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行音乐教学的探索

2014-11-10 08:18范奇文
艺术评鉴 2014年20期

范奇文

摘要: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本土的流行音乐有着较好的发展,并被社会所接受,得到大众的喜爱。关于流行音乐的教育也逐步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音乐系也已经开始涉及到流行音乐的教育。不少院系都开设了流行演唱专业,在专业课方面我认为除了传统的声乐训练之外,还应加强对流行音乐风格的认识,加强节奏律动的训练。

关键词:流行音乐风格 律动化练声 流行音乐概论

一、流行演唱教学的探索

(一)节奏律动训练的重要性

时至今日,流行音乐的风格可大致分为布鲁斯、爵士、摇滚乐、乡村音乐、索尔音乐等几大类。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当中,建立起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包括和声特点、曲式特点以及节奏和律动的特点。律动指的是身体对音乐做出的最基本的反映。从舞蹈当中便可以看出,蒙古舞和新疆舞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因为蒙古音乐和新疆音乐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造成人们配合着音乐编配的舞蹈也各有特色。如果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那么律动便是音乐的灵魂,即使同样的4小节,用不同的音乐风格来表现,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所以应当重视不同音乐风格的节奏律动的训练。

如谱例1,运用布鲁斯音乐的节奏特点,进行夏佛节奏(shuffle)练习。在本条练习当中,应该遵循布鲁斯音乐摇摆的律动特点,将重音放在第二拍及第四拍。

谱例1:

(二)律动化练声

目前我们流行演唱的专业课,练声仍然是以传统的练习方式训练。但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繁荣,世界各大流行音乐风格在中国均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如若不紧跟脚步,势必会被历史潮流所淘汰。既然这些音乐风格已经进入中国的国门,那么我们作为教育者就更应该带领学生跟上潮流的脚步。律动化练声,是练习某一音樂风格演唱的前戏,目的就是通过这样的练声方法来熟悉该风格的特点,领悟到该种风格的韵味、并从中体会它的和声、曲式特点。以便日后能够“味道醇正”地把握该种风格。是将声乐发声练习融入到所要练习的音乐风格当中,在练习发声的同时,也进行了节奏律动的训练。

如谱例2中,同样也是运用布鲁斯音乐的特点,本条练习中的旋律声部训练的是开口音“NA”,在练习发声同时,应注意布鲁斯音乐的律动相结合。

谱例2:

(三)探索与实践

以上是笔者最近在工作当中总结出的两点,但并未止步于设想, 且付诸实际行动进行实践。现在我将阐述上述两点的可操作性。

笔者上课时用到的设备是 Mac Book pro 电脑,以及M-Audio Profire 610声卡,以及Shure SM57 麦克风。如果是节奏律动方面的训练,会将准备好的练习给学生,让学生与制作好的伴奏进行节奏练习,练习时会特别强调注意与乐器之间的配合,让学生意识到此时此刻就是在与一个标准配置的乐队一起练习,从而适应日后与乐队的合作。这方面的练习一般从布鲁斯十二小节开始,因为布鲁斯是流行音乐的根源,掌握好布鲁斯的律动及曲式和声特点后,对于其他音乐风格的学习将会起到促进作用。在将律动化练声方面,笔者尝试的也是从布鲁斯的律动着手开始训练,但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每条发声练习两小节至四小节已经足够。在训练时,笔者会利用Logic Pro 放出需要的爵士鼓节奏,然后弹伴奏,让学生进行练习。也可以将不同练习的伴奏制作好,便于学生自我练习。

(四)实时录音

在这些探索中笔者发现,实时录音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不仅能够让学生听到此次训练中优秀或不足的地方,也可以作为学习过程的记录而保存下来,以便日后巩固之用。且能够在课堂上,具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让师生能够共同发现,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演唱时,便可将发挥较好或不足的地方,通过录音当中的小节数记录下来,演唱完毕后便可清晰地分析,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笔者2013年12月所举办的学生汇报演出当中的情况来看,通过这一系列的尝试,学生对于节奏律动,以及对自身演唱的优势和短处,较之前有了更好的把握,能够做到扬长避短。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跟随音乐发展的脚步,但要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喜欢,愿意为之付出、明确自身音乐道路的方向,还需要配合流行音乐概论这一课程。

二、流行音乐概论教学探索

(一)教学理念

此课程是为了帮助音乐专业学生更广泛地了解流行音乐的各类风格,寻找自身最热爱的音乐风格,明确自身音乐道路的音乐类专业的综合修养课程。此课程需要老师非常熟悉流行音乐的各大派系,并能够即兴演奏,即兴展示所讲授的音乐类型。以往有些老师用上历史课的方式,来讲授此课程。这样会让学生觉得生硬、无聊。做好笔记过后,可能也没有兴趣下去深入学习。这门课便成了考试过后迅速遗忘的对象之一。鉴于此课程的目的,若填鸭式的讲授,必定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笔者在做关于此课程的设计时。采取了“旅游攻略”式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上,把本节课将要讲述的音乐风格的发源地作为旅行目的地,讨论当地的社会背景、著名景点、民族文化等。这样的谈话在课堂上是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比开门见山的授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正式上课之前,可以运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对本次课时将要讲授的音乐风格的发源地和民族文化做一些讨论。从了解地域和社会文化背景着手。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作为辅助引导。让学生们积极发表意见,争取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这个问题上。等到把这一地区了解完了过后,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此时,再转移话题,言归正传。

