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里尼
一般而言,“崇拜”多存在于不明真相的隔膜者之间事关施予的互动。然而对于经过岁月与庸常家庭生活洗礼,早已走下“神坛”的夫妻之间,是否还能存在“崇拜”这个宗教意味明显的现象?如果有,它将对修复弥合夫妻关系起到怎样的作用?
仅以我有限观察的实例,毫无疑问,夫妻间存在“崇拜”现象的,往往互相之间“咬合”的黏度更为牢固。一个时时需要被仰视的人与一个恰巧发现了他(她)并甘于仰望的人,在合适的时候相遇了。尚未经过锅碗瓢盆严酷的生活现实考验之前,他们甘之如饴。很多追随者与他们崇拜的人之间,常常能毫不费力地跨过这个阶段。然而,所谓“近侍眼中无伟人”,经过烟火气十足的熏燎之后,泥足巨人轰然倒地。他(她)开始觉得早先的“崇拜”其实算是遇人不淑的前戏。然而,我要说然而,一旦两人经过日常生活的“大路考”依舊不改“崇拜”与“被崇拜”的架构,那么恭喜这对小两口:一对朋友圈里的奇葩诞生了。
圈子里的一个朋友和他的太太经常成为大家聚会时调笑的对象——真诚而无恶意的那种揶揄。太太比朋友小十几岁,算是他当年带过的学生。从拜师第一日起,就打心底崇拜起自己的师傅。关于“打心底”的问题,我们一群朋友经过长期侧面观察,一致得出结论:只有两种可能——真的;或者不输奥斯卡女主角水准的演出。关于这个朋友究竟值不值得崇拜,因为其他人从未仰视般爱慕过他,不好说。我只能说,经过这么久每天一起的生活,还能崇拜如初见,这种深入骨髓的缘分已非常人所能理解。况且,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王道。他人的置喙说客气一点仅供参考。
朝深里探究,“崇拜”无疑是一种涉及人格魅力的征服。夫妻结合有几种情况: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或是世俗所认为一等的境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只要经济基础不崩溃,婚姻不会出现结构性破坏,就像周立波的脱口秀里用苏北话直扑扑表达的“人不家来钱家来,钱不家来人家来”、“人不家来钱也不家来,我叫人家来”;混吃等死的,无甚痛心痛肺的感觉了,但是联结两人的很多东西能让“局”继续维持;剩下的那种,与上述有部分交集,但又迥然不同,那就是“夫妻崇拜型”——仰视产生的幻觉转化成的幸福感能够消解很多现实生活的痛楚,进而分泌出一种夫妻相处最宝贵也是最稀缺的元素:谅解、宽容。
同样是最后携手一起走完漫漫人生路,但与有着清醒意识,时时提醒自己“谅解、宽容”的“矫揉造作派”的最大区别在于,习惯仰视配偶的,完全是在自我麻痹毫无违和感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分泌出上述积极元素。她们不装。或者说开始装得太逼真,最后自己都信了。
夫妻崇拜的现象并非仅仅见于女仰男,反之亦有。对于那些忙于事业所谓的“女强人”而言,“下嫁”常常意味着与崇拜者的结合。我知道的她们中的一些最后选了苦苦等待自己多年的“千年备胎”做了老公。女强人也是想归巢的小鸟啊,也想找跨国公司CEO回家相夫教子——问题只在于,那CEO干吗一定要找你呢。
坊间比较恶毒,通常把这样成功转正的“备胎”称为“接盘侠”。“接盘”两字大谬,“侠”我同意,虽然他们未必有“侠”的意识。真正的“侠”是不会以“侠”自居的,他们只做听从内心声音的事情。他们可以千载静如处子,一旦出手就说明属于他们的时段来临了。欢欢喜喜把女神请回家,关上小门成一统就可以了,至于舆论场这个东西,你真的在乎它就上了人民群众的当了,在推动社会家庭的进步方面,历史上的坊间舆论很多时候扮演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作用。完全可以当伊假的。
“崇拜”说到底是一种蕴含神秘主义的探幽,它有准入壁垒——正因为如此,崇拜才有扎实的含金量,才会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久弥新。即便熟如左手邂逅右手的夫妻,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能因为“不明觉厉”而产生别样的刺激,方为至高情趣。
(摘自《北京青年报》)(责编 悬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