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

2014-11-02 09:22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期
关键词:面神经例数针灸

童 兵

(监利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湖北 监利 433300)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是由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该病的发病季节多在冬春或秋冬转季期间,若不进行及时、有效治疗,极易导致面神经痉挛、面瘫以及面部肌肉联带运动等并发症出现,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分析在面神经麻痹临床上采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的效果,我院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5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73岁,平均年龄为(37.5±3.5)岁,病程1~10天,平均病程为(5.5±0.5)天。另外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5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为(38.2±3.5)岁,病程1~10 天,平均病程为(5.6 ±0.5)天。所有患者均符合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排除颅内感染、脑肿瘤、脑血管病、颅脑外伤等合并面神经麻痹者。其中轻度面瘫44例,重度面瘫5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给予100mg的维生素B1与100mg的维生素B12进行肌肉注射,1次/天,治疗10天后换呋喃硫胺进行口服治疗,3次/天,50mg/次,连续用药10天;同时给予泼尼松口服治疗,1次/天,30mg/次,连续用药3天;且给予地巴唑口服治疗,3次/天,10mg/次,连续服用2~4周。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安排患者坐在镜前进行患侧的表情肌肉训练,引导患者作吹口哨、闭目、挤鼻、翘口角、拉下颌、露笑容、鼓腮、吸吮及示齿等动作,对于无力的面部肌肉用手指帮助练习,当肌力达到I~Ⅲ级可自主连续,当肌力达到Ⅳ级可用手指肌肉施加一定的压力。每组肌肉每次的收缩时间为2s,连续收缩5次。训练应按照一定的节奏或频率进行,每个动作重复20~30次,2次/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配合针灸治疗,针灸以局部与远端取穴为主,取人中与患侧牵正、太阳、地仓、阳白、下关、睛明、颊车等,健侧合谷,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等。采用30号的1寸毫针平刺0.3~1寸,治疗早期采用泻法,7天后采用补法,并加入艾条灸,留针0.5h,患者能感受到局部出现温热舒适感。针灸治疗1次/天,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3天,而针灸治疗与康复功能锻炼应同步进行。

1.3 疗效判定

给予House-Brackman分级量表(H-B分级),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定。①痊愈:患者面部各部位的功能恢复正常,H-B分级为I级;②显效:患者在静止时的面部对称,肌肉张力均匀对称,肌力均等,额纹对称良好,稍用力可闭合眼睛,口轻度对称较差,H-B分级为Ⅱ级;③有效:患者在静止时的面部对称,肌肉张力均匀对称,上额稍微运动,额纹对称较差,需用力采用闭合眼睛,口角略显下垂,H-B分级为Ⅲ级;④无效:患者在静止时的面部对称较差,上额无运动,肌肉张力不对称,肌力不均等,额纹对称较差,用力也无法完全闭合眼睛,口角不对称,H-B分级为Ⅳ~Ⅵ级。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研究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对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还未明确,由于该病在发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及外、耳廓疱疹等症状,因此被多数人认为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关。该病的早期病理为面神经水肿,也就是神经失用、神经断伤及轴突断伤等。当面神经出现受损之后,其病理改变的主要特征就是神经内压变化。孙涛认为,由于面神经内压的升高与神经水肿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对该病采取综合性的早期治疗,以将局部水肿及时消除,从而降低面神经的受损程度。该病在神经内科中,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及抗病毒药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面神经麻痹主要是由正气亏虚、外邪侵袭面部筋脉,引起面部气血阻滞,静脉缓纵难收,导致患者面部患侧出现筋脉弛缓,而健侧正常,从而出现口眼歪斜的现象。针灸经络理论表明:面部为手足阳明经循行之处,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而合谷、足三里分别为手足阳明经原穴、合穴,为经气隆盛之处。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疗法对其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灸。而通过针灸治疗,能直接作用在患者的患处,能有效刺激患者面部的神经颅外段,改善患者的面神经血液循环,从而起到消除水肿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改善神经营养及促进神经组织的代谢作用,并能提高神经兴奋性与肌纤维收缩性,促进受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在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功能训练,通过对肌肉的训练,能有效促进面部神经的血液循环,而肌肉在反复运动的过程中,能有效诱发神经冲动的产生,提高面部肌纤维的收缩性与神经兴奋性,最终起到促进受损面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8%。由此可见,在面神经麻痹临床上采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面部的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神经兴奋性与肌纤维收缩性,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孙涛,高静.针药并用配合康复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1(18):221.

[2]高瑞霞,杨喜艳.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与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1(4):90-93.

[3]谢辉,常小荣.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7(9):1398-1399.

[4]王志珍,江四清,赵德明.针灸和功能训练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25(1):48-49.

猜你喜欢
面神经例数针灸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