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2014-11-04 20:14陈瑞锦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新品种马铃薯栽培技术

陈瑞锦

摘 要 2011年、2012年、2013年引进马铃薯新品种脱毒兴佳2号,进行多点、多年比较试验,表现优质、高产、耐热及抗病,同时,表现商品薯率高、芽眼浅、食用品质较好等特征。该品种较适合在福建省长乐市推广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栽培技术;引种表现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2

福建省长乐市冬种马铃薯在国内具有季节、区位、气候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发展势头看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全市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达3 000 hm2左右。但因推广品种单一、老化,不能适应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急需引进推广种植新品种。为此,长乐市自2011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脱毒兴佳2号进行多点、多年比较试验,表现优质、高产、耐热及抗病,同时,表现商品薯率高、芽眼浅、食用品质较好等特点,适合在长乐市推广种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来源

供试马铃薯品种兴佳2号和紫花851均由长乐市种粮大户协会生产服务中心提供,其中兴佳2号是从内蒙古引进,紫花851是从黑龙江引进。

1.2 试验方法

试验安排在长乐文岭镇石壁村、江田镇石门村、古槐镇竹田村进行。其中文岭石壁村沙质壤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灌溉条件好,前茬作物为花生。江田镇石门村和古槐竹田村壤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溉方便,前茬作物为水稻。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品种在同一田块相邻排列。每个品种种植667 m2,畦带沟宽1.35 m,畦高0.35 m,采取畦面双行种植,行距0.3 m,株距0.25 m,密度为4 000株/667 m2左右。3个试验点的播种、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栽培措施全部采用当地习贯的盖膜栽培方式进行,并按试验方案统一管理。测产根据田间表现,随机选取3点,经田间实挖,每点实收面积66.7 m2,折算平均值作为产量。

2 试验结果

2.1 产量及商品薯率表现

脱毒兴佳2号于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3 a参加长乐市的马铃薯品种试验,与对照品种脱毒紫花851产量及商品率比较结果列于下表。由表中可见,脱毒兴佳2号3 a 3个试验点的总产量和鲜薯商品率均比对照脱毒紫花851高,尤其是鲜薯商品率比对照平均高出15%以上。2011年,3个试点脱毒兴佳2号平均鲜薯产量2835.5 kg/667 m?,商品率90.9%,比脱毒紫花851增产248.8 kg,商品率增加17个百分点;2012年3个试点脱毒兴佳2号平均鲜薯产量2 928 kg/667 m?,商品率91.4%,比脱毒紫花851增产283.1 kg,商品率增加17.6个百分点;2013年,3个试点脱毒兴佳2号平均鲜薯产量

2 956.5 kg/667m?,商品率91%,比脱毒紫花851增产298.6 kg,商品率增加16.4个百分点。

2.2 特征特性

属中熟品种,冬种出苗至成熟生育期89 d左右,比紫花851早熟7 d左右;株型直立,叶片深绿色,茎绿色,无开花,有落蕾,生长势强,结薯集中,块茎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商品薯率高,植株不抗晚疫病。

3 栽培技术要点

长乐市气候特点是1月份低温、偶有霜冻,2月中旬以后的多低温阴雨天气,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冬播马铃薯覆盖薄膜可明显调节土壤温湿度[1],有利于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且长苗整齐、强壮,可缩短生育期,是长乐市冬播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技术,并已普遍推广应用。

3.1 整地做畦

选择疏松,灌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不宜与烟草、茄科作物和甘薯、胡萝卜等块根作物连作。播种前用旋耕机翻犁破碎土壤,再用整畦机按畦宽1.1 m,沟宽0.25 m,垄高0.35 m的规格起垄,然后人工整地,整成土壤细碎疏松、畦面中凹的垄畦。

