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道德感和生命迹象

2014-11-05 00:24杨晓敏
小小说大世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稻香人性道德

杨晓敏

在天涯海角,青年作家符浩勇近年来的小小说创作势头喜人。其作品对文字的表述要求很高,注重文学意味和思想内涵,又以构思精巧和想象力丰富见长,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佳作迭出,在海岛而且在全国的小小说读写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在缺乏业界交流的偏远一隅,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军人物。

符浩勇的勤奋和才华体现在两个方面——勤于观察生活和勤于思考。在符浩勇笔下,涉猎的题材领域较为广泛,对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生贴得很近。整体来看,符浩勇的小小说主要是在道德伦理层面来开掘生活,塑造人物。值得注意的是,他对于作品中的人物的道德规范和人性善与恶,从来没有说教式的直接批判,而是把故事讲得真实可信,让读者从字里行间去领悟作品的主题指向和道德评判。

《稻香》就是这样一篇具有深刻的道德思考的优秀作品。农民的孩子李群,因家乡遭了灾荒而进城寻活路,临行时娘给他一个地址,让他进城找一个叫贾良的人,说此人是当年下乡知青,会帮忙的。走的前夜,他和青梅竹马的稻香姑娘告别,发誓要进城混出一条路子。却没想到,进城后结结实实碰了一鼻子灰,那个贾良根本不认他,甚至不承认自己就是贾良,把他扫地出门。世态炎凉并没有击垮这个纯朴的乡下孩子,他艰苦拼搏20多年,终于混成了商业高管,还成了贾良的上级。耿耿于怀的李群永远不会原谅贾良的刻薄无情。让作为读者的我们也顺着李群的思路去鄙视这个小人。然而,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奇峰突起,当年初恋情人稻香的女儿长大后来投奔他,他居然也变成了贾良的翻版,就连冷言冷语也与贾良如出一辙。是什么让当年善良纯朴的乡下孩子变得如此冷血?作品并没有正面回答,却更激起了读者对人性、人情与道德层面的追索与思考。好在李群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了道德自省和人性救赎,也许是想起了当年贾良的冷漠嘴脸给自己的伤害,或许是想起了稻香当年的柔情?他对即将失望而去的姑娘承认自己就是李群。

结尾具有喜剧式的反讽意味——稻香的女儿并不是求他安排工作的,人家是在大公司工作的白领,找他只是代母亲稻香来送家乡土特产的。值得一提的是,稻香只是一个虚写的幕后的人物,为什么要用来做小小说的题目呢?仔细体会,“稻香”是一种意境和象征,是男主人公李群的家乡情结和人性的本原,从这篇小小说中,可以品读出作家符浩勇构思的精巧和匠心。

小小说如何写得好看?“讲叙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优秀的小小说作家都明白,故事是小说的起源也是小说的本体,要把小说故事本身看作一个能够自我调节自我释放的整体,最重要的是让故事本身说话,它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切。符浩勇讲故事的天赋在他的小小说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夜凉如水》为我们打开了都市男女的欲望之门,犹如潘多拉的盒子,值得人们反思和警戒。作者深谙讲故事与小小说的文学性的关系,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刻画人物性格入手,欲擒故纵,欲说还休,表面波澜不惊,内里暗流涌动。都市白领丽人柳静,在一家外企当秘书,突然接到经理的邀请,到夜总会跳舞。去还是不去,怎么给刚结婚两年的丈夫讲,让柳静失去了主意。她的闺密、婚姻介绍人秋珊出主意说一定要去,由她打电话约柳静出来。于是,一场城市里常见的夜生活版本在我们面前展开了。符浩勇是不会这样平庸地展示一般化生活的,有两个反复提及的细节——秋珊的玫瑰夜光发卡和浓烈的发香,预示着故事中还套着故事。一明一暗,一扬一隐,写在明处的是同事之谊,写在暗处的却是赤裸裸的感情出轨。在这里,道德的约束力弱化了,而放纵欲望,背叛家庭和配偶,给他人造成的痛苦却强化了,使小说主题具有相当深层的道德批判力量。

符浩勇是不满足于仅仅讲叙精彩的人生故事的,近来他的小小说尝试着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写灵魂深处的东西。《幸福大道》就是一篇成功的转型之作。这篇作品有意降低了情节密度,写一个开宝马车的“贵族”女人,刚刚经历了离异之痛,驱车在城市一条普通的街道上看到的人间图景。正因为丈夫背叛了给她一辈子幸福的承诺,这个孤独的女人对平时不留意的夫妻恩爱场面格外敏感。在这条充满了市井草民生活意趣的路上,她看到了渲染幸福爱情的年轻男女,蹬三轮车谋生的中年男女,还有一对携手散步的花甲老夫妻。她的心被灼伤,恸哭失声,她感到人间最美的图画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落下车窗,买下三朵百合花送给需要温暖的人。我们看到,这一刻,女主人公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她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以幸福大道为题目,包含着作者对女主角深切的同情与祝福。

去年海南省作协换届,符浩勇以其深耕小小说的创作成绩,受到了广大会员的支持,顺利当选为副主席。这也证明小小说不小,小小说可以是大角色,可以有大舞台,可以成为大事业。(篇幅关系,略有删节)

猜你喜欢
稻香人性道德
闻稻香,赏科景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山村夏夜广场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跟踪导练(五)(2)
“稻香春”商标纠纷案终审判决 仍归东来顺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