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平
简单地说,复习课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温故知新,通过对所学知识归纳、整理从而系统化,并进一步巩固后形成能力迁移的一种课型。中考语文复习课是在时间短、容量大的背景下,梳理语文知识使之系统化的过程,上好中考语文复习课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一、掌握学情,激发情趣
正如我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我认为,一堂优质的语文复习课,必须是根据学情,尽兴因材施教的复习课。因为复习课担当着查缺补漏的功能,如果教师没有通过了解学情,熟悉学生的知识缺漏和能力欠缺的情况,复习课就没有针对性,就不可能高效。一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是从学情出发,而不是教学模式的生搬硬套。教师在上复习课之前,只有对学情了如指掌,才能确定复习课要学什么(目标)、怎么学(能力与方法)、为什么这样学(意义与反思),才能避免复习课机械重复、枯燥单调、按部就班的现象。比如,同是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同的班级和学生,他们对语音、字形、词义、病句辨析等方面的掌握,当然不尽相同,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教学,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运用祖国语言的情感。复习课虽然更多的是对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归纳和整理,但如果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不从激励、宽容、兴趣等方面入手,忽视了情趣的激发,学生有可能对语文复习产生厌倦、自卑、泄气的心理,就不可能在复习课上让学生广泛参与,自主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的培养始终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前提,教师在复习课中,如果没有运用“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语)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例如作文复习课,如果仅仅是枯燥的写法指导、套路点评,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缺乏对学生的宽容鼓励,缺乏创意新奇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必然失去作文的兴趣。
二、动静结合,追求效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指出:“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因此,一堂高效的语文复习课,既要有“热闹”的探究,“动态”的讨论,也要有“静态”的思考和体验,默默的消化和吸收。“动”和“静”在生态课堂中是相辅相成的组成元素,并不是对立而不相容的。我认为,语文复习课的高效性在形式上可以呈现为动静结合,以及详略结合和讲练结合等。
所谓动静结合,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探究,设置消化、反思的过程,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一定都是热热闹闹的。动辄小组合作学习,无的放矢地争论探讨,在时间短、容量大的复习课上,不一定适合。比如,在散文阅读的语言品味教学中,可以先是个性化的浏览、默读、感悟,而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展开讨论,激活思维的火花,最后进行反思和消化。“动”和“静”总是相对而言的,可以根据学情的变化而随机应变。而且,“动”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动”,思维上的“动”更重要,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是此理。
这里所说的详略结合,就是说,复习课要根据最新的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学生状态,确定每一节复习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复习课内容的详略。有些老师的复习课,喜欢按部就班,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势必影响复习的效率。比如在阅读复习课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阅读的习惯、兴趣、能力的差异,又要了解掌握学生在识记、理解、鉴赏、运用等方面的共性特点,才能避免炒冷饭,出现出力不讨好的教学现象。
至于讲练结合,是复习课上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当然,如果是单一的讲读课或练习课,另当别论,如果是综合的复习课,那么,讲和练就要做到辩证统一,见机行事。不问学情,不问课型的单一的“讲”或“练”,都是形式主义的复习课。按照国家新课程理念中关于教师角色的阐述,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适当的讲解引导很有必要。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讲解也是解惑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我们反对一味地“讲”,也反对一味地“练”,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所说的,我们“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因此,复习课中讲与练的有机结合,考验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毕竟,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仅仅靠单纯的枯燥的练,是不能把学生的情感、志趣训练出来的。
三、掌握方法,突出能力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走回头路,而是要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或者同伴互助,掌握一定的复习方法,最终形成能力以及能力的拓展与迁移。这里要掌握的复习方法,主要包括复习的技巧,例如,如何对旧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对比、总结、分析,如何安排复习的具体内容、时间,做到温故知新等;还包括答题的具体方法、规律等。题目的题干往往有一定的问答要求或答题提示,评卷的参考答案也有一定的模式和得分点,因此,如何作答,也是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的,例如,品析修辞手法,先要判断所用的是何种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它的具体作用和效果,尽量使答题的表述方式规范化、简明化。另外是思维方法的培养,比如,赏析一句(段)话的语言特色,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哪些方面去赏析,写一篇作文,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审题、构思等等。当然,复习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能力的培养与迁移在复习课上是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复习课最忌机械重复,沉溺题海,死记硬背。例如作文的复习,如果仅仅是为应付考试背诵“范文”,熟记素材与写作套路,但并没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这样的作文复习指导,也许只能让学生写出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缺乏新意,学生缺乏写作的激情与兴趣。枯燥无味的复习课,极容易让学生厌学、弃学,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学什么考什么的错觉,丧失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在考场上碰到新的问题就手足无措,败下阵来。所以,我觉得,能力的培养和迁移比简单的做题练习更重要。
四、注重细节、养成习惯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语文学习有必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细节的养成。比如,阅读的习惯、书写的习惯、检查校验的习惯等。同时,一些貌似细节的习惯,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标点符号的使用、错别字的删改、作文字数的把握、答题时间的分配等,有时候真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悔不当初。因此,语文老师在平时的复习课上,就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一些复习的细节、答题的细节等。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构建高效的复习课课堂,并非仅仅如上所述。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复习课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教育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萧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