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眼中的“长剑”10巡航导弹

2014-11-03 01:36郭恒毅
兵器知识 2014年2期
关键词:长剑巡航导弹弹道导弹

郭恒毅

[编者按]2013年10月,我国高调宣布三大舰队开赴西太平洋之后,央视在报道二炮机关转变作风时首次播出了陆基版“长剑”10巡航导弹发射的画面,也让公众看到了“长剑”10的真容。对于“长剑”10巡航导弹,人们在好奇之余,更多的是对它的种种猜测,还有资深军迷根据国内外公开资料,对“长剑”10进行了一些分析和评论。本刊刊登此文只为与广大读者交流与探讨,并不代表本刊观点。

“长剑”10?“东海”10?

神秘的“东海”10我国发展巡航导弹的传闻已久,但早期传闻最终都被证实只是航空靶机,真正被国内外称为巡航导弹的应当是“东海”10,这一名称可能与发展时期的大背景有关。当时军事准备主要针对台独势力,因此武器主要作战环境应该是在台海,这一名称也就不足为奇了。外媒宣称,1996年以后台海的危机局势,促使中国在1998年前后开始发展巡航导弹,并在2004年完成全尺寸工程飞行试验。

英国《简氏导弹和火箭》杂志曾报道,我国在2004年9月份成功试射了第一枚新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代号DH-10或“东海”10。研制单位应该是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该院院长在2011年9月的50周年成立大会上透露,该院自主研制生产了10余系列30多种型号飞航导弹,包括我国第一型岸舰导弹、第一型空舰导弹、第一型超音速飞航导弹、第一型固体多用途反舰导弹、第一型潜射反舰导弹、第一型中程反舰导弹、第一型巡航导弹等。

应该说,我国巡航导弹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2009年北京航展上,中航集团曾展出一款“小巧”的发动机WS500。中航展台技术人员称,该发动机研制始于2003年6月,从图纸设计到零部件生产以至最终完成整机总装,只用了16个月,创造了在国产发动机型号研制历史上用时最短的新纪录。2009年国庆大阅兵中,曾出现被称为“长剑”10巡航导弹的16辆发射车,共计48枚导弹。可见这时该弹已服役,以此估计其发展用时不到8年,而美国“战斧”巡航导弹从1971年立项到1982年服役总共用时11年。

阅兵中的“长剑”10本世纪之初关于我国巡航导弹的传闻不绝于耳。例如,美国国防部2008年度《中国军力报告》评估,“解放军正在获取大量高精度巡航导弹,如中国自主生产的陆基发射型DH-10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报告估计,中国已经部署了50到250枚DH-10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以及20至30套发射装置。这一时期始终没有公开影像资料,直到2009年建国60周年阅兵,我国巡航导弹终于惊鸿天下,但在阅兵解说中明确将该型导弹称为“长剑”10。外界估计,从名称上可以看出,在2008年该型导弹技术指标被调整,并以陆基巡航导弹为发展方向,主要作战意图已经从应对台海危机,转变到了应对更广泛的威胁。

此后,“长剑”10就成了美国每年《中国军力报告》和《核武器手册》中固定的阐述对象,关于其射程从2 000千米缩短到了1500千米,发射方式也从陆基发展为潜射、空射和舰射等多种方式。

渐露峥嵘的“长剑”系列 自2009年阅兵闪亮登场后,“长剑”10始终停留在国外的研究报告中,在国内几乎销声匿迹。直到2013年10月,央视才再次出现“长剑”10的报道,而且首次公开了其发射的场景。此外,通常一款新型武器的公开披露意味着更新型武器已经出现。实际上,从各种报道和分析来看,在过去的5年间,“长剑”巡航导弹已经发展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武器家族。2013年7月初,美国国防部所属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发布的2013年版《弹道导弹及巡航导弹威胁报告》不但证实了“长剑”10巡航导弹的存在,而且认为我国正在发展空射、潜射和舰射等型号的“长剑”系列导弹。2012年7月,俄罗斯军事工业综合体报道,互联网上的照片显示,中国已研制出了舰载型CJ-10“长剑”远程巡航导弹,并已将其安装到891号试验舰上进行测试。此外,美国国防部证实,“中国正在升级其空军的轰6轰炸机群,新改进的轰6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将携带新型远程巡航导弹”。

2012年5月,日本《外交家》杂志指出,中国巡航导弹的远射程使“中国拥有在近岸打击第一岛链之内所有目标的能力”,未来一旦爆发冲突,将能有效阻止美日介入,是解放军的反介入“杀手锏”。

何优?何长?

