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场上走来的锯琴师

2014-11-06 22:32
小演奏家 2014年10期
关键词:白毛女音乐

要不是眼见耳闻,没有人会相信一把钢锯、一支琴弓就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种独特的乐器叫锯琴,它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被称为世界琴艺中的高难绝技。锯琴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我国,它在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记录着一位老人一生不倦的追求,这位老人就是我国锯琴发展的奠基人王彭年。

锯琴演奏《白毛女》

激励战士奋勇杀敌

王彭年,1928年出生,山东曲阜人,曾就读于山东齐鲁大学。王彭年与锯琴结下不解之缘,还得从他的少年时代说起,他从小就喜欢音乐,并对音乐有一股与生俱来的灵气。中学时代,在一位音乐老师的影响下,王彭年喜欢上了锯琴,锯琴的音韵极富情调,特别是拉起《渔光曲》《小夜曲》等,令人陶醉,后来它成了王彭年的精神寄托。

后来,王彭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到了部队文工团,正好文工团里有锯琴,领导就分配给王彭年拉。王彭年想到他的爱好竟成了革命武器,以后能为革命服务,心中很高兴。

1948年10月打淮海战役时,王彭年跟随鲁中南军区文工团,满腔热血地投入到战斗中。在军营里,他以一首《白毛女》选曲《北风吹》的锯琴演奏,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士气。那时,白毛女作为受剥削、受压迫人民的代表,所表现的是一种悲剧韵律,而锯琴最适合拉悲剧,它音调哀怨,有较强的悲剧表现力,很好地烘托出《白毛女》的悲剧氛围。听着他的演奏,演员哭了,乐队哭了,观众们哭了,战士们高喊着“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口号,奔赴前线。

新中国成立后,文工团开始进行改制,传入中国不到二十年的锯琴,因普及不广,演奏难度

大,被乐队取消,王彭年只好改拉二胡、说山东快书。然而,事隔三十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彭年与曾伴随他一起走过战争岁月的锯琴再次相逢。

锯琴演奏如怨如泣

倾倒无数海军官兵

那是1975年,文工团到北海舰队演出,王彭年发现水兵舰室里挂着一把钢锯,这是一把非常普通的钢锯,但王彭年非常激动,因为过去他曾经拿着它,当作武器来“战斗”,现在又看到了它,触景生情,百感交集。王彭年问在场的战士:“这把锯是干什么用的?”有个水兵告诉他:“首长,这是我们用来堵损管用的。”这是军事术语,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锯木头堵漏用的。王彭年说:“这把锯不但对你们有用,我还可以用它来演奏歌曲。”当时,战士都不相信:不可能吧,这锯木头的大锯,怎么能够演奏音乐呢?

王彭年向战士们介绍道:最早发现钢锯能演奏出音乐的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一个伐木工人,早期的锯琴是以敲击为主,后来才有了用马尾弓拉锯背的演奏方式,但是它并不像其他乐器有着明确固定的音符,每个演奏者只能根据自己的乐感来把握它的音准。

王彭年对战士们说:“你们给我找一把二胡的弓子,我来给你们演奏歌曲。”

虽然已有二十多年没摸过锯琴,但王彭年一点都没有生疏的感觉,凭着扎实的功底,又拉起了《白毛女》中的《北风吹》。他全身心投入到乐曲中,似乎沉醉在那特定的韵律里,一曲完毕,掌声四起,潜水艇部队的领导和水兵们高兴得不得了,支队长拉着王彭年的手说:“真没想到老王同志你还有这么一手!今天的晚会,你一定要给我们演奏这个。”王彭年答应说:“好吧,今天晚上我就演奏这个。”

当天晚会,来了几千名观众,黑压压的一大片,除了部队官兵外,还有地方政府官员、当地渔民。那是一次难忘的演出。当王彭年在台上一拉锯琴,从这条状的钢铁中奏出悠扬的乐曲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王彭年没想到,他久违多年的老朋友锯琴,居然能受到观众的如此喜爱。在观众的热烈要求下,王彭年拉了一曲又一曲,观众席里仍喊声不断:“再来一个!”

演出完毕,渔民们纷纷向部队反映:你们海军真有能人啊,用锯木头的锯都能奏出音乐、拉出歌曲来,咱们中国出能人了。剧团团长得知后非常高兴,对王彭年说:“彭年,这个锯琴咱们拿走,以后不论到什么地方演出,非演这个锯琴节目不可!”

