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的移动健康系统应用探讨

2014-11-07 11:00杨子仪常青邱桂苹田涛
科技资讯 2014年18期

杨子仪++常青++邱桂苹++田涛

摘 要: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已经发展至“以人为本”的区域医疗信息化领域,传统医疗行业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压力,现有的医疗环境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无法满足国人的健康需求。同时,中国手机用户对移动健康认知度低、老龄化问题导致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加,以及涉及移动健康产业政策推动等原因,催生出需要建设标准统一的智慧医疗服务平台,提供采用便捷有效的医疗健康服务的目标需求。移动健康系统是指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移动电话、PDA或卫星通信等,提供健康服务信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Android、iOS、Windows Phone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应用为主。移动健康服务的出现彻底颠覆了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为现代人群提供随时随地、高效便捷的个人健康管理手段,从而有效预防和缓解慢性病对健康的威胁。

关键词:智慧医疗服务平台 移动健康 移动电子健康档案

中图分类号:TN915.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033-03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运行机制的转变以及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的逐步建立,传统医疗行业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压力。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医疗支出在政府财政中的负担日益加重;另一方面,由于医疗资源短缺、不平衡造成的“看病难、就医贵”已经成为困扰发展中国家的顽疾。同时,在这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心身体的健康,凸显了公众对医疗健康需求的提升,以及当前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发展的水平远不能满足人们需要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作者认为是现有的医疗环境无法满足中国人的健康需求、中国手机用户对移动健康认知度低、老龄化问题导致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加,以及涉及移动健康产业政策推动等原因[1]。

我国从2000年起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正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40年前后,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的峰值,占届时总人口的31%左右,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但由于医疗从业人员培养的周期性较长,面对日益增加的医疗保健需求,社会医疗资源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超过7亿,占总人口的60%~70%。据卫生部《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中国有3亿人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1.6亿、慢性病患者2.8亿、高血压2亿,但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们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状况[2]。

为解决上述问题产生了需要建设标准统一的智慧医疗服务平台,提供采用便捷有效的医疗健康服务的目标需求。近年来,向亚健康人群传递保健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个人掌上终端、移动设备数量的增长,亚健康人群与健康服务提供者沟通的渠道日益增多。为了满足亚健康人群对健康服务可以广泛多样的选择,移动健康系统应运而生。移动健康系统是指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例如移动电话、PDA或卫星通信等,提供健康服务信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Android、iOS、Windows Phone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应用为主。移动健康服务的出现,彻底颠覆了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为现代人群提供随时随地、高效便捷的个人健康管理手段,从而有效预防和缓解慢性病对健康的威胁。

1 国内外移动健康发展现状

1.1 国外移动健康发展现状

GSM协会在2012年报告中显示,5年内,全球移动健康服务应用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115亿美元的收入;在英国,移动健康战略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NHS Direct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使用移动设备对网站进行访问的移动用户由2010年每月3000人增至2011年每月155000人;在美国,2013年可移动便携式设备包括健康和健身设备、智能眼镜等的销量大概是1.5亿件,价值8亿元;预计在2017年预计达到7亿件,价值可达15亿元;同时,美国国家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办公室(ONC)正在征求公众关于医疗健康环境下使用移动设备的隐私性、安全性和最佳实践等方面的意见[5]。

1.2 国内移动健康发展现状

工信部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写到,把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智能医疗列为九大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之一。原卫生部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写到,2020年之前,我国将大力发展健康产业,4000亿投资助推医疗体系建设。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庞大的老年群体构成了医疗健康消费的主力军,医疗健康行业将伴随老年经济获得快速增长。在中国市场,2011年医疗应用约有4400万次的下载量,总收入达7.18亿元,其中网易的“春雨掌上医生”上线4个月即迎来100万个下载用户。艾媒咨询(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健康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健康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2012年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达到3.8亿,可穿戴便携移动健康设备市场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健康设备市场规模将接近50亿元[3]。

2 移动健康在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的应用

“新医改”方案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八大支柱”之一,作为“新医改、八大支柱”的重要表现形式,构建以移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智慧医疗服务平台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的延伸[4]。以移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亚健康人群、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行政机构之间对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利用,将不同对象或群体联系在一起,形成安全、高效、便捷、易用的健康生态环境。