从2009年阅兵公布的情况看,“长剑”10由中国制造的8x8发射车运载,每车配备三个矩形发射筒。综合外媒分析,该犁导弹弹长8.3米,弹重2.5吨,直径0.68米,巡航高度50~150米,最大巡航速度0.75马赫,有效载荷300~500千克;发射方式采用三联装地面机动发射,制导方式为惯性+卫星制导,有效射程1500~2000千米。

射程关于“长剑”10的射程众说纷纭,从1000千米到2500千米不等,不过从战略需求和部署地域来看,该型导弹射程应该在1500千米左右。美国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罗杰.克里夫在日本《外交家》杂志2012年5月发表的《其它的中国导弹威胁》一文中称:长期以来,大型涡轮风扇发动机一直是中国的一大技术瓶颈,但足够大部分导弹使用的小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并不是问题。借助现有发动机,“长剑”10目前的射程可达1500~2000千米,性能表现“已经不错”。从2009年北京航展上展出的WS500发动机情况看,我国已经掌握小型涡扇发动机技术,量产不成问题。经过这些年的改进,巡航导弹发动机最头疼的耐久性和可靠性问题也已解决。

当然,“长剑”10和“战斧”等大多数巡航导弹一样,其较大的飞行距离和较为精确的末端攻击精度都是用较低的飞行速度换取的。由于是亚音速,导弹在攻击1500千米以上距离的目标时,飞行时间达到1个多小时,在发射、爬升、再降低贴地面或海面飞行时,一旦被发现,现代的普通战斗机也能追上击毁。据称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英国共发射1000多枚巡航导弹,被南联盟军队击落328枚,拦截成功率达30%。所以美国在使用此类武器时,对没有良好雷达系统的国家自然无需顾忌直接攻击,而对有良好防空系统的国家,首先要打掉该国的雷达和指挥系统,然后才能自如地使用。endprint

制导方式制导系统是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研制中最具挑战性的一个项目。外界关于“长剑”10制导方式的意见较为一致。美国2049项目研究所在2009年国庆阅兵后刊发的兰-伊斯顿研究员的一份报告称,DH-10A的圆概率误差不到10米,采用惯性导航、GPS以及地形匹配联合制导。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专文称,中国将需要精确的地形信息数据库,用来开展地形匹配制导技术的研发。但是,地形匹配技术很可能不太适应诸如南中国海这样只有少量导航参照点的地区,因此可能会在初始制导时使用GPS,随后再配以地形匹配制导。此外,采用GPS系统提供的非加密民用信号很容易使作战区受到干扰,中国巡航导弹还需使用惯性导航系统才能找到目标,但精确性会大打折扣。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迅速,通过“北斗”系统进行中段制导后,“长剑”10能完成跨海远距奔袭任务,可对远海目标实施突击。

关于“长剑”10的打击精度仍没有确切的说法。国外媒体早年曾认为该弹的命中误差至少在200米左右。但从我国公开的影像资料来看,经过长途飞行的“长剑”10直接命中目标建筑的十字靶心,显示其打击精度或许更高,圆概率误差在20~50米左右。

弹头多家国外媒体称,“长剑”10有4种不同的弹头可供使用:一种是重达500千克的重型弹头,另外3种分别是350千克的高爆弹、子母弹和钻地弹。这一说法实际是根据国外同类武器推测而来的,不过这些弹头在二炮部队的战役战术导弹上已经装备,因此装备“长剑”10导弹似乎理所当然。实际上500千克的载荷可以装配包括核弹头在内的几乎所有类型弹头,其威力足够大。

从网络上流传的视频看,该型导弹虽然攻击准确,但采用的是攻击角较小的水平攻击方式,限制了攻击目标的类型和方式。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发了大俯冲攻击技术,即在接近目标时,导弹大幅度跃起,从上而下攻击目标。美国“战术战斧”(Block4)在接近目标时,即可根据目标特点选择直接平射或爬升后垂直攻击。它甚至为达到最大撞击速度,在导弹进入飞行末段时,还可抛掉弹翼。印度“布拉莫斯”导弹在接近目标时也可先爬升到弹道最高点,再以极高速度俯冲攻击,攻击目标就如同“闪电劈断丛林里的一棵树”。

发射方式目前外界报道,“长剑”10已经发展了空射、舰射等发射方式,使其成为我国未来作战的主战武器,也使其从二炮部队蜕变为三军通用的武器。但“长剑”10导弹弹径超过0.6米,无法利用现有的533毫米标准鱼雷发射管发射。如果要发展潜射或舰射型,就必须发展专用的发射系统,或对舰艇、潜艇发射装置进行改造,因此“长剑”10首先发展了对载机空间限制并不严格的外挂型空射方式。如何用?怎么用?

