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为何选择泉州作为唯一地方样板

2014-11-03 15:55王道军
西部大开发 2014年9期
关键词:泉州市中国工程院泉州

王道军

编者按:

“500强亏损榜”,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最新缩影。近日,有媒体统计,“世界500强”榜单中一共有50家公司在2013年出现亏损,其中中国独占16席,且全被国企所包揽,“遥遥领先”美国4席。这16家营业收入方面的“巨人”,却成为利润和效益方面的“矮子”,亏损总额高达377亿元。

综合多方信息得知,决策者有意设计一个名为“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规划。这将是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其基本思路是,借助两个IT的结合(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中国制造业现状,令中国到2025年跻身现代工业强国之列。而泉州,则已被中国工程院列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

一个需要动员全国力量来做的大战略——“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要正在酝酿中。这次,福建省泉州市抢占了先机。

今年7月,中国工程院决定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组织院士、专家帮助编制《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及2020行动计划》。

从泉州市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中国工程院相关专家组已形成了“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及2020行动计划”的初步框架,其中包括《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提升质量品牌专项行动计划》、《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等三个专项行动计划,相关文件正在具体细化。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的顶层设计。决策者希望,中国能借此规划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路线图。

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泉州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透露,“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要正在制定,参与者包括中国工程院、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预计明年完成。周济当时提出,“这是一个大战略,需要动员全国的力量来做好。”

泉州的机缘:“数控一代”示范工程

而眼下,泉州市乃至福建省已经动员起来。

“泉州制造2025”总的目标已经敲定:至2025年,将泉州建成世界知名的制造业研发和生产基地,进入中国制造业十强城市之列。

“周济院长今年十月还会再次来泉州听取相关意见,福建省省长苏树林也将出席相关会议。”知情人士说。

泉州市科技开发中心副主任邱强攀透露,今年以来,周济已经多次到泉州考察。几次调研,中国工程院分组考察了泉州50多家重点企业,涉及纺织服装、鞋业、建筑建材、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艺制品等产业领域;前后召开企业座谈会和专题讨论会10多场,其中周济自己开了4场专题座谈会。

中国工程院为何选择泉州?

泉州市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机缘来自泉州“数控一代”示范工程。

所谓“数控一代”,就是把数控技术及产品与各行各业的机械设备融合,集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实现机械设备的数字化控制,从而引发机械产品本身内涵发生根本性变化。2012年,科技部牵头,联合工信部、中国工程院等部门,正式启动了“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两年来,该工程已在纺织、印刷、轻工、建材等多个行业,以及广东、湖北等多个省市展开示范。

据邱强攀透露,2013年11月,周济率领“数控一代”专家国家组,会同福建省副省长洪捷序,在福州主持召开“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座谈会。也就是在那个会上,福建省政府要求各地抓住机遇,组织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

“此后,泉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示范工程相关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纺织鞋服机械、数控机床及机器人、建材机械等三个主攻方向,组织了百个示范项目和百家示范企业,带动研发投入10亿元。”邱强攀说。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两次批示

记者获悉,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后至少两次就这一工作批示。7月3日,尤权在泉州相关工作汇报材料上批示,“要借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之机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7月25日,其又在《八闽快讯》专报件上刊发的《泉州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情况和建议》中批示,“全省首先是泉州要抢抓机遇全面推进这项工作”。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福建省科技厅正组织帮助泉州市向科技部申报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启动了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并为此给予1000万元资金支持。

“明年,国家‘数控一代全国现场会将在泉州举行。”知情人士说。

按计划,泉州争取10月份之前,以省政府名义下发支持推进泉州“数控一代”、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此外,泉州正在筹备推动一批“数控一代”示范企业建成“机器换工”示范项目——10月份之前,依托黑金刚公司建立制鞋智能化生产过程,依托瑜鼎公司建立机器人水暖抛磨柔性生产线,依托力达公司建立餐具自动化生产线等。

以上种种,最终促成中国工程院作出决定。知情人士说,中国工程院在全国各地调研比较,认为泉州作为制造业大市,产业门类多、规模总量大,又鉴于泉州在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方面的进展,所以才决定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版和实践范例。

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统计数据,2013年,泉州全市生产总值5218亿元,经济总量连续15年居福建省首位,占福建省的1/4强;工业总产值超万亿元。

