绩上做文章,对学生的人格、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有的老师目光盯在“科研”上,一门心思搞项目、拿经费、评职称,忽视了向学生普及基本的社会常识和做人之道。职责上的模糊和错位,反映到学生培养上,就是“高分者”不少,但往往有学问,没文化;会打拼,缺素养,未必具有健全的人格,或未必具有国家价值观认同,这一情况亟须扭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讲台虽小,责任却重,教师应当肩负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神圣历史使命,在实现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上有所作为。老师身正、心定、博学,有其道、守本业、求不惑,教出的学生才会有力量,成为实现国家和民族梦想的主力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民族人生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我们的民族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人生中的某一天
多元民族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