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墙渗漏水的防治措施

2014-11-05 05:10王金刚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外墙防治

王金刚

摘 要:建筑物外墙有渗漏水的痕迹,非常不美观。如何防治、确保建筑物美观使用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该文就建筑物外墙渗漏水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外墙 渗漏水 防治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085-0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建筑物(有多层也有高层)的外墙有渗漏水的痕迹,非常不美观。如何防治建筑物外墙渗漏水,保证建筑物的美观使用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下面就分析一下建筑物外墙渗漏水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1 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裂缝

建筑施工百年大计,不均匀沉降不仅会造成墙体裂缝,还会造成建筑物结构变形过大甚至破坏,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1 原因

(1)地基土本身并不一定是匀质材料,但在设计中我们通常做了简化设定,使其理想化为匀质材料。因此尽管计算很精确,也并不能保证建筑物能够完全均匀沉降;(2)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不当。如对承载能力低,变形较大的软弱地基,应采用桩基础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能力;(3)过度追求建筑造型,使得建筑平面复杂多变,立面高低悬殊,荷载突变;(4)随便改变房屋用途,超过设计荷载。或相邻新建筑物对其产生的影响;(5)使用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的不正常变化(下降或升高)导致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

1.2 防治措施

(1)建筑工程地基应按变形控制设计,并按国家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2)减轻建筑结构的自重,可以降低基底的附加应力,是减小不均匀沉降的有效措施;(3)较长的建筑应在适当的位置(平面凹凸、高差悬殊、荷载突变等部位)设置沉降缝,这也是减少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4)合理布置建筑造型,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简单,避免荷载突变,使建筑物质量重心与刚度中心基本一致,提高建筑物自身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5)严格控制相邻(或新旧)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以避免对地基产生新的附加应力或应力叠加,引起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倾斜或开裂。

2 砌体和框架填充墙裂缝

2.1 原因

(1)砌体施工时砂浆不饱满或厚度不均匀造成粘结力降低;(2)因为赶工期,砌体未完成沉降就抹灰,造成(水平或垂直)裂缝渗水;(3)拉结筋原因:漏置、数量不足、与灰缝高度错位、砌筑时未调直、两肢没有分开置于砂浆中等。

2.2 防治措施

(1)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执行《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2)砌体砌至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15天后方可采用砖或砌块将其斜砌挤紧,其倾斜度为60 °左右,还可以采用微膨混凝土嵌填密实。砌体完成宜30天后再抹灰;(3)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采用预埋法留置,不得使用膨胀螺栓,不得折弯压入砖缝;(4)空心砌块等轻质隔墙,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 m的构造柱;层高超过4 m时,中部应增设厚度为120 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门窗等较大洞口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3 外墙脚手架等留置洞眼未按规范封堵

这些问题造成的渗漏是功能性的质量通病,应从过程管理和施工技术两方面采取措施。

3.1 原因

(1)封堵不密实渗水;(2)未按施工规范作业,封堵的方法不正确,造成渗漏。

3.2 防治措施

(1)外墙施工应采用双排脚手架,不得留置多余架眼;(2)必须留置的洞眼应按规范封堵密实。先将洞眼清理干净,然后进行喷水湿润;将墙体内面用模板封挡,用C20微膨细石混凝土边浇灌边捣实,捣实后的混凝土应凹进墙面10~15 mm,待达到一定强度后用掺10%防水剂的水泥砂浆与墙面找平。

4 外墙门、窗框或预埋物件等安装后填充、密封不实

4.1 原因

(1)外墙门、窗框或预埋物件等安装不牢固;(2)预埋物件周边与墙体间的缝隙未采用设计要求的材料填充或虽填充却不实,造成脱落或裂缝;(3)虽填充但内外未做密封胶处理。

4.2 防治措施

(1)门窗框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严禁用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2)门窗框或预埋物件等安装后必须按施工规范将缝隙清理干净,采用要求的填充材料分层填充密实。框边留6 mm×6 mm的凹槽,待装饰完成后,嵌填柔性防水密封胶;(3)窗台、窗眉、阳台、雨蓬和挑檐等处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30%,不得出现爬水和排水不畅的现象。

5 外墙抹灰和涂料问题

外墙抹灰和涂料出现裂缝、空鼓是建筑施工的主要通病之一,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大大减少外墙体渗水的现象。

5.1 原因

(1)抹灰前未对墙面进行洒水润湿或润湿不够、混凝土墙面太光滑都会导致砂浆与墙面基层粘结不牢,出现裂缝或空鼓,雨水就很容易从这些缝隙渗入墙体;(2)一次抹灰太厚,出现收缩裂缝;(3)分层抹灰的接缝位置重叠;(4)涂料施工时环境温度太低导致涂料不能很好地成膜。或环境湿度太大,涂膜干燥太慢,涂层与墙面的粘结力下降。

5.2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应对墙面进行处理。填补孔洞、清除凸出墙面的砌体砂浆、凿除梁柱跑模胀出的混凝土并对混凝土面进行凿毛、斩纹处理;(2)表面光滑的混凝土墙面,抹灰前应先刷一道掺入108胶的水泥浆,以增加砂浆与基层的粘结能力;(3)砂浆要抹平、压实,砂浆中宜掺加适量的聚合物以提高砂浆的拒水、防渗和防漏性能;(4)抹灰必须分层进行,严禁一遍成活。一般分为粘结层、找平层和面层,每层厚度宜控制在6~8 mm。各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设置在混凝土梁、圈梁或柱中部。当抹灰层厚度大于30 mm时,应按规定增加钢丝网片;(5)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采用钢丝网抹灰或耐碱玻璃网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钢丝网、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 mm;(6)外墙抹灰必须设置分格缝。分格缝不得事后开槽,应事先进行预埋;(7)当气温低于5 ℃时,不宜进行乳液型外墙涂料的施工。如遇大雾天气或空气湿度大于85%时,不得进行外墙涂料施工。

综上所述,这些措施在我们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较好,有效地控制了裂缝和空鼓的出现,取得了一定实效。

参考文献

[1] 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 电建质监[2004]18号.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S].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3] 基建质量[2010]19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S].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墙防治
外墙XR新型保温材料的施工
一种外墙清洗机器人控制系统
外墙保温技术探讨
外墙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