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的建设将最终形成面向智慧医疗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6]。

基于智慧医疗健康服务的应用,移动健康系统主要分为医疗服务和健康专家业务应用。endprint

2.1 医疗服务应用

2.1.1 医疗协助服务

(1)移动健康档案共享。

移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亚健康人群和医生替代纸张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预防、治疗和康复等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全面的详细记录;为医生提供经过授权的患者历史病历、治疗措施和保险明细,并实现多方面互联互通,达到“城市管理-区域管理-院级管理”三级社会化统一管理[7]。

(2)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即应用远程通讯技术、交互式传递信息,开展远距离的医疗服务,主要包括:

①远程诊断:上级医院的专家或医生对基层临床人员提供诊断意见,包括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超声诊断等。

②远程会诊:上级医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通过音频与视频直接对基层患者进行会诊,并对基层医生给出会诊意见,如远程视音频会诊等。

③远程监护:利用家用医疗健康护理装置或社区健康驿站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并通过网路传输到健康管理中心,由医护人员对居家患者进行监测和疾病管理的服务,如远程家庭监护、远程疾病管理、远程预约等。

④远程资源共享:实现对远程医疗会诊资源的查阅与共享。

(3)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就诊,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或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返回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治疗或保健。从而减少综合性大医院对常见病、多发病就诊造成的卫生资源浪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量,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与新格局。

2.1.2 社区医疗服务

(1)家庭医生式服务。

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相结合,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性的和社区医生或医院专业医生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每位医生负责一定数量居民,发挥医护防三类人员的协调配合能力,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监测、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并能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将监测到的数据导入移动健康档案,一边随时进行动态更新。

(2)健康评估与干预。

为重点服务人群建立全面信息化的健康档案,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体检结果等方式收集健康信息,并进行健康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针对个人和团体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案,通过跟踪随访不断调整方案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并通过基于健康平台的医疗健康体系信息平台统一管理。

(3)健康跟踪服务。

成立健康管理专家组,组建健康咨询队伍,以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为基础,结合被服务对象的具体健康状况和需求,设立健康咨询电话,定期安排保健专家见面咨询,一对一的跟踪解决健康问题;提供不同层次的健康保障和送医送药上门等服务。

2.1.3 健康体检服务

健康体检是在“医疗性体检”和“社会性体检”的基础上,以检测疾病证据为目的,开展通过应用体检手段对未病、初病或将病的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身体检查,根据体查结果评估个人的生理指标、疾病治疗的达标情况,健康风险情况,慢病治疗率与控制率,高脂血症/高血压/中风/恶性肿瘤几率等内容,从而为一些体重超重、饮食结构不规律、膳食结构不科学、缺乏运动的人群提早开展干预和管理。

通过对参检人员更加深入的健康体检服务,建立移动健康档案,进行个性化康复指导,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大幅提高个人的健康素质,开展以预防和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目的的“零级预防”,从而降低疾病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率及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1)健康风险评估。

通过健康体检资料和生活方式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参健人员目前存在的健康风险,并提出警示。

(2)顾问式日常管理。

充分利用健康管理团队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保健专业经验,通过一对一访谈、通讯、网络等多种方式对参健人员的生活方式、健康和疾病问题提供顾问式专业指导。

(3)应急指导。

参健人员在任意时间出现的紧急的健康问题,可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健康管理医师咨询和寻求帮助。

2.1.4 扩展医疗服务

(1)合理用药预警。

合理用药预警是通过PDA等移动传感设备,通过传送到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进行分析比对,从而实现对各个医疗机构医生开处方、合理发放与使用药品行为的监控管理和动态预警。

(2)辅助诊疗。

辅助诊疗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主要实现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允许医生调用患者非本地的历史诊疗记录,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以做出更科学的诊断和治疗;第二,通过听诊器、PDA等专用医疗传感终端获取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并将诊疗信息和患者历史诊疗记录通过院级信息平台自动传入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并向医生反馈专业的疾病诊断结果、参考医嘱和用药建议,从而提高医生诊疗效率,更加规范就诊行为,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数据支持。

