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不能承受之“误”

2014-11-06 07:06陈康和
师道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流

陈康和

口语交际课容易出彩,相信一线教师都认同这个观点。因为该课型准备时间长,趣味性强,课堂生成多。尤其是课堂生成,往往造就课堂的成功。只要教师捕捉住课堂生成,巧妙运用,教学顿然精彩。但要上好口语交际课并不那么容易,它不仅要求教师有敏捷的反应、伶俐的口才,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协调艺术。因此,很多教师虽勇于尝试,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教师在台上洋洋洒洒、眉飞色舞,学生在台下吵吵嚷嚷、手舞足蹈。课堂看似热闹,实则无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也常犯一些错误。这里,我将日常口语交际课堂的谬误罗列成文,供同行指正。

误解一:课堂只“闹”不“静”

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告诉我:一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离不开“听、说、评”,但一堂成功而又真实的口语交际课则离不开“听、说、评、思”。思,即思考、思索。因课型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所以口语交际课总是热闹非凡的。但热闹的课堂不意味着扼杀“静思默想”。熟悉文本、明确要求、组织语言和酝酿情感,都需要静思默想。尤其对一些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思索时间,让他们理顺思绪、组织话语,甚至要求后进生写下所想。不然,课堂又将成为优生的舞台,差生再度沦为看客。因此,我认为在小组交流和个别汇报前,很有必要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静思默想,让他们理一理思路,定一定神。毕竟,我们不是在表演,我们是在进行扎实的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踏实稳健的语文尝试,让所有的学生收获成功,他们才会喜爱课堂,喜爱语文,进而转化成内动力,形成自觉学习习惯。这正是我们的课堂导向,也是教学精髓所在。

误解二:组织“放”而不“收”

说话很热烈,但成效很一般,相信这是很多口语交际课的通病。这是因教师懂“放”不懂“收”所致。口语交际课堂是开放的,其弹性十足,但“开放”不等于“放任”:学生乱讲不指正,乱场不予禁。这种不作为或不会为令教师成了局外人,无序的教学组织更令课堂失去了该有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因此,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开放自由”,但不可“放任自流”。教师要能“放”能“收”,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和驾驭,凸现主导地位。

1. 交流自由,讲求原则

口语交际课堂,我们鼓励自由交流。双方或多方你言我语,热情洋溢。但学生“想他所说”,不代表就可以“说他所想”。因为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思想觉悟各有高下。若任其表达,不加调控,极易出现尴尬局面,如“低俗课堂”“无效课堂”等。因此,课堂上允许交流自由,但应讲求原则:其一,可以争辩,不可争吵。鼓励各方针对话题进行讨论或争辩,但争辩不是争吵,学生们不能吵吵嚷嚷、指桑骂槐。因为我们是在“学术”交流,应尊重各自的独特见解。其二,可以挖错,不可挖苦。在交际活动中发现并提出各自的不足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正视并改进自己的不足,才能进行更高效的交流。但挖错不等同挖苦:挖错是为了改错,这是一种提升;而挖苦是为了悦己,是对他人的侮辱。我国是个礼仪之邦,我们的语文交往更应建立在文明识礼基础上。其三,可以说话,不可说脏话。包括粗口、成人话,也包括网络语言和方言等。现在很多学生说话喜欢方言直译,如广东方言“我去食饭先,等阵再稳你”,多数学生在交际时常说成“我吃饭先,等下去找你”。这时,教师应该及时纠正:“我先去吃饭,待会儿再去找你。”又比如学生张嘴就来的Q言Q语,如“PK””“很雷”“灌水”等,教师也要给予修正。因为这种语言风气的滋长,极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破坏我国语言文字的美感。

2. 模式自由,相机集中

从教材内容上看,口语交际重视实践性和社会性,尤其是4-6年级。这决定了我们的课堂组织应该是自由的、开放的。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比如,“四人小组”“圆桌会议”“户外活动”甚至“家校合作”等。但无论何种形式的交际行为,都需要教师的适时集中:学生自控力差,小组合作时东奔西跑、毛手毛脚,需要教师的集中提醒;学生识别力差,个性汇报时信马由缰、五花八门,需要教师的集中指导……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贯穿课堂始终,否则课堂势必偏航。

3. 组合自由,注意均衡

合作学习是口语交际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其有利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因此,学习更具效能。并且,现在的合作学习,学生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很多教师鼓励小组成员自由组合,其目的在于通过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点燃学习激情。诚然,志趣相投的孩子扎堆学习,容易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学习热情定然高涨。但组合自由不代表可以随意搭配。教师要捏稳尺度、把好关卡,注意小组成员间的均衡安排。会说和不会说,敢说和不敢说,甚至男同学和女同学,要杂糅一起,发挥互助互补作用。教师要审时度势,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尽可能兼顾每一个学生,不旁落每一个差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误解三:评价重“形”轻“质”

