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设计,有原因

2014-11-07 20:54:00本刊编辑部
汽车观察 2014年6期
关键词:车型汽车设计

本刊编辑部

随着新一轮汽车设计风潮的卷入,在中国本土市场上,当今汽车造型的设计 风格是怎样的?到底是具有国际范的设计风格更能迎合市场的需求还是具有 中国元素的设计风格更讨人喜欢?对此,《汽车观察》杂志记者采访了大量 的车企设计师、研究院的专家、一线的汽车销售老总,他们是如何思考车型 设计这个话题的?

贾延良:成功的品牌,都有自己国家的元素

贾延良: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前任汽车造型设计总监

1940年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资 深室内建筑师、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会员和常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 者协会会员、装桢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香港红旗车迷会顾问。先后参与和主持红旗轿 车、北京汽车制造厂BJ210型越野车、解放牌CA230型0.8吨越野车的设计,以及人民大会 堂东大厅、北京厅、接待厅室内整体设计和北京首都机场室内设计。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引发巨大眼球效应的红旗礼宾 车L9和L7,让很多熟悉红旗轿车的人第一时间联想到上世纪60 年代的红旗CA770,这在红旗系列中意义最为深远的一款,更 是专业人士眼中中国第一辆真正的量产轿车,正是它的出现, 从设计上明确了红旗独特的中国气质,并衍生出日后众多车 型,当然也包括出现在历届国庆阅兵式上的检阅车,构成了后 来红旗系列完整的产品线。一股“中国风”也再次吹来消费者 对民族自主品牌的期望与期待。

1965年的一汽,在红旗CA72的设计中故宫的窗棱、中国云 纹、中国的扇子都在之前的红旗样车中使用过,那是中国元素 混搭美国克莱斯勒轿车的时期,虽说红旗CA72轿车承担过阅兵 和礼宾用车任务,但是中央都没有最终定型。那时中央需要一 款顶级的三排座豪华轿车,把红旗CA72加长的做法并不能充分 满足中央的要求,所以红旗CA770项目正式启动。

CA770车型正式确定了红旗属于自己的风格,从前倾式的 前脸,到笔直的腰线,再到下倾的尾部,从侧面看,就像三面 迎风招展的红旗。而车身腰线的倒弯儿是从中国古代家具获取 的灵感。最重要的是,红旗从CA770开始,已逐渐摆脱之前模

仿的痕迹,开始形成独有的中国气质。 红旗H7这次作为政府采购用车,已经是十分难得,总体上我

是非常满意的。从H7身上看到红旗轿车的希望,它的外型沿用了 传统红旗轿车的设计风格,这一点我很欣慰,我也希望能通过红 旗H7政府采购的需要来影响中国的消费者,我相信今后升级换代 过程中逐渐学习改进一、两次,不足的地方就应该会变好。

世界上无论哪个成功的品牌,都有自己国家的元素,而且 符合世界流行趋势,不搞点中国特色的元素是不行的,现在国 外品牌在本土化生产过程中都开始注意了本土化设计,这也是 包括红旗在内中国自主品牌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

Peter Horbury(彼得.霍布里):每个国家都应有自己的设计风格

Peter Horbury(彼得.霍布里):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设计副总裁

现年64岁,曾主导了沃尔沃的造型从先前的厢式风 格转变为目前细长光润的造型。1991年加入沃尔沃, 担任设计主管,参与设计了一系列新车型,如XC90越野 车。2002年加入福特豪华车公司,曾参与设计阿斯顿 .马丁、捷豹、路虎和沃尔沃。2004年,Horbury移居底 特律担任福特设计执行董事,此后于2009年返回沃尔沃 担任设计副总。后加盟浙江吉利集团,担任高级副总 裁,主管设计工作。

不同的车型应有不同的设计风格

作为来自于吉利品牌名下的不同的车型,它必须在视觉上 面有比较近似或者相似的东西,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来它就是吉 利车。