3.2 种薯处理

选择健康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薯皮光滑的脱毒种薯,切块大小以20~25 g为宜。为有效防止种薯携带早疫、晚疫、环腐及青枯等病菌,切块时刀片最好用0.1%高锰酸钾或75%酒精间隔消毒,切完的种薯需用58%甲霜灵·锰锌加72%农用硫酸链霉素和滑石粉混合拌种。然后晾干后放在阴凉处待播。

3.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长乐市冬种马铃薯一般在11月中旬开始播种,为夺取高产应尽量抢晴早播。采取畦面双行种植,行距0.3 m,株距0.25 m,密度为4 000株/667 m?左右。播种时种植宜倒放,把芽眼朝下。播种后覆土0.1 m左右,平整畦面,用黑膜进行畦面覆盖,两端用土壤压实。

3.4 田间管理

3.4.1 除草盖膜

为防止畦面孳生杂草,播种复土后盖膜前应进行化学除草,防止草害。可每667 m2用50%乙草胺75~100 mL全田喷雾,施药时要求土壤湿润,田面平整,以提高除草效果。盖膜时要求土地湿润,泥细面平,地膜平贴垄面,膜边用湿土压紧,以提高增温效果,防止大风吹揭地膜。

3.4.2 破膜放苗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最重要的是放苗。出苗期要随时检查,及时放苗,以免幼苗接触地膜烧伤或烫死;并对缺苗穴孔及时补种和移栽,确保苗全苗齐。播种后20~30 d,开始出苗后应及时、多次人工破膜引苗,破膜的口要小,周围用沙土封口。

3.4.3 肥水管理

冬种马铃薯在栽培上应着重采取中期促进、后期保护的措施。肥管上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钾肥”的原则,由于全生育期覆盖黑膜,施肥以基肥为主。马铃薯对钾肥需求量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氮、磷、钾一般为2∶1∶4。翻耕前,施有机肥1 000 kg/667 m2;整畦时,在畦中央开深10 cm左右的小沟施用复合肥60 kg/667m?作基肥。齐苗后追肥采取随灌水追施化肥和叶面喷施的方式,前期用N∶P2O5∶K2O比例22∶7∶12的复合肥20 kg,后期用N∶P2O5∶K2O比例15∶9∶26复合肥40 kg分2次追施化肥[2]。马铃薯忌涝怕旱,水管上应保持土壤湿润。田块表面发“白”干旱,要及时灌水,灌溉采用半沟跑马水法,待土壤湿润后立即排水;春雨季节雨水较多,及时排水。收获前10 d控水,避免造成畸形和裂薯,抢晴收获。

3.5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和中后期的蚜虫,在播种前,可用5%毒死蜱颗粒剂结合基肥施入犁沟后覆土地。出苗后,若发现地下害虫危害可用敌百虫毒饵诱杀或用2.5%溴氰菊脂3 000倍液喷雾,蚜虫可用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2 000~3 000倍液喷雾。病害主要防治在生长中后期易发生的晚疫病,要及时清除晚疫病病株、青枯病病株和环腐病病株;连续5 d以上的雨天,容易发生晚疫病,对晚疫病要以防为主,可在花期用百菌清、科佳、阿米西达或雷多米尔每隔10 d喷1次,连续3~4次对叶背进行喷施。对已发病的田块要在发病初期及早用75%的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叶背进行喷雾,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3~4次。细菌性青枯病、疮痂病可选用可杀得3 000倍液进行防治[3]。

3.6 适时收获

地膜覆盖栽培可比露地栽培提早上市10 d左右。在大多数马铃薯叶片泛黄,表明已经成熟,可选择晴天收获,挖薯时把薯块放在原地稍微晾晒再收起来。

3.7 清除废膜

马铃薯收获后要彻底捡拾旧地膜,净化土壤,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要积极引进和采用光降解和草纤维等农用地膜,可较好地防止农田污染和公害,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汤繁棕,林炳烘. 冬种马铃薯黑膜覆盖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2,(2):16.

[2]王效瑜,金学平,厚俊,等.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19-20.

[3] 林铭钊. 马铃薯福克76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2010,(11):78-80.

