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易潍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滨水景观的营造与构建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与关注,然而滨水景观设计除了满足景观视觉需求之外,更应该维持河流廊道的生态平衡,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本文在对国内滨水景观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在构建城市滨水景观的两个案例,为我们以后的设计开辟更好的道路。
关键词:滨水景观 生态设计 景观格局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229-01
1 当前城市滨水景观的现状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绿色空间在整个景观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景观设计应当从城市整体的空间结构入手,促进滨水区和内陆区域的融合。但现在的滨水景观不仅忽视了与周边环境的关联,还割裂了城市河流水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一方面,滨水区良好的区域优势吸引了众多开发商,导致滨水景观的私有化大大增强,广大市民无法享用这一天然的绿色生态服务。另一方面,滨水景观的亲水性不足主要体现在驳岸设计上,出于对防洪泄洪、蓄水排水的考虑,很多滨水区出现了临水难见水的尴尬情景。
2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手法
2.1 城市滨水景观的延续性
“延续性”是指滨水景点景观之间的连续与城市滨水空间和城市整体结构的连结,人们只有在观赏景观时有视觉上的韵律感,才能产生长时间的吸引力。如何保证视觉景观的延续性呢?滨水地区本身的线性特征为景观视觉的连续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地貌环境。现代滨水景观设计中,滨水街道的建筑高度、观景点的视线距离、建筑与水面之间的距离、建筑底层架空处理、对桥的运用等方式都可以达到使景观视觉延续的效果。另外,通过修建绿道,将滨水景观绿化带渗入城市中心,是沟通城市内陆与滨水区的良好方法。
2.2 城市滨水景观的功能复合化
单一的功能分区并不能解决城市问题,汽车不应代替人成为城市的主角。景观设计也是一样,滨水景观空间作为一个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休憩娱乐场所,必须满足功能复合化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系统的多样化与复杂性。滨水景观用地一般可用作:滨水休闲、滨水餐饮、滨水文娱、滨水居住、滨水商贸等。多功能的场地价值明显优于单一化的功能需求,复合化的设计才能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游憩公共空间。
2.3 城市滨水景观的亲水性
如何满足人们的亲水性心理,营造可接近的滨水景观?驳岸的形式至关重要,驳岸可分为自然性驳岸与人工化驳岸。对于景观构建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来说,自然驳岸优于人工驳岸。且能满足当地乡土野生植物在岸边生长且不需要养护。根据剖面形态不同,驳岸还可分为垂直型驳岸,斜坡性驳岸和阶梯型驳岸。垂直型驳岸主要用于河道狭窄的城市;斜坡性驳岸和阶梯型驳岸主要用于河面宽广的岸线,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让水体和陆地有一个缓冲带。
3 城市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的典型案例
3.1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滩”的回归
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是上海世博园的核心景观之一,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西端,占地18公顷。该场地原为污染严重的浦东钢铁集团和船舶修理厂。后滩公园将景观生态作为生命系统,用“滩”的回归为主题,恢复黄埔江岸的自然形态,以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设计理念,在自然江滩的基质上,通过保留和再利用、重构了原地区作为钢铁厂的历史痕迹。
方案吸取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梯田智慧,设计禾苗带梯地唤起了人们对记忆深处农业文明的回味。另外,禾苗带梯地不仅解决了场地的高差问题,还利用灌溉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植被选用上海的农作物和具有净化功能的水生植物,营造出随季节变化的都市田园景观,唤起都市人对乡土文化的回味。
后滩公园保留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址,主要是货运码头和工业厂房,在都市田园的基础上,将其保留、再利用,作为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工业文明回忆。货运码头保留并设计为码头遗址——芦笛台,在这里能够眺望黄浦江的湿地景观和上海城市天际线。工业厂房则被改建为综合服务中心——“空中花园”,作为公园的休闲娱乐场所。对原有场地的工业文明记忆表达为一种超越了形势与功能的材料与艺术,向人们诉说着这块土地的历史文化故事。
后滩公园保留并改善了原有的4公顷江滩湿地,对原有的水泥驳岸和码头进行生态化改造,使其恢复了自然植被的生态景观。后滩公园不仅建立起一个可被复制的生态净化系统,还创造了一种新的公园管理模式。建成后的公园就不再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去经营维护,只需要让自然做功,调节、净化能和治愈大工业时代留下的污染痕迹,也为解决当下中国及世界的生態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板。
3.2 澳大利亚托伦斯河:从渠道到天然水域
托伦斯河位于阿德莱德郊区,面积约490平方公里。19世纪初澳大利亚人在这里定居了40年,在这段时间,托伦斯河遭到了严重的污染。二战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托伦斯河被开凿为渠道,导致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极端恶化。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1982年进行调查时。这次调查确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在后来的几十年内使整个流域恢复了原貌。
这些工作包括建造一个带状绿地——一个近60里的滨水游憩林荫带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将河岸植被和改造后的水域相结合形成了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另外,还建立了非机动车道、游步道、洪水缓冲区、休闲娱乐区、排水设施等。因为周围工业区的废水会向排水道流去,所以设计者将排水道入口处的湿地划入园内,既可以减慢排水道里水的速度,还可以过滤水体,净化水质。
水域景观设计将休闲区、人行道、自行车道、河道和重新建立起的自然功能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些自然功能区可以净化水质。水体变成了浅池塘浅滩,河道两旁重新种上了乡土植物,而它们中绝大部分是在19世纪50至60年代的郊区开发中被砍掉的。随着湿地排水速度减慢,沉积作用得到提高,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大幅提高,水质慢慢的变好,动植物栖息地也发展起来了,形成了自然式生态景观。河流健康的排水系统和拥有自净能力的水体对植物、动物、水和人类的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使河流恢复自然的面貌可以最大限度的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4 结论
城市中的人们都有强烈的亲水性,良好的滨水环境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本性。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缓解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对城市滨水公共绿地的要求会更高。因此,建设一个复合功能的滨水绿地系统迫在眉睫。
滨水区是城市自然景观集中表现的绿色廊道,人们从中能感受到人文与自然的融合。开发建设城市滨水景观,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生态资源,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塑造城市新形象。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自然、生态也决不能只喊口号,我们要寻找合适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也需要更多的案例践行。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王如松,周启新.城市生态调控方法[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