我们觉得汽车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我们生活当中很多 其它物件放在那儿,是静态的展示,而汽车始终处于移动过程当 中,这是活着的东西。所以我们为什么在打造一款车的时候,希 望外形能够像动物、像马、像猫科动物一样,给人一种活力的感 觉,因为我们觉得车是有生命的,它不仅仅是一个机器。

在西方文化里面,抄袭被认为是一种犯罪或者是一种非常 可耻的,令人感到羞辱的事情。但在中国,我们从孔孟时代就有 师徒关系,学习过程往往就是复制老师的一些东西,直到有一天 老师的东西你都学会了,你可以出师了。所以我们对于抄袭的看 法,跟西方完全不一样,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可以适当传承,甚至 于非常荣耀的东西,这就是东西文化对于抄袭的不同看法。

关于车型外观上的特点,不同的车有不同的特点,关于吉利, 我们的设计师并不是非常崇尚在一款车上进行过多修饰和装饰,更 多看中的是车辆本身所具备的非常简洁的这样一个几何形状。

不同的国家,应该有适合自己的不同风格

德系车值得我们吸取一些好的设计理念。有一点非常重 要,就是这种比例关系,一款车好,比例管理非常重要,我们 看到很多车的前悬非常短,如果距离特别长的话,就不会很好 看。德系车的车身比例关系,还有路感都是非常强的,也是非 常好的。

除了比例关系之外,我们在车辆外形方面,不需要仿制或 者说抄袭其它的模型。我们应该有能力将一些中国的元素、中 国的特点植入到设计当中,形成一种通常风格的DIY。

法国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它们有自己非常典型 的法国风格的设计,它们的车非常成功,但是之后逐步就迷失 了,迷失在一个所谓的全球化外观的风潮之中。法国车的风格 之后就渐渐没有了,现在我们再看看外面,发现有一些车型强 势回归了,雪铁龙,包括雷诺,它们又重新地推出了自己具有 法国特色的外观,这样它们的车型重新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我觉得对于中国的车型而言,中国的品牌而言也是应该走这条道 路的,我们会把中国的元素融入到这个设计当中,在欧洲培训一 些来自于中国年轻的工程师的时候,着重要提升他们的能力,有 中国特色的东西融入到设计当中,而不仅仅是去仿造其它国家。

作为沃尔沃设计师,我到了吉利之后,不太会把我在沃尔 沃的设计带到吉利来,因为我不是一个喜欢模仿、喜欢拷贝的 人。吉利和沃尔沃是不同的产品系列,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定价 的价位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为吉利设计出外观看起来跟 沃尔沃完全不一样的车型,这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的车型应该融入更多中国元素

对于吉利车而言,未来的设计应该更多地关注表面几何图 形和非常有特点的线条,当然吉利不会看上去像沃尔沃的车。

中国的民族汽车产业发展到现在,对于自主车来说应该有 更多的中国设计师来设计自己的汽车。当然外国设计师有时也会 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一个外国的设计师来到中国之后,他可 以从一种全新的纬度来诠释一些我们可能熟视无睹的东西。比如 说他刚到瑞典的时候,从他的眼里看到很多具有非常多瑞典特征

的外观设计及特点,它们的家具、它们的建筑外观等等,对于 从小就生长在这样环境当中的瑞典人,他们耳濡目染,非常熟 悉了,以至于他们已经分不清楚究竟是瑞典的风格还不是它的 风格,但作为外国人第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瑞典的风格。

在美国也是这样,一个外国人可以看到很多美国人自己都 没有意识到的美国的风格。当他来到中国,作为一个外国设计 师,其价值就是帮助我们去发现那些典型的、我们已经太熟视 无睹的中国的风格。比如说西湖上的苏堤、白堤,这些桥的风 格都是非常典型的中国风格,在世界其它地方找不到。可以把 这样的一些苏堤、白堤线条融入到吉利汽车的内饰当中,所以 现在仪表盘上的线条就是根据西湖上的湖堤的线条来进行设计 的,这就是一个外国设计师到了中国之后,能够为中国的民族 产业所作出的贡献。