(责任编辑:赵中正)

摘 要 2011年、2012年、2013年引进马铃薯新品种脱毒兴佳2号,进行多点、多年比较试验,表现优质、高产、耐热及抗病,同时,表现商品薯率高、芽眼浅、食用品质较好等特征。该品种较适合在福建省长乐市推广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栽培技术;引种表现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2

福建省长乐市冬种马铃薯在国内具有季节、区位、气候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发展势头看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全市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达3 000 hm2左右。但因推广品种单一、老化,不能适应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急需引进推广种植新品种。为此,长乐市自2011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脱毒兴佳2号进行多点、多年比较试验,表现优质、高产、耐热及抗病,同时,表现商品薯率高、芽眼浅、食用品质较好等特点,适合在长乐市推广种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来源

供试马铃薯品种兴佳2号和紫花851均由长乐市种粮大户协会生产服务中心提供,其中兴佳2号是从内蒙古引进,紫花851是从黑龙江引进。

1.2 试验方法

试验安排在长乐文岭镇石壁村、江田镇石门村、古槐镇竹田村进行。其中文岭石壁村沙质壤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灌溉条件好,前茬作物为花生。江田镇石门村和古槐竹田村壤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溉方便,前茬作物为水稻。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品种在同一田块相邻排列。每个品种种植667 m2,畦带沟宽1.35 m,畦高0.35 m,采取畦面双行种植,行距0.3 m,株距0.25 m,密度为4 000株/667 m2左右。3个试验点的播种、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栽培措施全部采用当地习贯的盖膜栽培方式进行,并按试验方案统一管理。测产根据田间表现,随机选取3点,经田间实挖,每点实收面积66.7 m2,折算平均值作为产量。

2 试验结果

2.1 产量及商品薯率表现

脱毒兴佳2号于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3 a参加长乐市的马铃薯品种试验,与对照品种脱毒紫花851产量及商品率比较结果列于下表。由表中可见,脱毒兴佳2号3 a 3个试验点的总产量和鲜薯商品率均比对照脱毒紫花851高,尤其是鲜薯商品率比对照平均高出15%以上。2011年,3个试点脱毒兴佳2号平均鲜薯产量2835.5 kg/667 m?,商品率90.9%,比脱毒紫花851增产248.8 kg,商品率增加17个百分点;2012年3个试点脱毒兴佳2号平均鲜薯产量2 928 kg/667 m?,商品率91.4%,比脱毒紫花851增产283.1 kg,商品率增加17.6个百分点;2013年,3个试点脱毒兴佳2号平均鲜薯产量

2 956.5 kg/667m?,商品率91%,比脱毒紫花851增产298.6 kg,商品率增加16.4个百分点。

2.2 特征特性

属中熟品种,冬种出苗至成熟生育期89 d左右,比紫花851早熟7 d左右;株型直立,叶片深绿色,茎绿色,无开花,有落蕾,生长势强,结薯集中,块茎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商品薯率高,植株不抗晚疫病。

3 栽培技术要点

长乐市气候特点是1月份低温、偶有霜冻,2月中旬以后的多低温阴雨天气,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冬播马铃薯覆盖薄膜可明显调节土壤温湿度[1],有利于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且长苗整齐、强壮,可缩短生育期,是长乐市冬播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技术,并已普遍推广应用。

3.1 整地做畦

选择疏松,灌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不宜与烟草、茄科作物和甘薯、胡萝卜等块根作物连作。播种前用旋耕机翻犁破碎土壤,再用整畦机按畦宽1.1 m,沟宽0.25 m,垄高0.35 m的规格起垄,然后人工整地,整成土壤细碎疏松、畦面中凹的垄畦。

3.2 种薯处理

选择健康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薯皮光滑的脱毒种薯,切块大小以20~25 g为宜。为有效防止种薯携带早疫、晚疫、环腐及青枯等病菌,切块时刀片最好用0.1%高锰酸钾或75%酒精间隔消毒,切完的种薯需用58%甲霜灵·锰锌加72%农用硫酸链霉素和滑石粉混合拌种。然后晾干后放在阴凉处待播。

