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斜坡枕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护理

2014-11-10 09:02:26张建芳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止血器绷带桡动脉

梅 洁 张建芳 周 苹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易于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但因患者手部血管限制,术后护理不当也会引起手部血液循环障碍,会出现穿刺部位肿胀、麻木、发绀等并发症[1],严重者可引起手部缺血性坏死。我科对9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诊疗术后使用30°斜坡枕抬高术肢患者和90例常规护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05月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80例,男性112例,女性68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0.6±3.2岁。冠状动脉造影79例,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101例。所有患者术前行Allen's试验均为阳性。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90例,术后使用桡动脉专用止血器止血,使用30度斜坡枕抬高术肢。对照组90例,采用桡动脉专用止血器止血,术肢制动。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及肥胖等影响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1.2 桡动脉专用止血器结构包括压迫垫、固定板、螺母、绷带等。

1.3 30°斜坡枕 海绵垫做成30°斜坡,坡面中间有凹槽,可使术肢舒适置于30°斜坡上,海绵垫外裹一次性横单,一人一单。

1.4 使用方法 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结束前,穿刺点局部用碘伏消毒,回退鞘管少许,在穿刺点上垫一2.5cm×4cm×0.5cm无菌纱布,纱布上放置压迫垫,注意将压迫垫软胶的中心点对准穿刺点上的纱布块,将绷带绕过肢体穿过固定板固定端侧孔后,拉紧并扣住绷带,为加压压迫垫,将螺母顺时针旋转2圈左右,此时助手轻柔拔出鞘管。注意观察桡动脉搏动和血液循环情况,询问患者舒适度,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有出血和渗血者加大压迫垫压力,可将螺母顺时针追加半圈到1圈。止血带持续压迫时间6~8小时。

1.5 护理

1.5.1 对照组患者术后减压止血护理:每1~2小时适当放松压迫垫螺母,施行分段减压以减少出血,持续加压6~8小时后,可放松绷带,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将绷带留置在腕部直至次日,以利出血时再次加压止血。避免腕关节剧烈过度伸展活动,术侧肢体手臂略垫高,止血器解除2天内限制患者腕关节活动,避免旋转、提拉和负重。避免在术侧肢体行血压监测及动、静脉穿刺、采血与输液等增加肢体压力的操作,穿刺部位3天内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1月内避免提重物。

1.5.2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术后护理基础上,在持续加压的6~8h,使用30度斜坡枕抬高术肢,减少因静脉回流不畅致手部肿胀及不适。解除止血带后患者可下床,停用斜坡枕。

1.6 评价指标

1.6.1 术侧手掌肿胀度 手掌肿胀度以压迫后各手指中节(大拇指为第2节)周径之和为标准,压迫前为基准。撤去加压器前各指周径之和减去初始值<0.5cm为无肿胀,0.5~1.5cm为轻度肿胀,1.6~2.5cm为中度肿胀,>2.5cm为重度肿胀。如<2.5cm但手掌出现明显瘀血亦为重度肿胀。

1.6.2 手指麻木或疼痛,手指远端出现紫绀或苍白,压迫部位皮肤破损。

1.6.3 患者满意率:出院前发放护理满意度测评表,统计满意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间比较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例)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例)

3.讨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且成功率高的方法,具有止血容易、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和易于接受等特点[2]。随着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开展,术后穿刺部位的护理越来越引起关注。但临床观察发现,经桡动脉诊疗术后,在压迫止血过程中,往往会引起手部的血液循环障碍,常伴有手指活动障碍、感觉麻木等症状,在术后2~3天方能逐渐消失,严重时可致手部缺血、坏死,给患者造成很大困扰,影响恢复及日常生活。护士在工作中不仅要重视治疗性操作,术后的舒适护理也同样重要。通过试验,此方法达到了预期效果,在使用30°斜坡枕抬高术侧肢体时,有利于静脉淋巴回流,减轻术肢肿胀,缓解神经的压迫,能更好的减轻上肢疼痛。这与张青[3]等报道在经桡动脉径路后抬高患肢30°~45°制动6~7小时,有效减轻了疼痛,防止了上肢或手部功能障碍的出现相一致。既减轻了患者的肢体肿胀现象,增加了舒适感,又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故宜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郝守容,马洪山,白如冰,等.自制血管穿刺点加压约束带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6):995.

2 Agostoni P,Biondi-Zoccai GG.Radial versus femoral approach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Systematic over-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J Am Coil Cardiol,2004,44(2):349-356

3 张青,葛海龙,周玉杰.用压迫止血法结合抬高患肢治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的上肢动脉损伤[J].青海医药杂志,2008,12:80.

猜你喜欢
止血器绷带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减压方案的评价
智能绷带促进伤口无痕修复
微创医学(2022年6期)2022-02-13 14:19:40
透明的绷带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50
夹心式包扎法联合桡动脉止血器在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改良桡动脉止血器在老年ACS患者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中的效果史
医学信息(2020年2期)2020-04-07 03:48:39
探讨气囊式和旋压式止血器在冠脉造影护理上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9年22期)2019-10-11 04:02:38
对雪人的诽谤
西湖(2016年9期)2016-05-14 09:04:22
兽医临床上绷带法的应用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6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