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唱与指挥的异同分析

2014-11-10 08:18:35程文文
艺术评鉴 2014年20期

程文文

摘要:合唱是集体演唱多声部音乐作品的一种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其要求参与歌唱的集体音响要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因此常常需要有指挥。通过合唱与指挥艺术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并且可以升华人的精神世界。对中外合唱与指挥艺术异同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并结合我国文化和人民的实际情况,寻找符合我国现状的合唱与指挥艺术发展的道路,对于促进中国合唱与指挥艺术的更好更丰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中外合唱与指挥进行分析,并着重对其差异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国与外国 合唱与指挥 异同分析

合唱与指挥是从几千年前教堂基督教仪式上所使用的音乐中逐渐诞生发展起来的,合唱与指挥起初承载着对宗教信徒的宗教情感,以及对宗教信徒的思想进行束缚的重任,因此合唱与指挥刚刚起源时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但是,合唱与指挥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只有100多年,它主要是在我国近现代一系列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斗争中逐渐开始发展,是我国社会进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纵观中外合唱与指挥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不难发现都经历了种种磨练和考验,因此合唱与指挥在不同地区特殊的土壤中散发着自己民族独有的艺术魅力。对中外合唱与指挥进行认真的分析,并找出其异同点,以便加快对合唱与指挥的改革和优化,促进合唱与指挥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一、中外合唱与指挥在形式上的异同点

外国的合唱与指挥类型繁多,根据对其类型的调查和分析,主要有宗教组和非宗教组两个大类型,如果再对其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可以分为29个大类。但是,我国合唱与指挥艺术就没有这么多复杂的形式,虽然我国合唱与指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派生出各种各样的合唱形式,但是比起国外种类还是较少,并且有很多合唱与指挥是为了迎合当时我国的政治和社会形式的需要,因此都比较简单、通俗。近几年,随着合唱与指挥艺术在技巧、感情、声音、动作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与创新,我国的合唱与指挥艺术形式也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在中外合唱与指挥形式上变得更加融合。

二、中外合唱与指挥在功能上的异同点

合唱与指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合唱与指挥的形式、内容及其所产生的作用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正处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这个时期左翼文化发展迅猛,因此在当时我国到处开展群众性的大型歌咏活动,洗星海等诸多当时优秀音乐家的合唱作品,例如《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旗正飘飘》等,在指挥这些歌曲时,指挥家手势和身体起伏强烈,层次分明,强烈地表达了当时我国人民群众义愤填膺,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抗日救国的思想和愿望。从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征组歌》、《祖国颂》、《全世界人们心一条》以及部分对毛泽东所创作的诗词进行改编的合唱与指挥都比较突出地显现出了当时我国合唱与指挥的特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进入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合唱与指挥主要是对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进行歌颂,其表现的政治性显得更为明显。当时我国合唱与指挥的数量较多,但是因为受到当时的环境影响,导致合唱与指挥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其目的主要是为当时的文化大革命服务,但是也出现了部分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

中外的合唱与指挥在功能上都相差无几,但是国外的合唱与指挥比起我国之所以更加丰富多彩,主要与国外的宗教活动的内容有关。虽然国外宗教是对国家的政治进行服务,但是毕竟比起我国政治多了很多层次,因此从直接意义上来看,宗教功用与政治目的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简而言之,中外合唱与指挥艺术,都含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但是从历史来看,国外的合唱与指挥借助宗教进行隐蔽,所以相比较要隐蔽很多。

三、中外合唱与指挥在审美上的異同点

审美是合唱与指挥艺术最根本的价值所在,合唱与指挥艺术的社会价值对审美价值的持续依附,使合唱与指挥逐渐成为人类精神活动中无法失去的重要部分。中外合唱与指挥作品在音色上和指挥家身体和手势的幅度上具有一定的差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每个国家和民族在审美观上有较大的差别,以及不同国家和民族在审美文化积淀上也有所不同。一部作品的演唱与指挥最终能够得到当地人们群众的欣赏与理解,这恰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艺术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的体现,所以具备着非常浓厚的民族色彩。

国外文化主张“张扬”、“开放”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观念必然对国外音乐家和听众的审美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国外的合唱与指挥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在演绎的过程中追求着“个性”和“特点”,因此国外合唱声音嘹亮、铿锵有力,外国指挥家在指挥过程中身体幅度很大,手势起伏充满力量和节奏感,最终将合唱与指挥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我国文化从古至今一直提倡“中庸”以及“中和”,因此中国合唱时声音低沉有力,且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中国指挥家在指挥过程中,身体幅度不会太过张扬,手势比较柔和,通常中规中矩的对其进行完成,没有各种夸张的喜怒哀乐的表现。因此我国的合唱与指挥相对于国外的热情,相对的就缺乏了“大喜大悲”之感。

合唱与指挥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产。所以如果合唱与指挥离开相应的文化,音乐就很难得到观众和听众的深刻理解和欣赏,也很难见出其蕴藏的独特魅力。合唱与指挥在不同文化当中所呈现出来的多样性态势,要求更多的音乐家和社会人士要以发展的眼光,更进一步的对这种音乐形式进行了解。我们应该在尊重国外文化和艺术的前提下,对中外合唱与指挥进行分析与借鉴,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各自的合唱与指挥艺术。

参考文献:

[1]紫茵.金秋长安踏歌行——“2011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学术会议”综述[J].歌唱艺术,2011,(12).

[2]任秀蕾.塑造中国合唱艺术的新形象——访中国知名合唱指挥家田晓宝[J].歌唱艺术,2012,(11).

[3]李金波.西方古典合唱的审美本质及对中国合唱艺术发展的启示[J].艺术科技,2013,(22).

[4]王小天.从青歌赛合唱比赛看中国合唱艺术之继承与发展[J].民族音乐,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