还有一个例子,当我第一次来到杭州新机场的时候,发现 侯机大楼天花板的线条非常漂亮,我把它拍下来,到了吉利总 部,给他们去看,瞧,杭州机场屋顶设计非常漂亮的,但中国 设计师看了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天天看这个东西已经习惯了,也激不起他们的灵感。我们的设计师试着用这种线条,把它做到 仪表板上去,做有一定曲线的板,试了以后发现效果非常好,跟 以往的车型完全不一样,非常漂亮,最重要的是极具中国风格。

成功的车型设计是让人喜欢还便宜

很多国产品牌汽车制造商在和外资进行合作之后,很快地 从外资品牌那里学到了在设计方面新的理念和新的做法。当然 一个比较讨巧的做法就是请汽车行业当中非常有经验的车企人 员到中国来,然后培训中国年轻的这些设计师,等这批中国年 轻的设计师出师之后,很快就能够撑起中国汽车设计的大梁。

我们觉得一款设计好的成功车型应该让人第一眼看上去非 常喜欢,第二眼发现居然还那么便宜,这是设计得非常好的车, 这也是我们推崇的设计。不是说设计就是免费的,不需要花钱的 过程,设计也是非常昂贵的,但是设计成本其实在整个汽车的生 产当中只占很小的一个部分,同时汽车的生产本身会有一个不断

发展的过程,法律法规对于安全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于汽车 行人的安全、乘客的安全、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当这些汽车在安 全性能上面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人们开始比较车型。

所以在设计车的时候必须要这款车看上去很不错,感觉起 来很不错,听起来很不错,才能够让消费者感觉物有所值。

吉利的新Logo在设计上跟帝豪的设计有一定的相似度,但是如 果你关注一下它的细节,你会发现有很多的不同,比如外面框架的 颜色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各个部件切割的角度有一点像宝石切割 角度那样,所以我们在很多细节方面进行了调整。如果你把这两个 标志放在一起进行比对的话,就会发现它似乎预示着整个吉利汽车 在设计风格上的一种变化,原来帝豪代表着过去吉利的汽车风格, 新的这个标志将会预示着未来吉利在汽车设计上的理念。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吉利很快会成为一个专业的、国际 化的、以设计为导向的自主品牌。

Dimitri Vicedomini (迪米特里):目前许多车企都在向中国靠拢,可能今后会有所转变

Dimitri Vicedomini (迪米特里):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设计总监 1997年,进入都灵的FORM设计中心,2001年去了宾尼法利纳意利总部,在那里工作超过11

年,通过经验的积累成长为一名高级设计师。这十余年中参与许多项目,为法拉利、玛莎拉 蒂、华晨、雪铁龙、标志、本田、现代、奇瑞、福特、沃尔沃、北汽、宝马、丰田、三菱、 阿尔法.罗密欧、菲亚特、蓝旗亚、悍马、捷豹、起亚、印度塔塔、劳斯莱斯等品牌做过设 计,个人设计过许多量产车和概念车。从2003年至今,为中华品牌设计了中华骏捷、中华骏 捷Wagon、中华H530、大中华概念车以及FRV/FSV改款等在内的诸多车型,并创造了很强的品牌 特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2012年3月受邀加入了华晨的设计团队。

华晨中华品牌系列的车型最主要的特征 就是前格栅的“中”字元素。在新一代的车型 上,我会尝试把太极融入到车型的设计中。 众所周知,太极是一个阴阳相互平衡的图案, 正如中国中庸内敛的儒家文化一样。另外,我 们会结合中国的元素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加入 一些其它的中国的元素,比如说现在汽车在尾 灯、侧门的设计上就会把一些中国传统书法笔 划融合进去。