美国著名智库2049项目研究所曾撰文称,二炮部队至少已组建了4个可以进行陆上机动作战的“长剑”10导弹旅,主要针对东北亚、东海及南海作战方向。

“定点清除”应该说,“长剑”10的服役大大提升了解放军远程常规精确打击能力。长期以来,二炮一直是我军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远程常规精确打击力量。以前二炮部队只装备弹道导弹。弹道导弹虽然具有速度快、突防能力强等优点,但作为精确打击手段,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发射速度相对较慢,攻击精度不够理想,飞行弹道呆板。而“长剑”10服役后,可以和二炮现有的近中远程常规弹道导弹形成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优长,使我军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美国2049项目研究所执行主任马克·斯托克斯称,“长剑”10对美国的陆基空军力量,以及其它固定目标如后勤和通信设施将是最致命的威胁,在与弹道导弹和飞机的配合中,该弹将会发挥最大效用。例如,在攻击一处空军基地时,弹道导弹可以用来破坏跑道和摧毁没有保护的飞机,不过要摧毁混凝土掩体内的飞机或其它“点”目标(如战地指挥所、通信设施),则需要更精确、更有可能直接击中目标的武器,例如由战机发射的精确制导炸弹或巡航导弹。

防空压制的“开路先锋” 由于巡航导弹是自主飞行,不会危及发射人员的安全,因此先期使用巡航导弹实施饱和攻击,就可在无重大损失的情况下重创或瘫痪敌防空系统和C31系统,为后续飞机空袭创造较为安全的作战环境。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发射“战斧”巡航导弹288枚,其中64%是在头两天发射的。在1998年的“沙漠之狐”行动中,美英首先从飞机和舰艇上向伊拉克境内的目标发射了大约200枚“战斧”,第二轮攻击则主要使用作战飞机实施空袭。可见,虽然巡航导弹单位成本较高,但其射程远、无人驾驶的优点尚无其它兵器可以替代。

在未来可能的东海冲突中,“长剑”10也将担负首轮打击及对敌防空系统进行压制的任务。据一位前美国国防情报局官员透露,“长剑”10巡航导弹项目是对区域安全的一项“极大威胁”。他指出,尽管美国在研发众多防御系统应对中国的巡航导弹,但是中国导弹的建造规模“可能意味着他们未来可以压制我们的防御系统”。2012年8月,日本《外交学者》杂志推测,中国海军正在测试一款对地攻击巡航导弹,其发射装置与中国052C驱逐舰上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的发射装置相似。对于东亚美军来说,关岛基地和冲绳基地都是重要的部署节点。解放军用于威慑东亚美军基地的传统力量是二炮的弹道导弹,这也是美国极力在东亚地区构建反导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解放军的“反介入”火力早现多样化趋势,重型远程战机和海上攻陆巡航导弹加上弹道导弹,形成了陆海空三重火力网。引发美军恐慌的是由于长期认为远离战场,“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大多数基地几乎没有任何掩蔽设施”。以驻日美军嘉手纳空军基地为例,该基地总共只有15个飞机掩体,最多只能容纳30架飞机。而设在冲绳的普天间航空基地更是连一座机库都没有。此外,横田空军基地、岩国陆战队航空基地和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都没有有效的飞机掩体工事。

后方突袭的“左右勾拳”对于东海岛屿和陆上目标,“长剑”10巡航导弹有着其它导弹无法达成的独特作用,可以利用航迹灵活可控的特点,采用“勾拳”战术打击传统弹道导弹无法打击的重要目标。美军国防情报官员称,从许多方面看,因巡航导弹的多功能特性,在任何台海冲突想定中,巡航导弹所形成的威胁都要大于近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可由混合犁移动平台发射,还能围绕山脉飞行以便击中台湾岛东部沿海的重要目标,如花莲空军基地(该基地存放着台空军大部分先进战机)内通往地下机库的大门等。鉴于台湾地区的多山地形以及弹道的固有限制,大陆的近程弹道导弹很难击中诸如此类的重要目标。他还表示,具备亚音速巡航及超音速末段飞行能力的隐身巡航导弹可能会成为台湾地区防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而这可能正是“长剑”10之后下一代导弹的特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剑巡航导弹弹道导弹
凛凛“长剑”倚天门
二泉映月 [外一首]
向飞鱼学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