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茂
摘要:格里埃尔是俄罗斯民族乐派后期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钢琴小品《早晨》全曲只有28小节,却是格里埃尔惊人之作,他精心设计了曲式结构、调性、以及和声材料。通过对曲式结构、调性布局、和声功能的进行等方面分析与论述,可揭示出格里埃尔的奇妙的和声技法,从中也体现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和声风格与特点。
关键词:回旋调性 转调方式 属功能 双调性
和声是音乐的骨架,调性音乐作品的发展都要用各种和声材料来作支撑。关键是采用什么样的和声材料、怎么样去安排和声布局?在学习或者研究传统和声的过程中,无论是四部和声的写作还是和声分析,最难的就是调性分析和调性判断,而调性的变化转换给音乐增添绚丽的色彩,使音乐充满了新鲜感。俄罗斯作曲家格里埃尔的钢琴作品《早晨》就是利用调性的转换来展开,复杂的和声材料作铺垫;这首钢琴曲几乎使用所用的转调方式,而且还包括各种和声功能的进行、各种终止式等等。所以《早晨》的和声技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尤其对传统作品的和声分析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一、全曲的调性布局
这首乐曲最独特的地方就是调性,有着令人非常意外的调性思维。回旋曲式是我们常见的曲体,但回旋调性应该很少见。乐曲虽然短小,但蕴藏着调性思维的精华,下面主要从回旋调性和转调方式这两方面来走进调性思维的新世界!
(一)回旋调性
乐曲共运用了11次调性转换,主调为F大调,在此将它称为叠调,其他调性“X”将其统一称为插调。下面是全曲的回旋调性和调性布局框架图和调性布局曲线分布图:
图1.
由上图可见是典型3次回旋的调性,下面分别论述叠调与各插调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插调中间有两个调性,d小调和g 小调都是F大调的近关系调;调性方向:F大调到d小调为关系小调,d 小调到g小调为下属关系调,g小调到F大调为其关系大调对应的属关系大调.从上论证得出调性方向为 :关系小调—下属调—属调。
图2.
第二次插调中只有C大调,是F大调的属关系调,其调性方向为:主调——属调——主调。
图3.
第三次插调中间有4次调性,其调性之间关系 较为复 杂,F大调到d小调关系小调,d小调到#f小调往 上3度的远关系调,#f小调到D大调为其关系大调的对应的下属关系调。D大调到#F大调为往上三度的远关系调,#F大调到F大调往下半音远关系调。从上论证得出调性方向为:关系小调—远关系调—下属关系调—远关系调—远关系调。
图4.
有以上三个方面论述所得,第一、二次插调与叠调之间的关系都是近关系调,而第三次插调与叠调间只有一个近关系调,都是以远关系调为主。第三次回旋在调性数目和方向与前两次都要复杂,在音乐的内容上更加丰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转调方式
前奏和第一乐段有5个调性,下面分别对各调之间的转调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1)1-6小节为F大调。(2)第7到第8小节的前半小节为d小调,转调方法是F:ⅵ6=d:ⅰ6 (如例a),利用小三和弦中介,这是近关系转调。(3)第8小节的后半小节到第9小节为g小调,转调方法是d:Ⅴ7/ⅳ=g:Ⅴ7(如例b)利用大小七结构和弦等音和弦为中介,近关系转调。(4)第9小节的后两拍到第11小节前两拍为F大调,转调方法g:ⅰ6=F:ⅱ6 (如例c) ,利用小三和弦为中介,这是近关系转调。(5)11-12小节为C大调,转调方法为F:ⅶ7/ⅱ=C:ⅶ7∕ⅴ(如例d),利用减小七结构和弦等音和弦,近关系转调。12小节既是C大调的Ⅰ级,也是F大调的Ⅴ级,为F大调的出现作了铺垫。
例1.