在设计过程中,这些元素的实现具体体现 在车型上是用不同曲线的相互呼应,如果有一 条向上延伸的曲线,在相对应的位置一定可以 找到另一条向下延伸的线条与其呼应。例如车 身腰线与侧裙线条,还有前灯灯组设计都有太 极阴阳元素的加入。这样的设计可以用不同曲线的变化使车身表 面呈现不同的起伏,使车身造型更加立体、有力。

华晨车这些中国元素的设计可以说是对于中国文化元素内涵 的一种阐释、一种表现,我从03年跟华晨合作,现在为止有11年 时间,现在生产出来的概念车LOGO的设计就体现了中国元素。 另外,还有车尾部车灯、车门等一些类似于中国传统书法笔划的 表现方式,对于我们来说能够看到中国文化的内涵。

中国的消费者对于车的前脸是很重视的,这个跟中国消费者 喜欢欧洲的豪车也是相对应的。所以我们在华晨的设计上也是突 出了这一点。

除了“中”字结构的设计、中国传统笔划的设计元素以外, 我觉得还可以考虑一些类似于颜色差异或者颜色变化,能够体现 出中国现在发展变化的颜色的元素。另外,我觉得这种国际化因

素也是一定要考虑的,因为我来中国以后发现中国年轻人都喜欢 欧美豪华上流车,所以国际化趋势也是应该考虑的。

汽车是一个国际化的产品,随着技术的发展,给设计师的 空间和想象也越来越大,中华汽车的中国元素是通过多个车型十 余年的发展慢慢衍生的。

当今,汽车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产品,中国市场的崛起也是 大家有目共睹的,我们看到许多车企都在打造中国消费者所喜欢 的车型,目前看大的趋势正在向中国靠拢。但是随着全球文化的 深入交流,中国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有开阔的视野,他们更喜欢 运动化的车型,可能今后的设计风格还会有所转变。另外,全世 界的交流非常频繁,汽车的国际化设计会越来越明显。

James Hope:中国元素代表了主流市场的审美趋势

James Hope:奇瑞汽车造型总监 前欧宝、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高级设计师。

现奇瑞汽车造型总监,负责整车造型设计。

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目前存在很多模仿甚至抄袭的现象,导 致中国本土汽车产品缺乏自己的灵魂。作为一个领先的本土车 企,奇瑞要做的是基于“神”的形,而不是基于形的形。中国是 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作为一家拥有纯正中国血统的 汽车企业,奇瑞要想铸造中国汽车之魂,那就理应把中国元素融 入设计理念之中。

在北京车展上,奇瑞的concept α与concept β在设计上运 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道家文化的阴阳元素,应用在进气隔 栅的蜂窝处。中国古代建筑的廊桥元素,应用在概念车的前 脸。中国传统的木雕元素,主要应用在细节处。另外,这两 款车在设计之中蕴含了“水”的元素,由A柱起源冲刷引擎该 边缘最终汇集至前格栅处,呈现水流动态的运动特征。侧面造 型简洁、流畅、精致,应用水波涟漪效果线设计,硬朗处兼具 “水”元素的柔美个性。而“水”元素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来自《老子》中的词语——

上善若水。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 物。“水”元素也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务实、包容、崇德、创 新等理念。

中国元素也属于世界元素的一部分。奇瑞运用中国元素不 是为了用而用,而是 充分考虑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设 计过程中完全是按照国际标准的设计和流程机制,非常协调地 把中国元素融入进去。在运用中国元素的时候,考虑了产品比 例、品牌内涵、设计语言、工艺品质等多个流程,以便让中国 元素能更加完美的融入产品。

中国元素在奇瑞新产品上面有所体现,并且已经获得不错 的效果。究其原因,中国元素的运用是完全按照国际标准流程 进行设计的,代表了主流市场的审美趋势。新产品推出后,奇 瑞的用户逐渐回归到一线城市,用户的平均年龄年轻了5岁左 右;用户的学历、职业、行业更加主流,也间接证明了他们认 可了奇瑞目前的设计。

