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网络反腐及其实质

2014-11-07 12:05刘晔
决策探索 2014年20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监督

刘晔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府,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能否有效地惩治腐败,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及命运,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多次强调:“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导致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为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提供了技术保障,具有监督主体的全民化、社会化等特点,网络监督已成为传统舆论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拓展,其本质已经成为人民监督的一种具体形式。

一、网络反腐的兴起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发展,网络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网络监督也成为其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有效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网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作用,要求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要“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健全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中央和各省(区)、市先后开通了“网络举报”,方便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参与国家管理和公共事务,网络问政新技术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和速度,正迈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政府以尊重民意、提高执政能力为中心的应对网络舆论新机制正在形成,网络发言人出炉、网络新闻发布会召开、网络举报、政府微博、官员微博等政治管理创新方法层出不穷;社会大众也逐渐走向理性表达、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权利与责任平衡的“网络公民”时代,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中,网民一再证明自己不是“麻烦制造者”,而是建设性推动者。

2011年4月13日,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国土局干部周文彬为了举报所在单位领导,选择了“自首式举报”,在网上直播了自首过程,称自己与单位领导贪污行贿。此事迅速引起网友围观,亳州市纪委介入调查。周文彬因此被网友称为“中国网络反腐实名举报第一人”。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反腐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凸显党中央打造“党内生活新常态”的坚定决心,而刘铁男成为因微博实名举报而落马的首位省部级高官,被微博等网络方式举报落马的人,刘铁男并不是第一个。不雅视频事件当事人雷政富、“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表哥”局长杨达才,他们一个个都是在被网络曝光后倒下,网络举报已经成为继来信、来访、电话之后又一重要举报渠道。

为什么网络反腐能迅速兴起?其表面的原因是互联网的普及、方便、公开、快捷、高效,而实质则是反映了执政者与时俱进“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化,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以前举报渠道存在不足等现实问题。传统举报渠道满足不了人们在反腐败方面日益增长的更加方便、公开、快捷、高效的心理需求和现实需要,这是网络反腐能迅速兴起的真正原因即深层次原因之一。

二、网络反腐的实质

网络反腐实际上是利用互联网这种电子媒体进行批评、检举、揭发、控告、发表言论等行为。网络作为社会参与反腐败的手段,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公众发表意见建议、提供信息线索的工具和平台。网络具有便利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点,其准入门槛基本为零,而且网络上的言论更为自由,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网民便可以自由地写信发帖或者进行讨论,形成了最为广泛的社会监督渠道。另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电子媒体,跟传统媒体一样,也具有公开信息、调查报道、反馈意见和舆论监督的功能。而且,网络的传播速度比传统媒体更快,受众面更广,能够将网民的批评意见和检举报告在“网声”中迅速高度聚焦,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和舆论攻势。网络的两重性使网络反腐成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最全面、最有效的结合,是最广泛的社会监督平台。

2009年5月再版发行的《中共党建词典》将“网络反腐”收录词条,词条中讲: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携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据此,网络反腐的主体不仅包括广大网民,而且包括国家专门机关,如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等。

所以说,网络反腐的实质,是民间反腐力量得到制度认可,并形成新的监督体系,从而使反腐形成官民有机互动的良好局面。其背后所体现的是政府善治的深刻意蕴。网络反腐整合了三方面的内容:网络、民意、执政能力。毋庸置疑,不论是对于民众、政府官员还是对于社会,网络反腐都以其特性使反腐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虽然网络反腐仍存有一些缺陷,但是相信在社会进步、科技腾飞的今天,网络反腐体系一定会被进一步完善,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共开封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大有可为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舆论监督与被监督的辩证思考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绩效监督:从“管住”到“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