于是,王彭年带上锯琴离开了北海舰队,前往天津、烟台的部队演出,演出效果同样轰动。为此,他想拥有一把自己的锯琴,那把锯子还得还给人家,因为那是人家潜水艇上作战用的装备。回到北京后,王彭年觉得今后为部队服务,少不了拉锯琴,自己配备一把锯琴非常必要。

身背一把锯琴

走遍大江南北

当时,前门外有一家非常大的五金店,里面各式各样的锯条都有。一天,王彭年带着一把弓子直奔前门。

五金店里挂的到处都是钢锯,王彭年让售货员给他拿了一把,他左量右量,说:“不行,换一把。”别看只是一把钢锯,要是作为锯琴来用的话,里面的要求和学问就多了。选锯琴要求长短、软硬度、薄厚度等条件,所以要认真挑选。王彭年一把一把地挑,一把一把地试,终于挑出了一把,他向售货员借了把椅子,坐在柜台外拉了起来。他这一拉不要紧,因为锯琴的声音穿透力很强,即使拉个简单的曲子,声音也会传出很远,加上王彭年高超的演奏技艺,那奇特的旋律招来了不少听众。大家围着正如痴如醉拉锯琴的王彭年,边听边议论:这东西怎么还能拉出音乐来?

不大一会儿工夫,围观者已是里三层外三层近百人,他们听完一曲还想听一曲。王彭年拉毕一曲,他们就喊:“再拉一个!”观众越来越多,直到把柜台围得水泄不通。后来,店领导说:“老同志,看来你是个音乐家,至少是搞音乐的,你在这里搞,我们没法做生意。这样,你到我们仓库里去挑吧,我们欢迎!”那些观众还不愿走,七嘴八舌地说:“你们什么时候演出?演出的时候,告诉我们时间,我们一定去看。”王彭年激动地说:“那好,感谢大家捧场了,什么时候有演出,一定告诉大家。”

从此,王彭年身背锯琴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他更是把这种乐器演到了厂矿企业、大专院校,演到了音乐厅、中南海、大会堂……

那年正值建国三十五周年,云南电视台邀请王彭年参加他们的一个大型文艺晚会,北京的很多知名演员、大腕儿都去了,王彭年背着锯琴也去了,没想到上飞机时,却闹出了一场误会。通过机场安检时,检查人员问王彭年:“这位同志,你背的是什么endprint

东西?”王彭年说:“是乐器。”检查人员说:“这是乐器吗,怎么像支冲锋枪?”王彭年解释说:“这不是武器,这是一把锯。是带它到云南电视台参加文艺晚会的。”检查人员更加狐疑了:“你带把锯参加文艺晚会?这锯能有什么用呢?”王彭年说:“我去演节目,而且我这个节目特别受欢迎。”检查人员仍不相信:“你别说了,这是不可能的事!”坚持不让王彭年登机。王彭年说:“你们要真不信的话,我就拉给你们听听。”于是就给他们拉了《桑塔露琪亚》《我的祖国》等好几首歌曲。

谁知这一拉,欲罢不能,拉一个不行,再来一个也不行,过了好长时间,安检人员说:“王同志,你别拉了,我们非常钦佩您的技艺,非常高兴欣赏了您的技艺,请您上飞机吧。”

情注锯琴艺术

不断发展创新

几十年来,王彭年除了到全国各地演出外,还对锯琴艺术理论进行了研究。1988年,他在山西锯条厂成功完成了锯琴改造,改造后的锯琴大大拓宽了演奏音域,出现了高中低音锯琴和表演锯琴,大大降低了初学锯琴爱好者的学习难度。

为了寻求一个锯琴艺术理论的研究空间,1989年10月22日,王彭年和广大锯琴爱好者成立了中国音协锯琴学会,这一天,王彭年一生难忘。

锯琴学会成立那天,前来祝贺的有三百多人,海军的领导来了,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领导来了,山西太行锯条厂厂长派了七个代表,千里迢迢送来了他们专门为锯琴协会研制的一百把演奏锯琴、二十把赠送嘉宾的专用锯琴,成立大会开得非常成功。

如今,锯琴学会会员已发展到三百余人,老中青少四代演奏群体已经形成,更有一些王彭年的学生,现已活跃在世界锯琴乐坛。2000年8月,从捷克传来喜讯:我国选手李元庆在世界锯琴演奏家大赛中荣获金奖。

链接

锯琴又称乐锯,顾名思义,是能用来演奏乐曲的锯子。乐锯所选用的是手锯中的大型号,因为乐锯的音域同手锯的大小成正比,手锯越大,音域越宽。

锯琴在十七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后来逐渐流传到全世界,在二十世纪初曾较为流行,但迄今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未曾听过锯琴演奏,对第一次看到或听到的人而言都会感到惊奇,因为取材不易,演奏难度也较高。

手锯是由锯条和手柄两部分构成,演奏方法是将手锯柄的上半部置于左腿之上,右腿压住手锯的下半部,左手拇指同食指、中指捏住手锯的上端,借助左腿的上托力和右腿的下压力,用左手的三指将锯条微微弯成S形,右手持弓于S形的凸起处擦奏,即可发出乐音。当左手上下移动时,S形的下凸起点会随之上下移动,高音也就随之产生高低变化。此时,右腿轻微抖动,锯条的劲度也随之产生微小的变化,从而产生颤音以美化音色。锯琴的演奏除了凭经验外,更重要的是凭听觉来校正高音和控制音准。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毛女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白毛女”姐姐
“音乐之国”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音乐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属于中国的“白毛女”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