廉玉波:中国元素要跟国际元素接轨

廉玉波:现任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汽车产业群总工程师、第十三事业部总经理、第十二事业部总经理,并担任深圳 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首席执行官及比亚迪慈善基金会理事。

廉玉波于1986年7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修飞机制造工程,获学士学 位;并于2000年9月获南京大学高级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11月—1991年10 月在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任职;1991年10月—2000年11月任上汽仪征汽车公司副总工程 师;2000年11月—2003年12月任上海同济同捷汽车设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廉玉波在谈及未来比亚迪 混合动力技术推广计划与车型设计时表示,未来比亚迪计划将 推出更多混合动力车型。已经上市的比亚迪“秦”以及“唐” 等混动车型,都运用了中国古朝代命名方式,融入了众多中国 独特的汽车设计元素,但我们一定也要和国际主流设计同步接 轨,这样才能让我们走的更远。

中国的设计元素在比亚迪很多车型上都有所体现,比亚迪 秦前大灯设计就融入了很多中国文化独特的设计元素,前大灯 看上去很有中国文字书法的韵味。

秦是融入中国元素的代表车型之一。尤其外观方面,比 亚迪“秦”量产版尽管没有之前概念版那样的前卫与科技感, 但整车依旧时尚和动感。比亚迪秦延续了概念车的前脸造型, 不过前进气格栅的面积有所减小,同时前大灯也回归到了传统 的氙灯加LED的设计。新车的尾部则完全继承了概念车型的设 计,只是在尾灯组LED发光单元的数量上有细微调整。此款车 型是比亚迪自主研发设计,没有学习与融入国外设计元素,完 全属于中国风的一款车型。

在内饰的设计上也别具中国风格,比亚迪“秦”遵从了

概念车型的设计布局,量产版车型采用了传统的米黑配色,在 方向盘和仪表盘的设计上,新车也依旧延续了大尺寸屏幕的设 计,在屏幕之下的功能按键和排挡台上的功能键布置也都进行 了重新的排列。整体看上去具有十足的中国风格,没有看到模 仿的痕迹。

今年北京车展新推出的“唐”,在设计上也融入了中国 元素,唐是继秦之后比亚迪的又一款新能源车型,中文字体命 名车型名字更能体现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比亚迪唐在外观方 面,前脸中网格栅采用倒梯形设计,底部则采用大嘴式设计, 配合犀利的灯组造型,看上去非常的前卫。前灯融入LED元 素,雾灯造型也别出心裁。尾部方面,该车采用了U型尾灯造 型,行李厢上的大面积镀铬装饰也十分抢眼,唐的整体设计风 格中包涵了很多中国元素。

廉玉波表示,由于是自主品牌设计的车型,是中国风的 代表,融入中国独有的设计元素更加符合产品的定位和市场需 求,也能够迎合中国风的潮流趋势。

除了发挥中国风的设计元素,比亚迪汽车的设计也与国际 上主流设计元素相结合,比如秦前脸的设计无论是科技感还是 前卫程度,看上去都非常超前,这就是与国际设计元素接轨的 一种表现。

Gert Volker Hildebrand(何歌特):设计是为用户提供最大价值

Gert Volker Hildebrand(何歌特):观致汽车首席设计师 1953年生,德国人,原宝马MINI设计总监。现任观致汽车设计总监。

观致汽车在中国人眼中就是时下流行的“小清新”,兼具 了实用性和美学的特点。观致汽车的设计风格非常国际化,主 要是指观致车集合了不同国家设计师的灵感,而每个设计师扎 根的土壤不同,其思路和风格取向也不同。