2.2 健康专家服务

为亚健康人群提供基于个人需求的移动护理服务,对在医疗卫生机构或社区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护理的人群提供无线查房等移动定制服务。

3 结语

移动健康与健康服务被认为是跨行业、跨部门的新兴技术,大众对移动健康有着强烈的需求,大量资金投资都在关注着这个产业,已经呈现出良好市场发展的前景和市场的机遇。预计在未来5年,中国医务人员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将接近100%,极大地促进移动健康的发展;中国普通消费者使用移动健康产品和服务将较为普遍,医患沟通平台较为完善;中国移动健康市场的各细分领域将会群芳吐艳,带动无线感测器、血压计、M2M设备等产业的发展。中国将逐步建成以移动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医疗健康信息共享系统,为移动健康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与提供帮助[8]。

参考文献

[1] 姚志洪.跨入移动健康时代[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11).

[2] 陈苒.健康管理服务的实践回顾[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4).

[3] 盖小荣,王振捷,魏凡.提升健康体检服务质量水平的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0(3).

[4] 韩丁.健康模式变迁与中国基本健康保障服务的公共供给[J].体育与科学, 2006(3).

[5] 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R].

[6] 游郑标.基于WAP2.0的移动健康监测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6).

[7] 金耀星.移动健康将颠覆传统医疗产业链[J].人民邮电,2013(8).

[8] 李凯,信伦.移动健康和智慧医疗快速起步中[J].中国移动通信,2012(9).endprint

2.1 医疗服务应用

2.1.1 医疗协助服务

(1)移动健康档案共享。

移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亚健康人群和医生替代纸张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预防、治疗和康复等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全面的详细记录;为医生提供经过授权的患者历史病历、治疗措施和保险明细,并实现多方面互联互通,达到“城市管理-区域管理-院级管理”三级社会化统一管理[7]。

(2)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即应用远程通讯技术、交互式传递信息,开展远距离的医疗服务,主要包括:

①远程诊断:上级医院的专家或医生对基层临床人员提供诊断意见,包括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超声诊断等。

②远程会诊:上级医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通过音频与视频直接对基层患者进行会诊,并对基层医生给出会诊意见,如远程视音频会诊等。

③远程监护:利用家用医疗健康护理装置或社区健康驿站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并通过网路传输到健康管理中心,由医护人员对居家患者进行监测和疾病管理的服务,如远程家庭监护、远程疾病管理、远程预约等。

④远程资源共享:实现对远程医疗会诊资源的查阅与共享。

(3)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就诊,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或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返回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治疗或保健。从而减少综合性大医院对常见病、多发病就诊造成的卫生资源浪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量,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与新格局。

2.1.2 社区医疗服务

(1)家庭医生式服务。

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相结合,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性的和社区医生或医院专业医生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每位医生负责一定数量居民,发挥医护防三类人员的协调配合能力,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监测、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并能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将监测到的数据导入移动健康档案,一边随时进行动态更新。

(2)健康评估与干预。

为重点服务人群建立全面信息化的健康档案,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体检结果等方式收集健康信息,并进行健康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针对个人和团体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案,通过跟踪随访不断调整方案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并通过基于健康平台的医疗健康体系信息平台统一管理。

(3)健康跟踪服务。

成立健康管理专家组,组建健康咨询队伍,以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为基础,结合被服务对象的具体健康状况和需求,设立健康咨询电话,定期安排保健专家见面咨询,一对一的跟踪解决健康问题;提供不同层次的健康保障和送医送药上门等服务。

2.1.3 健康体检服务

健康体检是在“医疗性体检”和“社会性体检”的基础上,以检测疾病证据为目的,开展通过应用体检手段对未病、初病或将病的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身体检查,根据体查结果评估个人的生理指标、疾病治疗的达标情况,健康风险情况,慢病治疗率与控制率,高脂血症/高血压/中风/恶性肿瘤几率等内容,从而为一些体重超重、饮食结构不规律、膳食结构不科学、缺乏运动的人群提早开展干预和管理。