3.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长乐市冬种马铃薯一般在11月中旬开始播种,为夺取高产应尽量抢晴早播。采取畦面双行种植,行距0.3 m,株距0.25 m,密度为4 000株/667 m?左右。播种时种植宜倒放,把芽眼朝下。播种后覆土0.1 m左右,平整畦面,用黑膜进行畦面覆盖,两端用土壤压实。

3.4 田间管理

3.4.1 除草盖膜

为防止畦面孳生杂草,播种复土后盖膜前应进行化学除草,防止草害。可每667 m2用50%乙草胺75~100 mL全田喷雾,施药时要求土壤湿润,田面平整,以提高除草效果。盖膜时要求土地湿润,泥细面平,地膜平贴垄面,膜边用湿土压紧,以提高增温效果,防止大风吹揭地膜。

3.4.2 破膜放苗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最重要的是放苗。出苗期要随时检查,及时放苗,以免幼苗接触地膜烧伤或烫死;并对缺苗穴孔及时补种和移栽,确保苗全苗齐。播种后20~30 d,开始出苗后应及时、多次人工破膜引苗,破膜的口要小,周围用沙土封口。

3.4.3 肥水管理

冬种马铃薯在栽培上应着重采取中期促进、后期保护的措施。肥管上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钾肥”的原则,由于全生育期覆盖黑膜,施肥以基肥为主。马铃薯对钾肥需求量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氮、磷、钾一般为2∶1∶4。翻耕前,施有机肥1 000 kg/667 m2;整畦时,在畦中央开深10 cm左右的小沟施用复合肥60 kg/667m?作基肥。齐苗后追肥采取随灌水追施化肥和叶面喷施的方式,前期用N∶P2O5∶K2O比例22∶7∶12的复合肥20 kg,后期用N∶P2O5∶K2O比例15∶9∶26复合肥40 kg分2次追施化肥[2]。马铃薯忌涝怕旱,水管上应保持土壤湿润。田块表面发“白”干旱,要及时灌水,灌溉采用半沟跑马水法,待土壤湿润后立即排水;春雨季节雨水较多,及时排水。收获前10 d控水,避免造成畸形和裂薯,抢晴收获。

3.5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和中后期的蚜虫,在播种前,可用5%毒死蜱颗粒剂结合基肥施入犁沟后覆土地。出苗后,若发现地下害虫危害可用敌百虫毒饵诱杀或用2.5%溴氰菊脂3 000倍液喷雾,蚜虫可用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2 000~3 000倍液喷雾。病害主要防治在生长中后期易发生的晚疫病,要及时清除晚疫病病株、青枯病病株和环腐病病株;连续5 d以上的雨天,容易发生晚疫病,对晚疫病要以防为主,可在花期用百菌清、科佳、阿米西达或雷多米尔每隔10 d喷1次,连续3~4次对叶背进行喷施。对已发病的田块要在发病初期及早用75%的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叶背进行喷雾,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3~4次。细菌性青枯病、疮痂病可选用可杀得3 000倍液进行防治[3]。

3.6 适时收获

地膜覆盖栽培可比露地栽培提早上市10 d左右。在大多数马铃薯叶片泛黄,表明已经成熟,可选择晴天收获,挖薯时把薯块放在原地稍微晾晒再收起来。

3.7 清除废膜

马铃薯收获后要彻底捡拾旧地膜,净化土壤,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要积极引进和采用光降解和草纤维等农用地膜,可较好地防止农田污染和公害,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汤繁棕,林炳烘. 冬种马铃薯黑膜覆盖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2,(2):16.

[2]王效瑜,金学平,厚俊,等.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19-20.

[3] 林铭钊. 马铃薯福克76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2010,(11):78-80.