中国的汽车市场非常广阔,是观致汽车的主要市场,所 以在融合功能性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需要,我们仍然 做了一些改动,比如更加宽敞的内部空间。另外,考虑到在中 国,大部分人都用触屏智能手机,观致MMHTM信息娱乐系统带 八英寸电容式触摸屏在社交功能上的先进性,也符合了中国消 费者的习惯。

对于车型的设计,如何制定好产品的品牌定位是首当其 冲需要考虑的,追求美学和实用性的结合,消费者在使用产品 时获得的价值达到最大。每一个设计师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 实现产品与用户最大利益化,让产品为用户提供最大价值。比 如,观致3五门版的后窗采用曲棍球设计,采用这种设计是出

于对后排乘客头部空间的考虑,这样设计不但考虑了设计的美 感,也使得后排头部空间更大,更加方便乘坐者进出。

面对地域的不同,我们可能也会适当的“求同存异”。 比如,根据研究,中国消费者和欧洲消费者在颜色选择上并 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在面料选择上,中国消费者会更喜欢比 较光滑的表面和比较柔软的面料,而欧洲消费者和中国消费 者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汽车设计时,既要做到统一,又要做到区分,无 论面向的是欧洲市场还是中国市场,首先还是要遵循已经制 定好的品牌设计的基本原则,遵照产品品牌核心的价值,这 个是不能变的。

宋慰祖:合资自主车没有自主气息

宋慰祖: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

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工学学士,现任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工作小 组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创 新设计红星奖委员会执委会秘书长,国际设计创意杰出人才人评委。中国工业设计积极推动 者、活动策划人和国际交流人。

曾策划建设完成了“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组织了首届“中国创新设计红 星奖”的评选,完成了首部“中国工业设计年鉴”的编纂(任副总编),担任北京奥运会吉 祥物评议委员会委员。

现在国外车企所强调的加入中国元素,是叫好不叫座的。 加入中国元素,应该是加入中国消费形态的元素,而不是把简 单图形称作中国元素。比如,有的车企曾经提议把汽车的外形 做的像脸谱一样,诸如水墨、丹青,将这些中国文化概念融入 到车的设计中,事实上,这种设计理念不一定是中国消费者真 正想要的,我认为真正的消费者是不想买一辆像“阴阳脸”一 样的车。

中国元素绝不是简单的外观造型

设计是一种集成了文化、科技、艺术、社会经济等条件进 行的集成创新。而设计者的核心是创造出满足使用者需求的东 西,而不是简单的改变造型。

真正做中国车,是应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消费认知 所产生的文化需求才是真正的中国元素。而单纯的外形需求只 是一小部分群体。例如法拉利跑车,则更倾向于奢侈品消费的 路线,并不是大众的产品。只有通过中国消费者需求所体现出 来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中国元素。

汽车造型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艺术造型上,更体现在科技 力量的运用上。如当年流线型,是为了减少阻力,这就是科技 的力量带来造型的变化。而不是强硬的把一些设计元素加入到

现在的汽车造型中,如云纹、水波纹,这只是中国文化体现在 图形上的一种表现。真正的中国汽车之魂是能够影响世界潮流 的东西,绝不是简单的外观造型。

合资自主汽车身上没有自主品牌的气息

合资自主汽车比较独特,归于自主品牌汽车。如启辰、宝 骏等合资自主品牌,无论是在造型还是技术上基本都是搬用合 资车的模板,其产品身上并不能体现出太多的自主品牌特色。 导致合资自主不“自主”的原因在于我国设计水平和制造能力 的不足。我国缺少真正的设计创新性人才,缺少真正去思考 “消费者想要的车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样的人才。正因为缺少 这些思考,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汽车技术本身上,我们 并没有研究清楚汽车的本质是什么。例如发动机的能耗,动 力是否发挥到极致?以及与发动机,变速器等一些配套设备 所能进步的地方在哪里?其实我们并不了解,所以这就引发 了一个问题:设计师只能改变造型,不能针对消费者的需求 改变汽车本身的缺陷。而我国设计师认为国际上流行的就是 我们中国所需要的,这就导致了合资自主品牌汽车身上没有 自主品牌的气息。

