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
本刊2014年6月B《保真实录》第九条的上半段内容是这样的:老板曾经要给我涨工资,我都没让。领导甚至怀疑我是不是有精神病。
这事儿说的是北京36岁的钱建新。短短一句话,不能尽展他所有的苦闷。事实上,他苦等5年保障房,不仅连一次摇号机会也没盼来,人生还被套牢了:他不敢多挣钱,不敢谈恋爱,更不敢谈结婚,活得很扭曲。
5年前,30岁出头的钱建新具备了申请保障房的资格。2009年1月26日,他正式成为北京朝阳区保障房轮候者之一。在东五环外的常营,钱建新审视着一栋栋新楼房,默默地对自己说:“将来的家就在这儿了!”
取得申购资格的钱建新成了香饽饽,亲戚朋友蹬破了家门槛,给他张罗对象。但钱建新不敢接受人家美意,一旦他找了媳妇,收入超过1200元,他的申购条件就会超标,等于自动淘汰。自己多挣钱也不行,除非不想要保障房。年底,领导要给他涨工资,他却躲着领导远远的。
北京商品房太贵,钱建新买不起;想要买得起就得多挣钱,但房钱绝非短时间能挣出来,同时还会因多挣钱超了标,丢掉保障房资格。
钱建新不知道该怨谁。他只知道,这5年,他一直在跟自己较劲:不能让领导给自己涨工资,穷下去,一定要穷下去,不然住不上保障房!
救济品成了竞争品,竞争谁比谁更穷。不能富,小富都不行。
这种竞争,还突出地表现在城市低保方面。比如重庆。
盛夏的一天,气温已突破37度。家住铜梁县巴川镇东城社区的低保户张春雷,跟母亲一起不停地挥着蒲扇祛暑,但效果并不明显,他们脸上仍然爬满汗水。一台窗式空调被报纸罩得很严实。“多年不用了,它一转,低保资格就会被取消。”张春雷知道,这是当地低保条款中的一道杠。
南岸区福利社低保户胡世清一边应着小店店主的吆喝,一边拄着拐,颤悠悠往店里赶。肯定是儿子打来的电话。儿子曾表示,说啥也要给他买一台便宜手机。可老人不同意,他担心手机会毁了自己的低保资格。
上述两案绝非孤例。2002年起实行的《城市低保制度实施办法》规定,有固定电话,家庭成员有手机、BP机,用大功率电器的家庭,原则上不给办理低保。有了这些硬性规定,张春雷和胡世清两家,还有跟他们一样的很多家庭,便不得不让自己一直穷下去,穷得都压抑了自己的正常需求。
有专家指出,低保条款应人性化。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发展学院副教授王成荣认为,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最低生活水平的概念也在变化,手机和空调已不再是奢侈品,低保户理应和其他普通市民一样,享受到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优越性,这也是国家低保政策人性化的体现。
遗憾的是,人性化条款尚未出台,人情保、关系保却甚嚣尘上。
河南延津县马庄乡低保户老冯早年丧妻,家里只有他和80多岁的父亲。他们每月能领到70多元补助。“找了村干部好多次才给办的。”在老冯看来,低保钱虽然不多,但也得托关系、走后门,才能办下来。
对谁该领低保,谁不该领低保,村里人意见不小,“我们村有100多个低保名额,按规定低保名额给谁,要村民投票决定,但我们村从来就没投过票。”村民们认为穷的,没得到低保,条件不错的,倒成了低保户。
这是又一种竞争,关系竞争。农村是这样,城市也是如此。家住沈阳和平区一弃管小区的何先生反映,按条件,他邻居本得不到采暖补助,但因为男主人的姐姐在街道办事处工作,邻居便连续多年免交采暖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