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鸿伟
近年来,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菲律宾”这个国家的名字似乎与“反华”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尤其近年来发生的“香港游客被马尼拉警察枪杀事件”、“菲律宾海警射杀台湾渔民事件”和“中国渔民被菲律宾抓捕判刑事件”等层出不穷,加之围绕一些南海岛礁的两国对峙,一次又一次引发了两国间的争执与冲突。
此种局面的形成并非因为中国民众的成见,更多是源于菲律宾的一贯强硬姿态,后者近年在与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各种恩怨交集中,总是没有赢得皆大欢喜的结局,相反给自身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尴尬与麻烦。
2014年8月9日,第47届东盟外长会议及其他系列会议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当菲律宾外交部长德尔·罗萨里奥开始演讲时,坐在右前方的中国外长王毅起身离开了会场,表达了对菲方的不满。
中菲经济趋同质化
近几年来,菲律宾的反华动作越来越频繁,并且不断在菲律宾国内和其他一些国际场合举行各种针对中国的抗议活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菲律宾“屡犯中国不罢休”的现状呢?
经济利益决定政治导向,即经济冲突是一切矛盾根源的来源,中菲关系也莫不如此。众所周知,菲律宾经济中,水果种植业比重很大,其中香蕉产量的80%基本都靠中国市场来消化。
在菲律宾整体的对外贸易中,中国是其第二大出口市场,中菲双边贸易额占到了菲律宾外贸总额近三成;而对于中国来说,中菲贸易额却只占外贸总额的1%不到。2011年,中菲双边贸易总额为322亿美元,2012年又大幅增长13%。
不过,由于中国经济与东南亚国家同质化竞争非常明显,由此所产生的摩擦短期内很难消除,其中菲律宾的感受最为显著。
虽然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额巨大,但其中60%均是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零部件在菲律宾生产后,出口到中国并不是直接用于消费市场,只是供给外企在中国的工厂用于组装,然后再进行产品出口。这样的生产格局意味着菲律宾一方得到的利润非常低,同时中国也不是受益主体。
中国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企业主透露,尽管菲中贸易的时间不算短,但双方一直没有形成太强的合作意识,原因便在于此。而且菲律宾与中国关系的好坏,几乎不影响菲律宾企业继续生产零部件,也不影响在中国的外企继续组装成品,菲律宾即使与中国产生冲突,相关企业也能置身事外。
换言之,菲律宾企业对与中国贸易本身的依赖度并不高,其只看重在中国上游企业的效益情况,后者才是真正影响其就业及效益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菲中贸易额的持续增加,在某种意义上,对于菲律宾其实是形成了更大的经济压力。
最近数年间,菲律宾国内的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甚至一度达到了25%的高压线,即有数百万人找不到工作。对此,有菲律宾媒体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抢夺了菲律宾人的饭碗,因为中国同样靠廉价劳动力吸引外资,致使菲律宾以往出口美国的廉价优势遭遇挑战。
“中国制造”在全球越来越闻名,来自于中国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当然也不乏中国劳动力的勤奋因素。菲律宾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为小型制造业,总计雇用了280万人。随着中国企业参与竞争,菲律宾小型制造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00万人的就业受到严重威胁。就这样,菲中矛盾无法避免,只要出现宣泄口便会形成“反华洪流”。
转移民众视线
另外,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菲律宾的国内经济几乎被华商掌控——约有20%的菲律宾人有华人血统,矿业、房地产、基础建设、航空业……几乎所有重要行业的命脉都由华商在经营。按照菲律宾媒体的报道,占总人口不过1.5%的华商,拥有菲律宾60%的社会财富,以及差不多80%的经济资源。菲律宾国内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要在菲律宾找到工作,会福建话(闽南语)比会菲律宾语和英语的机会更多。
而在许多菲律宾人的传统观念里,“华人”一直等同于“中国人”,因此一旦发生利益冲突,两者都会被视为“同等敌对对象”,由此加剧了矛盾的复杂性。也有菲律宾华人学者指出,绝大部分菲律宾人对华人都很友好,很多菲律宾华裔在当地都有较高的威望,制造矛盾的人只是少数。
原中国资深外交官、驻外大使柳凡2013年7月曾经撰写《菲续演“麻烦制造者”角色》一文指出,菲律宾煽动反华有三大目的:一是制造舆论,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二是干扰中国的和平发展;三是制造中菲对抗,转移国内矛盾。