口语交际应重视评价。好的评价是成功课堂的助推器,它能使交际更流畅、更高效和更富内涵。但现在的课堂评价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对课堂教学起不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课堂评价侧重“形述”,过于倾向“声音、语气、礼仪”等浅层标准。这对低中年级的“简单性”和“尝试性”交际或许有效,但对高年级的“策略性”交际恐怕就无甚帮助。如“他的声音不够响亮”,这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只是一种零效的评价。因为学生不是在吵架,他们只是在交流,是一种心与心的碰撞,为何要大声?只要对方或多方能听清、听懂,那不就成了?又或他们所讲涉及私隐、伤感话题,又何须大声?所以,在评价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质”入手,要从“表达、内涵、情感”甚至“语境”上下功夫。比如一生评价同学:“他讲得很有感情。”其实这也是一句不太出彩的评价,这种评价容易造成冷场。那么,这时教师就要及时作出反应:“这是一份怎样的感情呢?这种感情跟他的语言环境是否吻合?”然后引导学生之间直接对话。这样,交际的对象多了、内涵深了,外延也就广阔了。

误解四:交际重“说”轻“往”

很多老师认为,口语交际课就是一堂说话课。老师说,学生说,众说纷纭、话语不断,课堂就成功了。真是这样吗?回答“非也”。这样的课堂只是进行简单的口语训练,是一种单向的宣泄行为,是“彼此间把自己认为有用的提供给对方”。它侧重“说”,即向他方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但轻视甚至蔑视交往方的感知和情绪。“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如是规定口语交际课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口语交际课堂重“口语”,更应重“交际”。

朱熹集注:“际,接也。交际,谓人以礼仪币帛相交接也。”《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注释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它强调“往”,即双方或多方针对某话题你来我往、“语”尚往来。“你来我往”不是争论不休、喋喋不止,它是围绕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语上往来”也不是针锋相对、咄咄逼人,它是据事说理、诚挚交流。这是一种互动的、多向性行为。说话主角不是单方,而是双方甚至多方。交际双方或多方不仅敢说,还要“善说”,更要听懂别人所说,要尊重各方的情感。因此,要成功交际,必须注重说话艺术和沟通技巧:要“善听”,听懂话语,酝酿情绪;也要“善思”,心存目想,组织话语;还要“善问”,质疑问难,表述异同。要动之情、晓之理,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能在和谐、互动的环境中推销自己、接受他人。但交际是呈层递性的,我们不可随意拔高或降低各年级段的训练要求。

1. 简单性交际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这是低年级段口语交际的训练要求。因此,只要学生较完整地讲出事情,会与人简单对话,能在简短交流中运用“你好”“谢谢”“不客气”“我讲完了”等词句,我们的交际目标就已达到。如二年级上册《我的想法》,学生只要比较清楚地说出“王宁当选”的看法,或者对“评选自己”有基本陈述,会介绍自己、礼貌交谈,会说出“我赞同”“说话大声”等评价意见,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已完成。我们不能过分拘泥学生观点是否精准,表达是否顺畅,评价是否热烈,毕竟,六七岁的孩童智力发展有限,思维反应较慢,组织协调能力较弱。我们不能揠苗助长,破坏孩子的发展规律。

2. 尝试性交际

中年级的交际目标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礼貌用语”和“完整讲述”上。因为,经过低年段的交际实践,学生学会了倾听,懂得自我表达,他们已经具备主动交流、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此时仍旧进行简单性的交际训练,就会阻碍学生智力发展,造成思维停滞,甚至倒退。“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商讨”,“商量、讨教”之意。即学生对某问题已经心中有数,期待在交际中与他人产生思维共鸣。因此,中年段学生应该进行尝试性的口语交际训练,即鼓励他们直接对话,要在倾听后给予中肯评价,并及时对话题作出补充等。如三年级下册《说说我自己》,学生不单要说清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点缺点等,还要能圆满应对同学的质疑。我曾经历如此交际场景:某同学作自我介绍时,自认是诚信的孩子。孰料,马上有同学提出异议:“他说谎。”我马上引导道:“请问‘他是指谁?你所说的又代表谁的意见?”该学生反应过来后,立马改口道:“某某同学,我认为你不够诚信。”我转向某同学,用眼神示意其辩解。某同学说道:“请问一下,我哪些事让你觉得不诚信?”“因为你有一次……”“事情不是这样的,那一次……”交际至此,“请教、商讨”效果已现。

3. 策略性交际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确实如此,教育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社会生活。高年级学生生活积累增多,视野趋于广阔,思辨能力增强。他们有阅历、有主见、有劲头。所以,高年段的交际训练应逐渐与社会生活接轨,要教会学生沟通时“察言观色”,捕获对方心灵,懂得动之情、晓以理,做到有的放矢。那么,在高年级的口语交际中,我们就不能再满足于学生能“当众发言”和“简短交流”。我们要教会学生策略性交际,即交际时注重沟通艺术,能根据不同角色采取相应的谈话技巧,懂得情理相济,以期让他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如五年级下册《劝说》,我们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完成一次成功的劝说”,而是要创设更多的实践场景,如“父母亲吵架了”“同学借钱不还”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起疑:“为什么我们能或不能成功劝说?”接着引导他们释疑:“怎样才能成功劝说?”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总结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如“动情晓理”“类比借喻”“分散注意”等,最后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模拟交际。我想,这样的交际过程,不单对学生现时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对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口语”和“交际”又能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广东东莞市长安镇教育卫生局督导教研室)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两块磁的交际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