(二)教师即兴展示

在讲述该课时要讲授的音乐风格的基本知识及经典音乐的欣赏之外,老师的即兴演奏展示也是必不可少的。即兴演奏展示至少会带给学生几点疑问:第一 需要运用什么样的音阶及和声?第二,常用的节奏型是什么?第三,怎样运用各自所学的乐器演奏这种风格。各种乐器在这类风格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在解释疑问之前可以叫学生也试一试即兴演奏,让全体的注意力集中到演奏的学生身上。若不能演奏,那么这三个疑问会更深入学生的内心,若能演奏,便让这位同学与老师一起做总结,一起来告诉其他不会的同学。这样比呆板的教育方式有趣得多。针对这样一部分来说,一定要带领着学生体验本节课所讲音乐风格的律动,除了经典节奏型的训练外,还需用身体体验音乐的律动。这就类似于舞蹈,不同的风土人情便会有不同风格的舞蹈。在学习新的音乐风格的时候,肢体动作的参与,会让人更容易理解音乐本身所要表达的东西。让学生在学习、创作、表演上能够原汁原味地、甚至能够有所创新的表现出来。

还是以布鲁斯音乐为例。布鲁斯音乐的经典十二小节进行,夏佛节奏,布鲁斯音阶。这些知识书本上都有,但能背并不意味着能运用。所以在讲到这一课题时,老师需要把这些要素通过即兴演奏展示出来,并与同学讨论怎样运用这些因素,真正做到将书本上的知识,搬到实际运用中来。

(三)音乐视觉化

除了这一点,此课程在教学上还需要有一重要的环节。这就是“音乐视觉化”。

这里的“音乐视觉化”第一,是指利用对比的手法,将符合音乐特性的画面和与本课时音乐风格完全不符的画面进行比较。第二,用色彩来与和声特点配对,将本课时所讲的音乐风格的和声特点以及给人的感受,用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来。例如选取电影的片段,与本课时的音乐进行配对。当听觉与视觉完全不吻合时,会产生强大的喜剧效果。若听觉与视觉高度统一时,学生就会明白,这种音乐用在什么情景下是最好的。又例如,根据音乐和声的特点(如明亮、灰暗等),与不同的色彩配对。比如布鲁斯音乐,这种音乐有着天生的忧郁气质,通常让人想到的就是蓝色,正如它的英文本名BLUSE一样。通过这种音画配对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每种音乐风格所要表达的内容,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

例如在讲到Bossa nova 这个音乐风格时,笔者会首先跟学生们一起讨论巴西。那里有哪些著名的景点?有哪些风俗习惯?是怎样一个社会背景?甚至是制定一個旅游线路和出行计划。通过课堂的互动,学生们会对讨论得出的结果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一来,第一步的目的就达到了。在了解完地域文化后,我会介绍Bossa nova的起源和发展的相关知识及经典的歌曲乐曲欣赏。在做完这一步过后,再通过现场即兴演奏的方式,来讲述Bossa nova的常用的音阶、和声、常用的节奏型。再请一位同学尝试即兴演奏。无论成功与否,都要与同学们一起做总结。 以上步骤完成以后,进入“音乐视觉化”的阶段,开始音画配对的环节。笔者选取了三个电影片段,一个是格斗场景,一个是悬疑片的场景,另外一个是一对温馨的恋人的场景。通过把Bosaa nova 跟这三个电影片段配对,学生们很快做出了选择。否定了前两者,并说出了自己对于这一音乐风格的看法。且能够感受到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了这种音乐风格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最后,还需提供在这一音乐风格上做得较成功的音乐家的资料、代表作以及这种音乐风格创作上的相关知识等。以便学生课后自己去学习研究。

三、结语

通过以上关于流行音乐教学的探索,笔者发现自身的专业课程和《流行音乐概论》这门课程的搭配至关重要,许多综合类大学的艺术院系并未开设《流行音乐概论》这一课程。致使同学们不能够全面了解流行音乐的各大派系,不能明确自身的音乐道路,导致在专业课上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探索研究的方向。若在校期间,不能明确自身的道路,将导致毕业后对本专业失去兴趣而放弃,这样的后果十分可惜。也是每位为人师者不愿看到的。本文笔者关于流行音乐演唱教学的探索,改变了以往的训练方式,望各位流行演唱教育者进行尝试并指出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美]安妮·佩克汉姆.当代流行歌手声乐技能训练[M].邵晓洁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美]安妮·佩克汉姆.当代流行歌手声乐技巧基础[M].赵仲明,傅显舟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尤静波.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