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华,孔凡鑫,董明霞,张方杰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早期以微量白蛋白尿为特征,此期采取积极措施防治,可延缓或阻止其进入临床蛋白尿期,延缓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微量蛋白尿十分重要。为此,本文就两药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1 病例资料 按照WHO于1999年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Mogensen对糖尿病肾病的分期法,选取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104例,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0.3±6.7)岁;对照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0.1±5.5)岁。排除其它各类肾脏疾患和尿路阻塞病史,无心脑疾病史。两组间性别、年龄、24 h尿微量白蛋白(UAE)、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AN)、肌酐(Scr)及收缩压(S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1.2 方法 104例均保持原有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饮食、活动量不变。对照组应用替米沙坦80~160 mg/d;联合治疗组在替米沙坦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4周。两组血压目标为130/80 mmHg(1 mmHg=0.133 kPa)。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血压,根据血压值调整替米沙坦的用量。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见表1。显示治疗后两组24hUAE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以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头晕1例,下肢酸痛1例;联合治疗组发生头晕、头痛各1例。
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病死亡原因之一,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症所致[1]。研究显示,DN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以及遗传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替米沙坦直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其降低尿蛋白的作用,不依赖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不引起GFR的下降,而无干咳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替米沙坦除了降压、降低蛋白尿外,还具有PPAR2γ激动剂的功能,促进胰岛素介导的骨骼肌摄取葡萄糖,使皮下脂肪细胞游离脂肪酸(FFA)转化为三酰甘油,可降低血浆FFA,降低血压,改善脂质代谢,使TG水平下降,从而改善脂代谢,降脂、降糖作用[2]。前列地尔为前列腺素E脂球载体制剂,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强大血管扩张剂,通过调节cAMP和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激活依赖cAMP的一系列蛋白激酶。前列地尔具有易于分布到受损血管部位的靶向特性,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氧自由基生成,防止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3]。糖尿病患者前列腺素E合成减少,引起血管收缩,使肾血流下降,加重肾缺血、缺氧,前列腺素E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流灌注,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可通过神经平滑肌接头间隙作用于交感神经而扩张静脉使肾皮质和髓质血流重新分布,改善肾血流[4]。本文结果显示采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可以降低尿蛋白的排泄,更加有效地减少糖尿病早期肾病尿蛋白的排泄。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加之动脉硬化,可造成器官缺血、缺氧、微循环障碍。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用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而显示应用前列地尔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可延缓病程的进展,是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表1 两组DN患者治疗前后有关指标检测结果(±s)
表1 两组DN患者治疗前后有关指标检测结果(±s)
检测指标 联合治疗组(n=52)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2)治疗前 治疗后FPG 7.6 ±2.8 6.8 ±1.3 7.5 ±3.1 6.9 ±1.2 UAE(mg/24h) 71.32 ±57.56 28.89 ±24.15△ 65.87 ±57.12 28.31 ±33.88△BUN(mmol/L) 6.1 ±1.9 6.0 ±1.2 5.6 ±1.3 5.7 ±1.1 Scr(μmol/L) 76.5 ±21.2 76.1 ±22.1 72.4 ±38.9 79.4 ±24.2 SP(mmHg) 149±10 128±8△ 157±8 123±5△DP(mmHg)100±7 79±6 99±6 77±6
[1]夏晓琴,张 岗,陈和娟,等.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6,3(12):20.
[2]鹿 丽,赵 莉,晁红梅,等.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伴糖耐量减退或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糖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9,49(17):33-44.
[3] Tornow L,Cambien F,Rossing P,et al.Lack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in the 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 gene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proliferative retinopathy in IDDM patients[J].Diabetes,1995,44(5):489 -494.
[4] Steven F,George L,Lames A,et al.Enhanced thrombolysis,reduced coronary reduced and limitation of infarct sizewith liposomal protaglandin E1 in a canine thrombolysismodel[J].JACC,2001,24(20):1526-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