(责任编辑:赵中正)

摘 要 2011年、2012年、2013年引进马铃薯新品种脱毒兴佳2号,进行多点、多年比较试验,表现优质、高产、耐热及抗病,同时,表现商品薯率高、芽眼浅、食用品质较好等特征。该品种较适合在福建省长乐市推广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栽培技术;引种表现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4-0-02

福建省长乐市冬种马铃薯在国内具有季节、区位、气候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发展势头看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全市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达3 000 hm2左右。但因推广品种单一、老化,不能适应市场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急需引进推广种植新品种。为此,长乐市自2011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脱毒兴佳2号进行多点、多年比较试验,表现优质、高产、耐热及抗病,同时,表现商品薯率高、芽眼浅、食用品质较好等特点,适合在长乐市推广种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来源

供试马铃薯品种兴佳2号和紫花851均由长乐市种粮大户协会生产服务中心提供,其中兴佳2号是从内蒙古引进,紫花851是从黑龙江引进。

1.2 试验方法

试验安排在长乐文岭镇石壁村、江田镇石门村、古槐镇竹田村进行。其中文岭石壁村沙质壤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灌溉条件好,前茬作物为花生。江田镇石门村和古槐竹田村壤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溉方便,前茬作物为水稻。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品种在同一田块相邻排列。每个品种种植667 m2,畦带沟宽1.35 m,畦高0.35 m,采取畦面双行种植,行距0.3 m,株距0.25 m,密度为4 000株/667 m2左右。3个试验点的播种、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栽培措施全部采用当地习贯的盖膜栽培方式进行,并按试验方案统一管理。测产根据田间表现,随机选取3点,经田间实挖,每点实收面积66.7 m2,折算平均值作为产量。

2 试验结果

2.1 产量及商品薯率表现

脱毒兴佳2号于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3 a参加长乐市的马铃薯品种试验,与对照品种脱毒紫花851产量及商品率比较结果列于下表。由表中可见,脱毒兴佳2号3 a 3个试验点的总产量和鲜薯商品率均比对照脱毒紫花851高,尤其是鲜薯商品率比对照平均高出15%以上。2011年,3个试点脱毒兴佳2号平均鲜薯产量2835.5 kg/667 m?,商品率90.9%,比脱毒紫花851增产248.8 kg,商品率增加17个百分点;2012年3个试点脱毒兴佳2号平均鲜薯产量2 928 kg/667 m?,商品率91.4%,比脱毒紫花851增产283.1 kg,商品率增加17.6个百分点;2013年,3个试点脱毒兴佳2号平均鲜薯产量

2 956.5 kg/667m?,商品率91%,比脱毒紫花851增产298.6 kg,商品率增加16.4个百分点。

2.2 特征特性

属中熟品种,冬种出苗至成熟生育期89 d左右,比紫花851早熟7 d左右;株型直立,叶片深绿色,茎绿色,无开花,有落蕾,生长势强,结薯集中,块茎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商品薯率高,植株不抗晚疫病。

3 栽培技术要点

长乐市气候特点是1月份低温、偶有霜冻,2月中旬以后的多低温阴雨天气,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冬播马铃薯覆盖薄膜可明显调节土壤温湿度[1],有利于促进植株的健壮生长,且长苗整齐、强壮,可缩短生育期,是长乐市冬播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技术,并已普遍推广应用。

3.1 整地做畦

选择疏松,灌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不宜与烟草、茄科作物和甘薯、胡萝卜等块根作物连作。播种前用旋耕机翻犁破碎土壤,再用整畦机按畦宽1.1 m,沟宽0.25 m,垄高0.35 m的规格起垄,然后人工整地,整成土壤细碎疏松、畦面中凹的垄畦。

3.2 种薯处理

选择健康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薯皮光滑的脱毒种薯,切块大小以20~25 g为宜。为有效防止种薯携带早疫、晚疫、环腐及青枯等病菌,切块时刀片最好用0.1%高锰酸钾或75%酒精间隔消毒,切完的种薯需用58%甲霜灵·锰锌加72%农用硫酸链霉素和滑石粉混合拌种。然后晾干后放在阴凉处待播。

