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4-11-04 22:57叶进博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行政化高层资源配置

叶进博

我国国有企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揭示了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问题,包括行政化现象依然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无法真正分离;内部人控制问题;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等。建议逐步取消国有企业行政化;建立多元分散的股权结构,容许非公有资本参股;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经理化;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再到沿市场化方向推进,而后实施战略性改组,直至进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新阶段,纵观这一过程,是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国有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亦是国有企业推进公司治理的过程。尤其是在2002年以后,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我国在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中央企业重组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优化,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进一步规范,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到实践层面,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在成功背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却不得不需要我们去正视。

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

行政化现象依然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无法真正分离。按照我国政府级别,国有企业的级别主要有“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县属企业” ,这四个级别的企业下又有相对应的行政级别,如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属正部级中央企业,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属副部级中央企业,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属正厅级中央企业。以此类推,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县属企业都有相对应的行政级别。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其内部治理方式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而是由行政命令来决定。充当公司治理主体的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主要成员由行政命令调入,监事会的作用被不断弱化,成为了“配角”,高层管理人员亦通过行政命令任命或调入,如此浓重的行政特色,不仅使所有权和经营权无法真正分离,而且阻碍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推行,严重影响到改革的进程。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我国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带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一些高管不仅在企业中担任经营职位,而且在政府部门中担任行政职位,且不论这类高管人员的经营能力如何,只是身兼双职且都是重要职位,两方面都需要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之时,矛盾就显现出来,应该如何权衡利弊?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之时,应该如何取舍?此外,在我国还存在一种奇特现象,即国有企业成为部分政府官员的“准养老院”,这类政府官员大部分都是即将步入退休年龄且升迁无望的,所以国有企业高管职位成为其最理想选择,当这类官员摇身一变成为企业高管时,问题也随之而来。不管是身兼双职还是职位转变的这类企业高管,由于精力不足或缺乏管理知识,在实际经营中难免会遇见困难,无法在计划、组织、指挥、领导、控制方面统筹兼顾,导致决策个人化、经验化,影响企业业绩的可能性增大。此外这类高管人员普遍是或曾是政府官员,这就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带有官僚作风,在管理中独断专行,不容他人反面意见,任人唯亲,甚至以权谋私,由此上行下效,官僚作风在企业内普遍盛行,从而不利于培育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反而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在土地占有、投资、贷款、人才配备、硬件条件等方面都享有得天独厚的政策倾斜,由于源源不断、充足过量的资源供给流向国有企业,使得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难免会效率低下。除了银行类国企,其余的利润均较低,规模庞大但竞争力偏弱。

三、完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对策

逐步取消国有企业行政化。国有企业最终取消行政化,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目前继续实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下,应逐步取消国有企业行政化:

先行试点,逐步推进。国有企业行政化时间久远,根深蒂固,取消行政化虽是必然选择,但也不可一蹴而就。可先行在个别国有企业试点,根据效果逐步推进。要从取消行政化入手,将试点企业完全推向市场,只保留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督职能,确保国有资产使用有道;此外涉及试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任免、投融资、并购等内部事务各方面停止行政干预,企业的运营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

进一步推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以股东大会为基础,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为主体,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标志的目前最有效的治理结构,其中最重要的两层关系,即“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和“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委托代理关系”是贯穿该结构的主线。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强化股东大会的权利,规范董事会人员结构,提升监事会的监督作用,以制约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

建立多元分散的股权结构,容许非公有资本参股。国有企业中存在的行政化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主要是由于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股权结构决定着公司控制权的分布,决定着所有者与经营者委托代理关系的性质,是影响公司治理健康有效的最重要因素。实现股权多元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国有企业改革、规范运行的前提。在实现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将企业股权分散化,使企业有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同时也可以在设定准则的情况下容许非公有资本参股,大幅度缩减国有股权的比例,但原则是国有股权的比例在所有股权中的比例应最高,这样既能保证国有企业不易手他人,又能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

高层管理人员职业经理化。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曾经提出:“由一组支薪的中、高级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即可适当地称之为现代企业。” 由此可见,职业经理人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应尽快取消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政任免制和职位行政等级化,从职业经理人市场甄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价值评定应取决于职业经理人市场,打破传统的行政介入和控制,最大程度地激活企业高管职业经理化机制,改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促进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提高竞争力。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解决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关键就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取消行政保护和政策支持,彻底打破国有企业依赖的“温床”,由市场决定资源在厂商(企业)中的流入和流出,按照市场资源配置原理,促使资源流向效率高的厂商(企业)。由此改变国有企业一方独大且效率低下、竞争力偏弱的现状;此外政府的行政干预应把重点放在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等方面,努力形成“大市场”和“小政府”的理想格局,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作者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行政化高层资源配置
高层动态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某超限高层结构设计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高层楼宇灭火装备
遏制暴力伤医高层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