通过对参检人员更加深入的健康体检服务,建立移动健康档案,进行个性化康复指导,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大幅提高个人的健康素质,开展以预防和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目的的“零级预防”,从而降低疾病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率及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1)健康风险评估。

通过健康体检资料和生活方式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参健人员目前存在的健康风险,并提出警示。

(2)顾问式日常管理。

充分利用健康管理团队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保健专业经验,通过一对一访谈、通讯、网络等多种方式对参健人员的生活方式、健康和疾病问题提供顾问式专业指导。

(3)应急指导。

参健人员在任意时间出现的紧急的健康问题,可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健康管理医师咨询和寻求帮助。

2.1.4 扩展医疗服务

(1)合理用药预警。

合理用药预警是通过PDA等移动传感设备,通过传送到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进行分析比对,从而实现对各个医疗机构医生开处方、合理发放与使用药品行为的监控管理和动态预警。

(2)辅助诊疗。

辅助诊疗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主要实现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允许医生调用患者非本地的历史诊疗记录,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以做出更科学的诊断和治疗;第二,通过听诊器、PDA等专用医疗传感终端获取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并将诊疗信息和患者历史诊疗记录通过院级信息平台自动传入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并向医生反馈专业的疾病诊断结果、参考医嘱和用药建议,从而提高医生诊疗效率,更加规范就诊行为,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数据支持。

2.2 健康专家服务

为亚健康人群提供基于个人需求的移动护理服务,对在医疗卫生机构或社区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护理的人群提供无线查房等移动定制服务。

3 结语

移动健康与健康服务被认为是跨行业、跨部门的新兴技术,大众对移动健康有着强烈的需求,大量资金投资都在关注着这个产业,已经呈现出良好市场发展的前景和市场的机遇。预计在未来5年,中国医务人员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将接近100%,极大地促进移动健康的发展;中国普通消费者使用移动健康产品和服务将较为普遍,医患沟通平台较为完善;中国移动健康市场的各细分领域将会群芳吐艳,带动无线感测器、血压计、M2M设备等产业的发展。中国将逐步建成以移动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医疗健康信息共享系统,为移动健康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与提供帮助[8]。

参考文献

[1] 姚志洪.跨入移动健康时代[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11).

[2] 陈苒.健康管理服务的实践回顾[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4).

[3] 盖小荣,王振捷,魏凡.提升健康体检服务质量水平的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0(3).

[4] 韩丁.健康模式变迁与中国基本健康保障服务的公共供给[J].体育与科学, 2006(3).

[5] 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R].

[6] 游郑标.基于WAP2.0的移动健康监测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6).

[7] 金耀星.移动健康将颠覆传统医疗产业链[J].人民邮电,2013(8).

[8] 李凯,信伦.移动健康和智慧医疗快速起步中[J].中国移动通信,2012(9).endprint

2.1 医疗服务应用

2.1.1 医疗协助服务

(1)移动健康档案共享。

移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亚健康人群和医生替代纸张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预防、治疗和康复等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全面的详细记录;为医生提供经过授权的患者历史病历、治疗措施和保险明细,并实现多方面互联互通,达到“城市管理-区域管理-院级管理”三级社会化统一管理[7]。

(2)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即应用远程通讯技术、交互式传递信息,开展远距离的医疗服务,主要包括:

①远程诊断:上级医院的专家或医生对基层临床人员提供诊断意见,包括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超声诊断等。

②远程会诊:上级医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通过音频与视频直接对基层患者进行会诊,并对基层医生给出会诊意见,如远程视音频会诊等。

③远程监护:利用家用医疗健康护理装置或社区健康驿站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并通过网路传输到健康管理中心,由医护人员对居家患者进行监测和疾病管理的服务,如远程家庭监护、远程疾病管理、远程预约等。

④远程资源共享:实现对远程医疗会诊资源的查阅与共享。

(3)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就诊,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或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返回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治疗或保健。从而减少综合性大医院对常见病、多发病就诊造成的卫生资源浪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量,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与新格局。