柳凡认为,菲律宾阿基诺政府在国内经济上无法取得民众满意的成绩,其面对国民的底气必然不足,“菲举行全球反华示威游行就是要减轻民众对政府的压力,以挽回民心”。
众所周知,菲律宾的社会腐败问题根深蒂固,由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在菲律宾水土不服,当地政治被称为3G政治:枪(Guns)、钱(Gold)和帮派(Gangs)。选举中竞争对手如果失利,往往会雇佣黑帮杀掉对方。同时,“大家族政治”也影响着菲律宾的政局,由于现任总统阿基诺也是一个政治大家族的成员,因此其很难在传统政治体制方面进行彻底变革,而通过游行示威频频与中国发生冲突,不时炒热南海主权争端,则可以转移民众在政治领域的视线。
另外,菲律宾宪法规定总统任期为6年,且不可连任。目前阿基诺正全力造势,希望将总统任期改为4年,但可以连任,以此为其2016年后继续执政做准备。但阿基诺的举动已经激怒了菲国内其他政治势力,这些因素也造成菲国内整体安全形势下降。
南海争议只是表象
菲律宾针对中国的各种小动作近年来持续不断,已经导致两国关系极度紧张。其间,“美国菲侨良政协会”和“西菲律宾海(即南海)联盟”相当活跃,甚至还向“越南朋友”发出“合作倡议书”,呼吁后者与菲律宾团体联手对抗中国。
“美国菲侨良政协会”是设在纽约的一个影响很小的菲侨组织,但“西菲律宾海联盟”的发起人包括菲前内政部长、国家安全顾问等重要人物。无论在黄岩岛还是在仁爱礁,这些组织都不断敦促菲律宾政府不能轻易对中国让步,而且态度应更加强硬。而在菲律宾政府层面,也一直千方百计鼓动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联合起来共同对抗中国。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则不顾中国的反对,执意希望通过国际仲裁程序解决南海争端。endprint
2014年上半年,菲律宾继续在国际上竭力造势。3月30日,菲律宾向国际仲裁法庭提交长达4000页的诉状,指控中国在南海的九段线违反海洋法公约;4月28日,菲律宾与美国签署长达10年的加强防务合作协定,让美军重返菲律宾军事基地;6月9日,菲律宾又与越南在实际控制的南海岛礁上搞运动会。
与此同时,菲律宾政府一直大谈两国经济合作。2013年7月22日,阿基诺三世在发表任内第四份国情咨文时,只字未提南海问题,反而在展望菲律宾经济前景时声称希望得到中国“更多的爱”,以帮助菲实现旅游目标。次日,中国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激烈回应:“阿基诺要想让更多的中国人去菲律宾旅游,首先必须放弃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对抗的思维和行径,停止反华闹剧和使事态升级的做法。”
有观点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已经实现崛起,但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多依靠的并非是现金技术,而是劳动力的竞争优势,也就是所谓的“东南亚模式的大翻版”,因此,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关系不是互补而是竞争。也就是说,菲律宾与中国关系的不稳定,表面上看是南海岛礁之争,深层根源却是利益互补不足,彼此需求不紧密所致。如果,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与菲律宾等国形成产业结构落差,能够在两国正常经济往来中给菲律宾提供更多的利益机会,菲律宾等国在南海岛礁问题上的立场就可能会有所软化。
这种观点有可取之处,但或许低估了菲律宾等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利益诉求。
美日“壮胆”
目前,菲律宾占据了南沙群岛9个岛礁,不但长期在这一地区驻军,并且千方百计进行了能源开采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与中国岛礁争议的问题一直都存在,例如那艘菲律宾破军舰坐滩仁爱礁已超过十几年,但南海之上一直相对风平浪静。近年来,随着各方利益交织与多重势力的介入,尤其是在美国推出“重返亚太”战略之后,菲律宾的态度日益强硬,南海岛礁之争愈演愈烈。有分析认为,眼下美国与菲律宾再度结盟,实则是一种“各取所需”的战略结果,尤其菲律宾既可以借助美日压制其南部反政府力量,还可以在南海争端中拉美国为其壮胆站台。
2014年4月,就在奥巴马访问马尼拉的前一天,菲律宾与美国签署了为期10年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据此准许美国各种力量进驻马尼拉包括机场和海港在内的各军事根据地和基地。此举被视为菲律宾将借助美国的军事力量,在南海事务中公开抗衡中国。
在2013年的东盟系列峰会上, 阿基诺三世曾公开对记者说:“如果我们不同美日合作,做好应对冲突准备,将是错误的。”
2014年4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在一篇题为《帝国主义2.0版》的报道中称:“菲律宾人在反华敌对情绪的刺激下,将接受美国飞机和军舰进驻本国领土,再次与美国的利益拴在一起。”而美国也不断公开表示了对菲律宾的支持态度。与此同时,日本凭借着经济和技术优势,与美国配合,“一武一文”涉足南海事务,也不断助长着菲律宾的反华士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