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图·郑实
对德国来说,新的国会大厦意味着一个刚刚统一的年轻国家在这里承认它的历史,承接它的传统,承载它的诺言
德国国会大厦(Reichstag)是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国家议会所在地。在柏林,它也在受游客欢迎的景观中排名第二(第一名是勃兰登堡门)。国会大厦对所有人免费开放,要先用证件预约参观时间,之后必须准时到指定地点等候。
对旅游者来说,整个过程是体验“德式规范”的好机会,各种肤色、操着各式语言的老老少少走进入口,像小学生一样乖乖地服从工作人员的引导,经过严格的安检进入大厅。在其他景点很难见到这么多着装整齐、不苟言笑的魁梧男子肃立周围,参观都是在这些保安人员严肃的注视下进行。
我不禁联想到德国历史上那位酷爱高个子士兵的国王威廉·弗里德里克一世。大家都为此嘲笑他,其实他是懂得人的心理的,卫队的威慑力能使人心存敬畏、不敢造次。我们虽然都是以玩为目的来参观国会大厦,但一进门就感受到其庄严氛围象征了德国的国家权力。这不仅没有消减大家的兴致,反而增加了参观的收获。景物本身只能看,而感受环绕在它周围的氛围才能使我们体会到所看到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对德国来说,新的国会大厦意味着一个刚刚统一的年轻国家在这里承认它的历史,承接它的传统,承载它的诺言。
在国会大厦三角楣下面镌刻着一排庄严的铜字:Dem Deutschen Volke,大意是“献给德国人民”。不过这行字是在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得不可开交时放上去的。那时德国最需要“人民”不断去填充战场的壕沟。
1933年发生的“国会纵火案”至今都是个迷。到底是纳粹党人指使人所为,以便趁机镇压异己;还是一个脱离了共产党的极端分子的个人行为,正好被纳粹利用?不论真相到底如何,此事的直接受益者是刚刚取得政权的纳粹。以此为契机,希特勒得以下令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和所有不同政见者。
在国会大厦的入口处,有一个艺术家阿佩尔特(Dieter Appett)设计的纪念碑,纪念第三帝国期间被纳粹谋杀的97位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议员。每一个钢片上都镌刻着名字、生卒年份和所在政党。
二战接近尾声,苏军进逼柏林,国会大厦被改成堡垒,在这里苏德两国的士兵曾有一场激战。苏军占领国会大厦的照片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标志被广为传播。不过,这是一向善于做政治宣传的苏联方面后来补拍的。站在屋顶的苏军战士在特意制造的烟火中摆出漂亮的姿态,像雕像一样岿然不动。那面被称为“胜利旗”的红旗被运到莫斯科参加胜利日庆祝典礼,然后被珍藏于博物馆中。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的庆祝仪式在国会大厦举行,当时的总理科尔(Helmut Kohl)、总统魏茨泽克(Richard von)和前总理勃兰特(Willy Brandt)都参加了这个从1945年以来德国最重要的仪式。这预示着一个大国在欧洲的再次崛起,它将对欧洲和整个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真能像政客们承诺的那样给德国人一个充满信心的未来吗?
仪式也是庆典,为此当天晚上还燃放了大型焰火。第二天国会议员汇集到国会大厦,象征着统一后的德国国会成立。一直被闲置的国会大厦再次被启用,因此举行了国会大厦历史上第4次设计招标。前3次都是德国设计师的方案中标。这一次是来自英国的设计师福斯特(Norman Foster)的方案脱颖而出。具有如此象征意味的建筑能容许一个外国人主持建造,是不是德国有意要显示新的国际化形象呢?
这二十多年来,福斯特的建筑作品遍及世界各大都市,我们对他应当并不陌生。香港的HSBC银行大楼和英国伦敦的千禧年塔楼都是地标性宏大的玻璃建筑。
福斯特原来是要用一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将现有建筑扣在其中。这个设计过于新颖了,毕竟德国国会大厦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它的实用性和对历史的继承性很重要。最终福斯特只好改变了设计思路。福斯特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认为根本没必要加穹顶,但是迫于各种压力,只好从命。当时德国方面的要求,大意是不能太霸气,不能延续帝国气象,要体现出民主气息,因为这里是国会所在地。福斯特说这话时掠过一丝无奈的表情。
看到他这样子,我也不禁笑了一下,想到从第二帝国到纳粹第三帝国,德国历史上代表民意的国会在和真正的权力在握者之间的较量中一直处于弱势。要他通过设计淡化这个“传统”的确不易。而且众口难调,最终能确定设计方案,背后的艰难只有他和他的团队才知晓。现在总算是大家一致接受,没听到什么负面意见,能长舒一口气了。
依照客户的要求,新的设计也很留意对原有建筑结构的保存。除了去掉上世纪60年代施工时加入的石棉,还将那次覆盖的旧有建筑元素也尽可能展露出来。对于在建筑中使用石棉的危害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重视,柏林的共和国宫因此甚至被全部拆除。不过,国会大厦重要历史节点的痕迹,比如1945年苏联红军战士留在国会大厦墙壁上的留言,大部分被留下来,只去除下流和带种族歧视性的语言。
不过今天排长队等待参观大厦的人们恐怕很难注意到这一点。电梯会直接把大家送到福斯特为大厦加修的玻璃穹顶,由穹顶眺望的经历确实是无与伦比的。从旋转向上的坡道缓步向前,外面一侧是柏林的街道和绿地形成的天际线,而内侧是由360个小镜子组成的漏斗形镜柱,反射出奇妙的镜像。这个设计的高超之处不仅在于为参观者制造了魔幻景象,也是节能环保的典范。镜子可以将阳光引入建筑内部。同时,为了避免阳光直射并引起下面的大会会场温度过高,电脑控制的镜子还可以改变方向,把光线和热量折射出去。
有人说每个德国人都是环保主义者,感觉真是这样。这点不仅体现在每日生活中,在如此巨大的工程复建中,德国方面的要求也是低耗材、低耗能。在当初国会大厦的改建招标中,顾及生态学问题是要求之一。经过改建的国会大厦现在每年二氧化碳释放量从约7,000吨降低到400-1,000吨。
大厦的穹顶上还有一个圆洞,我们在参观那天正好遇雨,大雨从上面泼洒下来,大厅地板上也溅到了雨水。大家赶快躲到大厅四周,但是工作人员却表情镇定,见怪不怪的样子。很快雨过天晴,大厅地面很快就干了,没有一点积水。这是因为它设有自动排水装置。
在大厦楼顶的平台上可以仔细欣赏穹顶。柏林人给它起的绰号是“安逸的蛋”(Coyz Egg)。从这里向南可以看到勃兰登堡门,向北可以看到施普雷河对岸,向西南方向可以看到蒂尔加滕公园和胜利女像柱,正西边则是国会大厦大门外的共和国广场。但是看到最多的还是一片施工吊塔。继上世纪90年代,包括国会大厦在内一批公共建筑完成后,柏林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建设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