从产业上看,制造业占泉州GDP(本地生产总值)比例超过50%,产业集群效应已现——当地的石化、纺织服装、鞋业产值超千亿元,装备制造、建筑建材、食品饮料业产值超500亿元;光上市企业就有86家。

未来中国制造的模样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泉州已经初步锁定“泉州制造2025”规划三大重点:智能制造,质量品牌提升和服务型制造。

而中国工程院也已形成了《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及2020行动计划》的初步框架,这一路线图包括智能制造、提升质量品牌、发展服务型制造三个专项行动计划。

编制“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要这一战略建议,由中国工程院去年年底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中国工程院建议,“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要的核心应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主线应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

中国工程院同时建议推行8项优先行动计划,具体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结构优化,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服务型制造业等。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就他所知,《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及2020行动计划》不是研究报告,而是发展纲领性文件。不是对泉州产业逐一做分析,逐一做规划,而是聚焦于科技创新,主题为:泉州制造如何走向泉州智造;泉州制造如何转型升级;对接中国制造2025,泉州作为区域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需要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承担什么任务。

记者获得的一份《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对泉州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

该纲要认为,“泉州制造业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2013年,泉州拥有淘宝网店10万余家,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比2012年增长60%。

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泉州多数传统产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此外,创新能力不强,泉州制造业尚未形成完备的创新体系。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不但投入研发的资金较少,也缺少自己的研发团队。

解决问题的路径何在?

知情人士告记者,泉州敲定的优先行动是,以品牌为引领,提升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提出,要把提升质量和品牌的档次作为实现“泉州制造2025”宏伟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引导企业开展品牌体系建设,提高品牌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质量管理创新,提高品牌产品的质量水平,打造国际品牌,使“品牌之都”泉州的制造业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此外,用数字化智能化装备改造提升生产过程,也被提到重要位置。

《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立足点,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泉州制造业各领域的融合渗透。在泉州“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工作基础上,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逐步将泉州制造业推向“智能一代”。

智能制造、提升质量品牌、发展服务型制造等三个专项规划,也各有侧重。

比如“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目前已经敲定了多项技术攻关方向。据记者统计,主要包括终端产品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智能卫浴、智能机械-化工类、挖掘类、智能鞋),制造工艺智能化技术(如磨抛机器人),制造装备智能化技术(如专用数控设备)。

操作层面,泉州敲定了智能制造单元技术、智能制造车间技术、智能制造工厂技术等攻关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专项规划还阐述了规划方对于智能制造的理解。规划方认为,智能制造的内涵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泛在感知条件下的信息化制造。

具体而言就是,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使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过程技术深度融合集成。

“其特征是:具有学习、预测、决策与自主调整优化能力,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报告提出。

“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提出,在产业分工中,泉州制造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或装配活动,产品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较低。产能过剩、产业发展同质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生产成本高、产业集群关联度较差、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逐渐产生。

为此,泉州规划,到2020年,选择重点产业有条件的2-3家典型企业,其他产业各选择一个骨干企业,作为示范点,开展服务型制造转型示范,实现企业利润增长30%以上,形成可复制的转型模式。

具体操作层面的做法包括: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完善公共服务公台建设、推动主辅分离与外包业态发展等。

“提升质量品牌专项行动计划”认为,泉州制造业中,除了服装、制鞋、食品等传统制造业的品牌建设取得成效,其它制造业的品牌建设仍相对滞后,缺乏品牌的长远规划。名牌企业的规模小,品牌营销手段单一,创新能力差,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牌企业整体实力较弱。

在这方面,泉州强调的是质量建设,具体而言就是,围绕建设泉州“品质之城,品牌之都”的战略目标,发挥质量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落实企业主体质量责任,坚持政府质量监督指导。

比如,在传统优势产业(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机械制造)方面,泉州计划完善纺织鞋服、食品饮料、建筑建材、工艺制品标准体系,形成产业链技术标准联盟。报告同时提出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管理人员接受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和管理体系培训的比例,以及一线员工掌握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比例。

猜你喜欢
泉州市中国工程院泉州
你要去泉州吗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福建泉州推进与印度金奈建立友城关系
直面高考 我行我“数”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的讨论
记录院士人生,展现院士风范,传承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