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红 刘威
2011年10月教育部明确提出,2020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教体系,并启动了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的制定工作。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确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改革创新,抓好工作落实,提升基础能力,促进协调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身为高职教师更应该在实践改革中不断反思如何能更好地改革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借鉴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参与北京市教委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相关课题的实践经验,构建了基于能力矩阵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该方法是在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和分级制改革的实践基础上,通过构建能力矩阵,引导和帮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估,清晰记录学生能力成长曲线,以达到切实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目的。
目前,高职院校深入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四位一体教学”和借鉴CDIO理念教学等。但是,这些改革和创新都更关注“教”的方法,忽略了教学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应当从“教”的目的、环境、对象、方法、环节设计和反馈等方面系统化思考问题,努力将教师被动地“教”转变为学生主动地“学”,在激发学生自我学习潜能的同时,达到教学相长的螺旋上升式的良性循环。笔者通过不断改革实践,构建了基于能力矩阵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总体框架如下:
“教”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学生一就业就能让企业觉得有价值的前提是学生具备企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养。因此,首先需要充分调研所教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通过详细分析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得出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规范、操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营造出模拟企业实际岗位工作环境的学习环境。教师只有明确社会对学生的具体需求,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从细节向企业的真实工作靠拢,学生才能真正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真正融入学习当中并期望学习能为自己的未来创造可观的产出。
通过对职业规范和岗位能力体系的分析梳理,在明确教学最终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理论课程体系重新规划教学体系,注重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强调将相应的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形成独特的模式和运行机制。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借鉴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分析研究岗位独立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并结合六个步骤所需学习的理论知识,构建行动导向的教学领域替代传统的教学大纲,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岗位的工作场景和工作内容,细化出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情境下需完成的若干教学任务,以形成完整的行动导向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对“教”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设计,以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将教学环境、教学用具和教学组织模式等进行改革创新,尽量将企业的工作模式和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如将团队工作模式、早晚学习总结会模式和工作日志模式等引入日常教学环节中。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传统的教学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培养学生,已完全不能适应目前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随着我国家庭人口结构的倒金字塔式变化,学生的自我性和叛逆性越来越强,学生的个性化对传统的课堂、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能够吸引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已非传统教学方式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不能只简单地将学习目标确立即可,还应当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将学习目标划分等级,对教学体系形成详细的能力目标等级矩阵。如下图所示,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领域的能力等级矩阵为例,能力等级矩阵最左侧为教师确定的能力目标,其中又分为技能目标、社会能力目标和发展能力目标三个维度。技能目标为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明确学生的实操能力所需达到的水平;社会目标为学生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等职业规范和素养相关的能力目标;发展能力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道德规范等个人综合素养的能力目标。现代化的职业人才需要具备这几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领域的能力等级矩阵
只确定能力目标是不够的,能力等级矩阵的根本特性在于对教学领域中所需的每个能力目标划分不同的等级,一般划分为A1~C2共六个等级,分别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创造和评价。每个等级目标有已达到相应能力等级的目标动词,如找到、演示、解释、对比、图解、应用、设计结构、分类、测试、创建和评价等。
六个能力等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体现出能力水平的发展阶段,教师可根据自己所讲授教学领域的具体能力目标和知识结构,结合目标动词制作相应的能力矩阵表,细化说明能力达到相应等级的标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能力矩阵表评估个人当前的能力水平,确立下阶段个人需达到的能力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基于能力矩阵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首先,在教学初,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能力矩阵表,然后结合学生能力测试的结果,和学生一起分析学生能力水平现状,并在能力矩阵表上标记学生能力的起始位置;其次,教师帮助学生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和想达到的能力目标制订自主学习计划;再次,学生围绕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根据自己设定的目标选择教学任务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到设计不同能力等级的教学任务和辅助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作用;最后,学生提交学习成果和过程证明,并进行成果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在能力矩阵表中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学生当前达到的能力目标等级。
通过能力矩阵表中能力标记的前后变化教师就能够直观看到学生能力增长变化情况,记录每位学生的能力增长曲线,使“教”的反馈更加真实有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的能力状况以及与其他人的差异,激发学生进一步挑战自我、不断学习成长的兴趣和动力,使得学习呈现不断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未来岗位的预期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结合教师提供的能力目标等级矩阵,更加清晰明确地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完成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任务。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增强。通过设计全面系统化的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将具体的知识点与未来实际的工作相结合、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作用,明确了所需达到的能力目标,明确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和现实意义,激发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显著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参与度明显提高。
2.学生个性化得到重视,个人潜能得到激发。通过设计细致详尽的能力等级矩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能力的自我评估和学习的自我规划,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差异化教学,应用能力等级矩阵评估学生的能力增长,使得学生感受到对自我的充分重视和关注,激发了学生的个人潜能,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很多学生甚至打破了教师的原有认知,让教师看到了学生不同的潜质,从而促使教师更努力地指导学生,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态势。
3.教师的创造性得到充分释放。基于能力矩阵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促使教师深入研究教学领域的能力目标体系和知识结构,为教师提供了教学领域和教学步骤,以及根据学生状况自主构建的创新空间,促使教师更加深入了解企业了解社会,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完全融合,使教师能够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入到学生中间,变“讲授”为“指导”,拥有了更灵活更贴近学生的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实时沟通,使教师在更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基于能力矩阵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还有很多可创新的空间。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接受该教学体系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自我学习能力需要耐心引导和不断激发;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班级人数较多,引入差异化的能力等级矩阵对教师的能力和精力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学校从班级管理模式上给予支持,推行小班制管理,或者学校鼓励教师以专业团队的形式进行日常教学。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
综上所述,构建基于能力矩阵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既从“教”的角度又从“学”的角度深入思考如何能够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效果、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教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作为高职教师,必须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深化教学改革,学习各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全面推进我国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