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宋明志 田 鹏 刘 钟
(1.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2.徐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6;3.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4.徐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江苏徐州 221000;5.连云港市房屋安全鉴定管理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001)
该屋面网架结构于2007年,其屋面系统都已施工结束,场内正在进行附属设施的制作和安装工作。屋盖采用四角锥螺栓球网架结构,建筑平面为圆形,面积约为3 195 m2。网壳平面布置图以及剖面图如图1所示。该网架在施工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屋面网架周边部分斜腹杆与混凝土圈梁相交,导致杆件弯曲不符合现行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图1 网壳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图
为了解工程可靠性,对该网架结构进行相关检测。
1)原始资料。主要抽查被检测屋面网架结构的原始设计图纸、原材料验收报告等。
2)表观质量检查。对整个面网架进行宏观检查,查出存在问题,同时利用漆膜测厚仪对杆件漆膜厚度进行测量。
3)几何参数及力学参数量测。利用超声测厚仪及钢尺对网架构件尺寸进行随机抽取测量。
4)加载检验。对整体网架结构进行加载检验,利用水准仪对屋面网架在荷载作用下挠度变形增量进行测量,同时观察加载过程中的表观变化;挠度增量检测中借助水准尺,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也可以利用相对的高差计算出构件的相对挠度,如式(1)所示。
其中,δa,δb均为支座处的挠度;δx为待测位置处的挠度;fx为待测位置处的实际挠度。
网架结构的原始设计图纸、原材料验收报告等资料齐全。
通过对整个面网架检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周边16根杆件发生弯曲,且与混凝土整浇在一起,如图2所示;
2)有2处螺栓未拧紧;
3)部分构件漆膜厚度不均匀,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125 μm要求,如图3所示。
图2 杆件弯曲
图3 漆膜厚度不均
利用超声测厚对杆件壁厚进行测量,部分构件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壁厚测量统计表 mm
网架结构上的荷载传递路径为:荷载→屋面板→檩条→支托→节点。根据受荷等效的原理,采用节点吊挂的方式进行加载,这样可将高空作业转到地面进行。具体采用方式如图4,图5所示。
图4 加载平台
图5 上挂节点连接
确定检验荷载后,采用分级加载,每级荷载不宜超过最大荷载的20%,且每级加载后应保持足够的静止时间,使本级荷载下的变形得到充分的发展,以免造成对后级别变形累加。同时,每级加载量宜保持相同,以便于对测试数据的非正常性做出快速的判断,防止事故的发生。
沿直径方向,以初始状态为原点,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变形增量统计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级荷载作用下挠度变形检测结果 cm
各测点的测试施加荷载—变形增量变化曲线结果如图6所示。
由表2可得到:加载过程曲线与卸载过程曲线相比,在同一荷载作用下,加载、卸载时测点的残余变形不大,说明屋面网架结构的整体刚度较大,在测试荷载作用下整个屋面网架结构变形变化没有进入非线性阶段,卸载后的残余变形与测试过程中所记录到的最大变形值之比均小于20%,该屋面网架结构使用性能满足现行标准要求;对被测试网架结构的一个跨度方向上10个测点比较,中间各测点相对两端测点的相对变形在加载、卸载的过程中也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跨中的挠度增加较快,沿中间向两端呈现递减的趋势,符合设计原理。
图6 测点1~10荷载—变形增量曲线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得到以下结论:
1)工程前期资料齐全,符合要求;
2)网架结构中16根杆件发生弯曲、有2处节点螺栓未拧紧;漆膜厚度不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3)构件尺寸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4)网架结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1)对于螺栓未拧紧的位置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螺栓从螺栓球中拔出;对于周边杆件弯曲的情况,建议对结构进行定期的挠度观测,根据积累的数据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2)按要求应定期对屋面网架进行检查,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油漆和维护,以免构件锈蚀。
3)在工程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网架的使用功能及其受力状态,不得随意对其进行改造。
[1]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S].
[2]宋明志,张树勋.某网架屋盖安全性检测与评价[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2):64-67.
[3]宋明志,吕恒林.基于局部加载的钢框架结构使用性能检验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2010,40(4):13-15.
[4]宋明志,吕恒林.屋面空间网架结构使用性能检验方法研究与应用[J].建筑科学,2010,26(11):45-48.
[5]周长明,王春武.谈既有房屋结构可靠性鉴定[J].山西建筑,2012,38(3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