2.1.2 社区医疗服务

(1)家庭医生式服务。

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相结合,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性的和社区医生或医院专业医生签订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每位医生负责一定数量居民,发挥医护防三类人员的协调配合能力,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监测、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并能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将监测到的数据导入移动健康档案,一边随时进行动态更新。

(2)健康评估与干预。

为重点服务人群建立全面信息化的健康档案,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体检结果等方式收集健康信息,并进行健康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针对个人和团体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案,通过跟踪随访不断调整方案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并通过基于健康平台的医疗健康体系信息平台统一管理。

(3)健康跟踪服务。

成立健康管理专家组,组建健康咨询队伍,以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为基础,结合被服务对象的具体健康状况和需求,设立健康咨询电话,定期安排保健专家见面咨询,一对一的跟踪解决健康问题;提供不同层次的健康保障和送医送药上门等服务。

2.1.3 健康体检服务

健康体检是在“医疗性体检”和“社会性体检”的基础上,以检测疾病证据为目的,开展通过应用体检手段对未病、初病或将病的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身体检查,根据体查结果评估个人的生理指标、疾病治疗的达标情况,健康风险情况,慢病治疗率与控制率,高脂血症/高血压/中风/恶性肿瘤几率等内容,从而为一些体重超重、饮食结构不规律、膳食结构不科学、缺乏运动的人群提早开展干预和管理。

通过对参检人员更加深入的健康体检服务,建立移动健康档案,进行个性化康复指导,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大幅提高个人的健康素质,开展以预防和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为目的的“零级预防”,从而降低疾病危险因素、降低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生率及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1)健康风险评估。

通过健康体检资料和生活方式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参健人员目前存在的健康风险,并提出警示。

(2)顾问式日常管理。

充分利用健康管理团队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保健专业经验,通过一对一访谈、通讯、网络等多种方式对参健人员的生活方式、健康和疾病问题提供顾问式专业指导。

(3)应急指导。

参健人员在任意时间出现的紧急的健康问题,可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向健康管理医师咨询和寻求帮助。

2.1.4 扩展医疗服务

(1)合理用药预警。

合理用药预警是通过PDA等移动传感设备,通过传送到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进行分析比对,从而实现对各个医疗机构医生开处方、合理发放与使用药品行为的监控管理和动态预警。

(2)辅助诊疗。

辅助诊疗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主要实现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允许医生调用患者非本地的历史诊疗记录,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以做出更科学的诊断和治疗;第二,通过听诊器、PDA等专用医疗传感终端获取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并将诊疗信息和患者历史诊疗记录通过院级信息平台自动传入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并向医生反馈专业的疾病诊断结果、参考医嘱和用药建议,从而提高医生诊疗效率,更加规范就诊行为,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数据支持。

2.2 健康专家服务

为亚健康人群提供基于个人需求的移动护理服务,对在医疗卫生机构或社区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护理的人群提供无线查房等移动定制服务。

3 结语

移动健康与健康服务被认为是跨行业、跨部门的新兴技术,大众对移动健康有着强烈的需求,大量资金投资都在关注着这个产业,已经呈现出良好市场发展的前景和市场的机遇。预计在未来5年,中国医务人员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将接近100%,极大地促进移动健康的发展;中国普通消费者使用移动健康产品和服务将较为普遍,医患沟通平台较为完善;中国移动健康市场的各细分领域将会群芳吐艳,带动无线感测器、血压计、M2M设备等产业的发展。中国将逐步建成以移动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医疗健康信息共享系统,为移动健康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与提供帮助[8]。

参考文献

[1] 姚志洪.跨入移动健康时代[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11).

[2] 陈苒.健康管理服务的实践回顾[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8(4).

[3] 盖小荣,王振捷,魏凡.提升健康体检服务质量水平的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0(3).

[4] 韩丁.健康模式变迁与中国基本健康保障服务的公共供给[J].体育与科学, 2006(3).

[5] 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R].

[6] 游郑标.基于WAP2.0的移动健康监测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6).

[7] 金耀星.移动健康将颠覆传统医疗产业链[J].人民邮电,2013(8).

[8] 李凯,信伦.移动健康和智慧医疗快速起步中[J].中国移动通信,20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