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 包容 互补

2014-11-03 11:22彭根发
小演奏家 2014年7期
关键词:红歌歌坛流行歌曲

彭根发

2014年春节晚会上一首故事片《英雄儿女》的插曲《英雄赞歌》,引发了该不该继续唱红歌的争议,继而,河清先生在2014年2月13日的《环球时报》上发表了《红歌应该继续唱》的文章,由此将这场争议引向深入。

在歌曲领域有许多概念是约定俗成的,这种概念的提出并非经过深思熟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如红色歌曲、黄色歌曲、形象歌曲、严肃音乐等等,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意义或随机性的称谓。按照河清先生的说法:“所谓红歌,即红色歌曲,是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这一类歌曲正如作家梁晓声先生所说:“不是文化的索引,便是时代的伴唱。”它们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进程中无疑是要继续唱的,这既是文化的使然,也是时代的需要。从整体上说,它们在当今歌坛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多元化歌坛中重要的一元,当它们与多样化的歌曲互补时,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歌曲文化的需求。

在此,还需廓清两个问题:一是河清先生文中认为红歌是相对于流行歌曲而言的,这一概念应当说不能成立。即便我们认同河清先生提出的红歌的概念,流行歌曲中仍有许多在群众中广为传唱的爱国主义歌曲,如《我的中国心》《红旗飘飘》《十月,是你的生日》等等,红歌中应当包含这些流行歌曲,而不是与其相对。

二是河清先生认为,现在的歌曲多是靡靡之音。首先我们要搞清什么样的歌曲是靡靡之音。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的释义,靡靡之音是指颓废淫荡、低级趣味的乐曲。显然,在当今的流行歌曲中,并非都是这样的歌曲。诚然,如今的爱情歌曲是多了些,但也并非颓废淫荡、低级趣味,爱情是文艺永恒的题材,是流行歌曲的重要内容,只是我们希望这类歌曲格调高些,艺术性强些。时代不同,对靡靡之音的理解也不同。孔夫子时代“恶郑声”,认为郑地的民间小调是淫邪之声,只有雅乐是高尚正统的;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流行的“时代曲”一概斥之为靡靡之音,到了改革开放后重新审视流行音乐,则认为此“时代曲”乃我国流行音乐的鼻祖。于是,对邓丽君的歌曲也能平心静气地接受,并分析其艺术上的得失;李谷一在演唱《乡恋》时运用的气声也终被接受,《乡恋》得以回响在歌坛。因此,我们不能再不加分析地对某些歌曲加上靡靡之音的指责,历史的经验应当吸取。

我们希望当今的歌坛既有阳刚的激情,又有优美的抒情;既有高昂的主旋律,又有丰富的和声与复调,一个多元、包容、互补、色彩纷呈的歌坛是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

猜你喜欢
红歌歌坛流行歌曲
我们的队史会唱歌
中小学音乐红歌教学的德育价值与实现路径
左手右手一起抓
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
新晋网红,竟是一只因贩毒判刑5年的鹦鹉
乐满世界
永远的红歌
架起流行歌曲与严肃音乐的桥梁
浅谈流行歌曲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