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维良
新的棉花年度已经开始。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农业发展银行八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召开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分析新年度棉花产销形势,并部署相关工作。
一、当前我国棉花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在刚刚过去的2013棉花年度,也就是从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国内棉花生产总体稳定,但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纺织增速下滑,棉花需求减少,产需间缺口有所缩小;国际棉花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内外棉价差仍在较高水平;保障棉农收益、稳定纺织发展的压力加大。针对这种情况,一年来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努力,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市场预期,维护了棉花市场平稳运行。一是落实临时收储政策。国家及时启动临时收储,按20400元/吨的价格累计收储棉花658万吨(其中新疆地区428万吨),占当年棉花总产量的九成以上,有效保护了棉农利益。二是做好储备棉投放。通过合理安排投放价格、把握投放数量、节奏和质量结构,弥补了需求缺口,保障了纺织用棉需要。三是合理安排棉花进口。满足了两头在外纺织出口和配棉需要,稳定了纺织生产和出口。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全国纱产量2495万吨,同比增长8.6%;纺织出口1934亿美元,同比增长5.7%。国内市场棉价与储备棉投放价格大体相当,棉花市场保持了基本稳定。
2014年度(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棉花市场面临新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启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棉花市场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2011年,国家建立了棉花临时收储制度。临时收储政策实施以来,对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棉价持续走低,面临着内外棉价差较高、市场机制作用弱化、国家收储数量和库存急剧增加、纺织出口竞争力减弱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了“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的原则,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也要求“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为此,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今年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同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新棉价格将由市场形成。开展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改革是新形势下完善农产品价格政策的重大举措,对保护农民利益、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其他农产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工作,多次赴新疆调研、召开会议协调并做出重要指示;各有关部门和新疆自治区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通过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了试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社会各界对这项政策也高度关注,通过多种渠道提出了大量意见建议。目前,新疆自治区和兵团已向社会公布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试点工作正在有序落实之中。
二是国内棉花需求将有所恢复,当年产需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预计新年度棉花产量下降,纺织用棉需求则企稳回升。生产方面,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预计今年全国植棉面积6340万亩,比上年下降9.4%,产量在650万吨左右,比上年减少50万吨。其中,长江流域和黄淮海流域受棉花生产成本上升、种棉比较效益下降以及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等影响,面积下降较多;新疆由于实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政策,植棉面积保持了基本稳定。需求方面,新年度棉花价格由市场形成后,预计内外棉价差将缩小,这将有利于遏制化纤替代和减少棉纱进口,棉花需求也将有所恢复。预计新年度棉花需求量在850万吨左右,比上年度增加约50万吨。据此测算,新年度国内棉花产需缺口约为2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00万吨左右,总体看,国内纺织业对国产棉花的有效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纺织行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影响国内棉花市场稳定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启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后,国内国际棉花市场的联动性增强。新年度国际市场棉花仍然供大于求,价格处于较低水平,对国内棉价有一定压力。在当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市场主体对新年度棉花价格走势预期不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中央1号文件关于市场形成价格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精神,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多措并举,树立信心,稳定预期。要看到,新年度国内棉花当年产需是有缺口的,而储备投放和进口安排是可控的,保持国内棉花市场平稳运行具备有利条件。只要我们妥善处理好新棉销售、储备投放和进口安排之间的关系,保护农民利益与提高纺织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市场形成价格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关系,可以引导市场棉价在合理区间运行,保持国内棉花供求总量平衡和市场基本稳定。
二、2014年度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今年是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第一年,市场环境变化较大,棉花购销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做好新年度棉花工作,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实现新老机制平稳过渡,又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引导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市场平稳运行。
(一)认真落实改革措施,探索新的棉花购销体制
一是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和生产建设兵团要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加强统筹协调,按照国家批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认真落实,确保改革取得成功。要理顺补贴发放流程、提高资金核发效率,确保补贴资金及时拨付到棉花实际种植者手中;要鼓励探索多种可行有效的补贴方式,为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积累更全面的经验;要建立改革试点工作会商协调和信息报送机制,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报送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案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务院报告。二是内地主产棉区人民政府要针对中央财政定额补贴事项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切实将补贴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确保种棉农民得到政策实惠。三是适应新形势要求探索建立市场化棉花购销体制。实行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和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后,无论是新疆还是内地,棉花流通真正意义上回归了市场,因此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普遍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棉花市场体系建设,健全棉花现货、期货市场交易规则,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流通体制。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棉花合作组织,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继续发挥供销社扎根农村、联系棉农、点多面广的传统优势,加快推进供销社系统棉花企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积极发展跨地区、跨所有制、贸工农一体化的棉花企业集团。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
