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
摘要:贝多芬创作的32首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这些作品不仅发展和提高了现代钢琴音乐的表现力,并且其哲理性的思想,传奇性的情感,创新性的形式和蕴含的古典艺术,充分体现了极高的美学价值,成为我们后人研究的典范之作。贝多芬通过音乐作品表达了他自己对音乐语言的热爱,同时音乐的内在含义也是极其丰富与精深的,本文通过对《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作品分析来更清楚地认识贝多芬对奏鸣曲这一体裁的创作。
关键词: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
一、贝多芬简介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1770-1827),他在西方音乐史的画卷中独领风骚,由海顿、莫扎特创立并发展起来的维也纳古典音乐形式与风格,在贝多芬受理被极大地扩充和发展。它将18世纪与19世纪、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连接起来,将一个时代的理想融汇于自己的音乐艺术之中,贝多芬的名字与崇高的信念、顽强不屈的意志、充满震撼力的音乐、为表达情感而不拘规范的气魄永远同在。提起贝多芬,现在已经成为音乐的代名词,是作曲家的典范,他所使用的音乐技术与表现手法,是西方音乐经过千年的发展与锤炼的结晶,在他的手中得到了完美地结合与发展,并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便是贝多芬的音乐!在西方音乐史上,有无数作曲家及其作品,象点点的水滴,浩瀚地组成这音乐史的长河,贝多芬及他的音乐,便是这河水中闪亮的浪花,发出耀眼的光芒!
二、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带有一定浪漫主义气质的古典奏鸣曲式:
(一)序奏部(1-16小节)
由降E大调开始,调性过程较为游移。在一开始便给出了连续音阶下行的三音组,这也是本曲最为核心的“告别”动机。
(二)呈示部(17-69小节)
这个呈示部包括有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采用传统主、副调关系布局,采用传统的调性布局(T-D)。相比而言,主部较为宽广,跳跃;副部舒缓流动特点从而建立良好的对比关系。
1.主部的引子17-20小节:降E大调开始,由一个长音开始后接上行跳进与同音反复的材料,从而引出主部。在强拍上隐伏着下行级进的“告别”主题。
2.主部21-28小节:主要有两个材料构成,其中:1.彼此由休止断开的柱式和弦分别作和弦式上行大跳;2.连续级进下行的等分音组。伴奏织体为分解和弦大跳进行。在第28小节和声上出现DD-V的进行,相当于移至属调的V-I,具有收拢性效果。
3.连接部29-49小节:可分为:“承上”-“转化”-“启下”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承上”29-34小节由左右手分别做反向的音阶式进行开始承接了主部主题材料2的特点。
“转化”35-38小节转入由主题“离别”材料的反向开始脱离主题印象。
“启下”39-49小节以副部主题的显现开始,调性也开始变化为副部出现左准备。
4.副部50-61小节由一个下行大跳加环绕音型组成,并摸进出现,在高声部强拍上出现“告别”主题。可分为三个层次“本体-突变转折-结束句”。其中“本体”50-53小节为副部主题的初次呈示;“突变转折”54-57小节,与本体部分假并行进入,再次强调副部主题;“结束句”58-61小节。
5.结束部62-68小节以主部主题材料中下行级进的特点发展出新的材料,但保留了下行级进的特点,并结束在bE大调上,完全肯定了副调。
(三)展开部(91-156小节)
分为“引入-中心-回头”三个层次。
“引入”70-73小节,低声部由“告别”动机开始,用主部主题的引子材料引入。
“展开中心”74-93小节还是由“告别”动机引出,在左手声部用主部引子材料,右手用柱式和弦,最高音为“告别”主题进行综合发展。分为两个部分展开。
“回头过渡”94109小节,保持了展开时高低声部对位状态,但速度变慢,力度减弱,音域降低,到后部分出现主部主题引子材料发展为八度大跳,一方面使得发展高潮平息,另一方面为再现做准备。
(四)再现部(157-247小节)
主部110-122小节,与呈示部无异。
连接部123-141小节,形态与呈示部连接相同,只是调性过程不同,为副部的回归主调做准备。
副部142-153小节,副部移至主调,未做变化。
结束部224-247回到主调bE的再现,完全肯定了主调。
整个再现部显得较为传统,属于最低限度的动力再现。
(五)尾声(160-255小节)
(第二展开再现部)由三个部分组成。
I 158-196小节,由下行级进材料开始,对主部主题做补充性发展。
II 197-224小节,运用副部长音性“告别”主题开始,再次发展了副部主题。
III 225-255小节,将“告别”这一主题。做回顾性再现,总结了全曲的精髓。
综上所述,这是一首五个部分组成的奏鸣曲式,采用典型的古典布局,但在和声方面:远关系转调和同主音大小调体系。表明了它带有浪漫主义特点。由此可见贝多芬“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典型代表作。本曲中“告别”主题在各个部位贯穿出现,也表明了貝多芬独具匠心的高超手法,他继承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奏鸣曲式,并把它改造成庞大的结构以适于自己的思想。他把第一乐章的规模扩大了,特别是扩大了尾声。他向海顿和莫扎特一样,把展开部看作是奏鸣曲式的动力中心。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题为扩展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它们以猛烈的力量和气势展开。贝多芬对和声学也有着极大的贡献,在他以前和声虽然不再单一,但还不是很丰富,而贝多芬那丰富的和声则可以说对后世有了很大的启迪,特别是对浪漫派的影响。丰富的色彩和弦、离调、近远关系的转调等等,都比以前的音乐有了极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赵鑫珊.贝多芬之魂[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保·朗多米尔.西方音乐史[M].朱少坤,佘熙,王逢麟,周薇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3]郑兴.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