3.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长乐市冬种马铃薯一般在11月中旬开始播种,为夺取高产应尽量抢晴早播。采取畦面双行种植,行距0.3 m,株距0.25 m,密度为4 000株/667 m?左右。播种时种植宜倒放,把芽眼朝下。播种后覆土0.1 m左右,平整畦面,用黑膜进行畦面覆盖,两端用土壤压实。

3.4 田间管理

3.4.1 除草盖膜

为防止畦面孳生杂草,播种复土后盖膜前应进行化学除草,防止草害。可每667 m2用50%乙草胺75~100 mL全田喷雾,施药时要求土壤湿润,田面平整,以提高除草效果。盖膜时要求土地湿润,泥细面平,地膜平贴垄面,膜边用湿土压紧,以提高增温效果,防止大风吹揭地膜。

3.4.2 破膜放苗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最重要的是放苗。出苗期要随时检查,及时放苗,以免幼苗接触地膜烧伤或烫死;并对缺苗穴孔及时补种和移栽,确保苗全苗齐。播种后20~30 d,开始出苗后应及时、多次人工破膜引苗,破膜的口要小,周围用沙土封口。

3.4.3 肥水管理

冬种马铃薯在栽培上应着重采取中期促进、后期保护的措施。肥管上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钾肥”的原则,由于全生育期覆盖黑膜,施肥以基肥为主。马铃薯对钾肥需求量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氮、磷、钾一般为2∶1∶4。翻耕前,施有机肥1 000 kg/667 m2;整畦时,在畦中央开深10 cm左右的小沟施用复合肥60 kg/667m?作基肥。齐苗后追肥采取随灌水追施化肥和叶面喷施的方式,前期用N∶P2O5∶K2O比例22∶7∶12的复合肥20 kg,后期用N∶P2O5∶K2O比例15∶9∶26复合肥40 kg分2次追施化肥[2]。马铃薯忌涝怕旱,水管上应保持土壤湿润。田块表面发“白”干旱,要及时灌水,灌溉采用半沟跑马水法,待土壤湿润后立即排水;春雨季节雨水较多,及时排水。收获前10 d控水,避免造成畸形和裂薯,抢晴收获。

3.5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和中后期的蚜虫,在播种前,可用5%毒死蜱颗粒剂结合基肥施入犁沟后覆土地。出苗后,若发现地下害虫危害可用敌百虫毒饵诱杀或用2.5%溴氰菊脂3 000倍液喷雾,蚜虫可用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2 000~3 000倍液喷雾。病害主要防治在生长中后期易发生的晚疫病,要及时清除晚疫病病株、青枯病病株和环腐病病株;连续5 d以上的雨天,容易发生晚疫病,对晚疫病要以防为主,可在花期用百菌清、科佳、阿米西达或雷多米尔每隔10 d喷1次,连续3~4次对叶背进行喷施。对已发病的田块要在发病初期及早用75%的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叶背进行喷雾,每隔7 d喷施1次,连续3~4次。细菌性青枯病、疮痂病可选用可杀得3 000倍液进行防治[3]。

3.6 适时收获

地膜覆盖栽培可比露地栽培提早上市10 d左右。在大多数马铃薯叶片泛黄,表明已经成熟,可选择晴天收获,挖薯时把薯块放在原地稍微晾晒再收起来。

3.7 清除废膜

马铃薯收获后要彻底捡拾旧地膜,净化土壤,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要积极引进和采用光降解和草纤维等农用地膜,可较好地防止农田污染和公害,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汤繁棕,林炳烘. 冬种马铃薯黑膜覆盖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2,(2):16.

[2]王效瑜,金学平,厚俊,等. 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19-20.

[3] 林铭钊. 马铃薯福克76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2010,(11):78-80.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新品种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有功劳
看禾选种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马铃薯主粮化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新品种信息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