龚兵:自主元素与产品品质均可刺激销售

龚兵:长安汽车副总裁

1969年生,EMBA,高级经济师。曾任重庆嘉陵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 长,中国嘉陵董事长、总经理,重庆南方摩托车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现任长安汽 车副总裁。

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一直能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是有 很多原因的。最近几年长安汽车一直都在“练内功”,在车 辆几大体系上都做了很多功课,在研发、设计领域投入重兵 与重金,目的是让产品技术与品质更上一个档次;在管控体 系完善建设上也做了很多调整与布局,主要从营销体系建 设、供应商体系建设、质量管控体系、生产制造体系着手, 目的是让每个环节都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步伐。

在设计上长安汽车这几年投入重金。2006年,长安汽车在都 灵正式注册成立了设计中心,2009年,这座位于海外的设计中心 已经搭建出完整的设计团队架构,但是却始终没有一个属于自己 的落脚之地,租用的厂房被禁止悬挂长安的品牌Logo,而这种难

以体现企业文化和稳定团队的现状,让长安高层领导下定决心要 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海外设计基地。 在过去的那段相对艰苦的 岁月中,这个团队经过摸爬滚打,渐渐清晰了什么是汽车设计, 同时也摸索出自主品牌的设计之路该怎么走,当然他们的成绩也 是骄人的。

对于长安汽车旗下乘用车来说,长安逸动一直以来都有 不错的市场表现。2014年市场表现逐渐进入放量阶段,今年 一季度销量激增72.9%至3.60万辆,自主轿车前十车型排名 榜首。同时睿骋、CS35、致尚XT、CS75也取得了不错的销 售成绩,这些车的成功与其产品品质和拥有自主设计元素密 不可分。

王铭东:任何风格都有潜在的簇拥

王铭东 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任何一种设计风格,都有其潜在的簇拥,是否受到市场 欢迎,首先就要看你设计风格的目标人群是哪些人,只要得 到了目标人群的普遍认可,那么你的设计就是成功的。

具体到绅宝D50这款车的开发设计,我们确定这款车在 SAAB 9-3平台上开发以后,只是确定了一个初步概念,实际

开发中有很多需要将SAAB的技术、设计理念和中国消费者 的需求结合的地方。例如我们看这款车外观设计非常动感, 引用了很多SAAB轿车上的设计理念。如带有SAAB特点的 “长鼻子”设计,既有跑车风格,又具有安全和操控上的实 际意义。而同时,诸如双腰线、流畅的北字形前脸设计,又 结合了中国人当下的汽车审美潮流和北汽自身的家族设计风 格,而不是仅仅照搬SAAB的血统元素。

而这款拥有SAAB血统和北欧设计元素的绅宝D50,从上 市以来媒体和用户的反馈来看,大家对于绅宝D50造型设计比 较认同。在前不久的专业媒体试驾活动中,媒体普遍反映绅 宝D50的造型和内饰非常成功,兼具典雅豪华和SAAB血统的 动感基因,达到了目前自主品牌中的最高水平。

而绅宝D50的内饰设计也是有SAAB航空座舱的设计风 格,像环抱式座舱、航空仪表盘,主副仪表的设计等等。但 又有自身的创造,例如独创的“悬浮气流”式操作台,就更 显科技感和豪华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与实用需求。

猜你喜欢
车型汽车设计
2022全球期待车型 TOP10
车迷(2022年1期)2022-03-29 00:50:20
一种高速自由流车型识别系统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汽车的“出卖”
设计秀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种设计叫而专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车型 (五)
2016年最值得期待的十款国产车型
车迷(2015年12期)2015-08-23 01:30:32
3D 打印汽车等
决策探索(2014年21期)2014-11-25 12: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