新年度棉花政策变化较大,棉花市场较往年也更为复杂,需要各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新疆自治区和兵团要创新宣传方式,让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相关政策家喻户晓,可制作宣传提纲和宣传手册,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将政策内容传递给各市场主体,并通过多种方式发放到田间地头,让种棉农民直接获取相关信息,合理引导企业和棉农的购销行为。内地主产棉区要将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和给予一定补贴的相关政策向农民宣传到位,给棉农以正确的心理预期。棉花协会和棉纺织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要加强信息服务和经营引导工作,及时发布棉花供求和价格信息,指导企业提高经营水平,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国家已经明确的宏观调控政策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三)探索新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定位,认真做好监管和服务工作
棉花购销市场化以后,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防止出现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棉花收购环节监管。要依法严厉打击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和市场恶意炒作行为,维护棉花市场秩序;要加强对籽棉跨区域流通的监管,避免疆外籽棉流入疆内、新疆自治区地方籽棉流入兵团等套取补贴资金的违法行为。二是加强棉花购销合同和加工行为管理。要强化棉花加工企业的信用意识,探索建立诚信档案制度,培育诚实守信的棉花加工市场主体。同时,要加强对棉花加工企业资质的监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查处无加工资质的加工行为。三是协调金融机构做好棉花收购资金供应。发挥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在控制好市场风险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各地棉花产量、贷款企业加工能力和借贷风险承受能力,合理确定贷款门槛,科学安排信贷计划。同时,鼓励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棉花收购相关信贷业务。要督促棉花收购企业及时足额兑付棉农收购款,避免出现拖欠行为。四是加强棉花质量监督。要依法加强质量检查,重点是强化收购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督管理,打击棉花掺杂使假等质量违法行为;要引导棉农和加工企业分等分级收购加工,抓好排除异性纤维工作,确保棉花收购和加工质量。五是加强对棉花期货市场的监管。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棉花期货交易规则,优化上市品种结构,切实发挥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套期保值”的功能作用,在引导涉棉企业积极参与棉花期货交易的同时,严厉打击利用期货市场过度投机炒作行为。六是供销合作社引导中棉集团等大型棉花企业发挥示范带头和引导市场的作用,利用加工点多面广、仓储资金实力强、市场信誉良好的优势,合理确定开秤收购价格,带头挂牌收购籽棉,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
(四)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努力降低流通成本
发展棉花现代物流是降低棉花流通成本、提高我国棉花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后,实现了对棉包的统一编码和机械化装卸,同时铁路、高速公路网也已具规模,这为发展棉花现代物流创造了条件。目前,有关部门根据继续深化棉花质检体制改革、适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需要,正在抓紧研究全国棉花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新疆自治区政府为配合目标价格改革的实施,已明确要求新年度棉花加工企业加工的皮棉全部存入经自治区有关部门认定资格的专业监管仓库,并采取在库公证检验,这也为棉花流通实现信息化管理、发展网上交易创造了重要条件。纤检机构要通过在库重量检验、逐包取样并仪器化公证检验等措施,提高公检数据的时效性和公信力,建立起可查询、可追溯的棉花公检数据库。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要适应发展棉花现代物流的需要,加强自身体系建设和与棉花公检数据库的衔接,建立起统一开放、节约高效的棉花市场交易平台,组织新疆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将加工检验后的皮棉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交易市场公开销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疆棉花加工、销售、库存、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五)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进一步提高棉花单产水平
在新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全面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后,黄河、长江流域棉花种植的比较效益将进一步下降,棉花种植面积可能继续调减。要加强棉田田间工程建设,加快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棉花单产水平和品质,增加单位面积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黄河、长江流域要大力推广棉花轻简化栽培,降低棉花种植劳动强度,促进节本增效。
(六)加快转型升级,巩固提升纺织竞争力
要引导纺织企业抓住棉花市场化改革的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支持纺织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间开展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引导优势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发展空间;要进一步调整纺织区域结构,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支持和引导纺织产业有序转移,促成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区域布局,提升我国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
(七)做好市场引导和调控,为促进新棉购销营造市场环境
棉花市场化改革后,国家要针对当前棉花产销形势和推进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做好棉花总量平衡工作,引导市场平稳运行,拟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暂停储备棉投放。为了给新棉销售留出空间,新年度开始后已暂停了储备棉投放,以引导企业积极收购加工销售新棉。明年3月份棉花收购加工基本结束以后,在市场出现供不应求且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的情况下,视新棉销售进度,国家按照不打压市场的原则再投放部分储备棉,满足市场需要。二是妥善安排棉花进口。明年将根据国内棉花供需形势做好棉花进口相关工作,除发放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89.4万吨关税配额外,原则上不增加发放进口配额,并引导国内纺织企业多使用国产棉。三是加强新疆棉调运。请中国铁路总公司加强与新疆自治区政府的协调配合,增加棉花出疆运力,满足新棉销售和移库需要;各类市场主体可充分利用铁路、公路出疆棉花移库补贴政策,自行组织棉花调运出疆。四是引导支持大型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避免出现农民“卖棉难”。■
(摘自作者在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