第二乐段和尾声6个调性,下面分别对各调之间的转调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1)13小节为F大调。(2)14小节为d小调,转调的方法是F:ⅵ6=d:ⅰ6(如例1.a),利用小三和弦为中介,这是近关系转调。(3)15-16小节#f小调,转调方法是d:V46=#f:Ⅲ46(如例b),利用大三和弦为中介和弦,这是远关系转调。(4)17-18小节为D大调,转调方法#f:V46= D:Ⅶ46(如例c),利用大三和弦转调,这是近关系小调。(5)19-20小节为#F大调,转调方法是D:Ⅰ46=#F:bⅥ46(如例d),利用大三和弦与bⅥ为中介和弦,这是远关系转调。(6)21-28小节调为F大调,转调方法#F:Ⅰ6=F: bⅡ6(如例e)利用大三和弦与那不勒和弦为中介转调,这是远关系转调。
例2
从回旋调性的布局和各种不同的转调方式可以看出,该曲通过充分发挥调性的转换来发展全曲,运用了调性安排来制造乐曲高潮,例如:第9小节g小调,是呈示段的高潮乐节;第18小节D大调,也是全曲的高潮乐节,刚好在全曲的三分之二的位置。不管调性和调性的转换有多么的复杂,但还是始终围绕着F大调进行展开,从而可以反映出作者对该曲调性安排的精心雕琢,体现出格里埃尔高超的和声技法。
二、和声功能的进行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作品在音乐流动中形成。而形成的流动必须有动力,这个动力就是某和弦具有吸引力,其他的和弦被它吸引,向它倾向,向它流动。这种吸引,这种倾向,就是和声的功能。它和其它的音乐元素一起,使分散的音乐成为有机的、完整的作品,因此,和聲功能是音乐作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曲按照曲式结构分成两个部分去描述该曲的和声功能。
(一)前奏和呈示段第一句(1-8小节)出现三次T—S—D 的和声功能进行,为正格半终止,虽然不是同一个调性,但仍然保持了古典和声体系的和声框架,和声节奏紧疏适中。呈示段第二句(9-12小节)出现g小调和F大调的D—T、D—T,两次正格进行,而11-12小节为T—S—D—T完全终止,结束的在C大调上。
(二)对比段第一句(13-17小节)17小节正格半终止结束在#f小调上,但13-16小节都是F大调、d小调、#f小调的主功能进行,连续离调,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对比段第二句(18-24小节)如果单纯看和声功能进行T—S—T—S—T变格进行,且变格半终止,21小节的bⅡ46进行到22小节的bⅥ2,这里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和声进行方式,是一种反功能进行;bⅥ级一般是用作补充终止,充当下属功能,但这里的直接用作变格终止,打破了传统和声的模式,这种终止方式带有很强的动力性。18-21小节都是用了四六和弦,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基恩贝尔格尔将四六和弦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协和和弦的形式,而另一种留音式的(四度与六度延留或倚音解决至三度与五度)为不协和和弦的形式,不管是协和还不协和,始终是极其不稳定,而全曲的结束也是四六和弦,与乐曲的开始首尾呼应,和声节奏较宽。
三、和声材料
在和声材料上,Ⅳ级基本上没有出现,只是在第一小节用了一个经过Ⅳ级,而其他地方都是用ⅱ、ⅵ、bⅥ、bⅡ级来替代Ⅳ级充当下属功能,这样下属功能就被削弱了,反而属功能得到了增强,第一小节以Ⅰ4 6 ,最高音和最低音都是属音,第5小节乐曲的开始,前两拍音也是Ⅰ4 6 ,旋律开始音也是属音,第13小节是第1小節的低八度重复,其和声性质和第15小节一样。24小节乐曲的结束,结束节为主调(叠调)的属音。尾奏是前奏的静止再现,全曲的结束音也是属音。从全曲的和声安排可以得出,乐曲的属功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且不断强调属功能。
四、双调性
如果单从旋律来看,该曲好像是C大调开始和结束,实际是F大调,结束在不稳定的属音上,是乐曲的奇妙之处,正因为不稳定才能给乐曲带来新鲜的感觉,在听觉上有后续的期待。其实这首曲子还隐藏着一种作曲技法—双调性,双调性是属于多调性中的其中一种,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多调性(Polytonality)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调性同时作纵向结合的调性处理方式。两个调性的结合一般称为双调性(Bitonality);20世纪以来的现代音乐,在19世纪后期各种音乐创作手法的基础上,无论在旋律、和声、节奏、结构、调性处理等作曲手法以及美学观点等各方面,都有很多新的实验、新的创造和新的发展。”[1]格里埃尔生活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他在《早晨》将双调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就是将主调(F大调)与属调(C大调)纵向结合,前奏与尾奏使用了双调性,C大调的旋律形态,F大调的和声构架,这种双调性与复调曲、赋格曲结合的方式不一样,后者是不同调性不同声部的结合;因为前者是主调音乐,所以是旋律与和声的结合,音响效果对比性不大,很难看出是双调性的结合。
五、结语
《早晨》是一首仅仅只有28小节的钢琴小品,用淡雅的旋律描绘早晨清新的空气,用平稳的和声节奏去衬托早晨朦胧露水。该曲无论是从音乐形象还是从音乐内容来看,都极具特点。格里埃尔将音乐与景象融合,曲景交融,既把早晨的景象描述,又把充分展现其作曲技法、调性思维、和声技法的构思,回旋曲式是许多作曲家常用的写作方法,但回旋调性却很少见,全新的创作思维,且带有现代音乐创作特点,让我们领略到更丰富调性转换的魅力。同时,《早晨》也具有传统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他的作品曲调优美如歌,和声语言鲜明,感情真挚,技艺纯熟,常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参考文献:
[1]桑桐.桑桐和声论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