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凝
(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33)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临床治疗ICVD的常用方法是在超急性期进行溶栓治疗,但治愈率较低[1-2]。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制剂参麦注射液治疗ICVD,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头颅CT或者MRI检查确诊,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甲状腺疾病、肺结核、恶性肿瘤以及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医疗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1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32例,年龄42~71岁,平均(58.3±8.7)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30例,年龄44~69岁,平均(60.3±7.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予以降血压、抗血小板、降颅内压以及抗炎等常规治疗,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50mL参麦注射液+250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次/天,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
中风病积分:参照《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中风病积分,总分为52分,1~13分表示轻型,14~26分表示普通型,27~39分表示重型,>40分表示极重型。
临床疗效评价:参照刘国仗等人提出的心血管药物病床试验评价方法制定疗效评价标准。以存在下述指标中的任意一项为显效:甘油三酯降低>40%,高密度脂蛋白提高>0.26mmol/L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20%,总胆固醇降低>20%;以存在下述指标中的任意一项为有效:甘油三酯降低20%~40%,高密度脂蛋白提高0.1~0.52mmol/L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10%~20%,总胆固醇降低10%~20%。如上述指标均无法达到则为无效。以(显效+有效)例数/总样本数为总有效率。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后的中风病积分比较见表1。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两组的中风病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风积分比较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风积分比较 ()
组别 例数(n)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55 11.43 ±7.80 4.19 ±6.92对照组55 12.02 ±7.88 7.01 ±5.96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2.7%,而对照组仅为7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仅1例(1.8%)患者有轻度腹部不适,未影响治疗,予以对症治疗后缓解;对照组共有2例(3.6%)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恶心,1例肌肉疼痛,经对症处理后缓解。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无显著差异,提示参麦注射液及西医治疗均安全可靠。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病及高发病,是导致中老年人群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发生脑梗塞后,机体细胞内Ca2+超载,增加自由基的生成量,引起血管痉挛,并加重半暗带区缺血,造成梗死区域扩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4]。临床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防止梗死区域的扩大,并抢救濒死的脑细胞。目前主要采用抗凝、扩血管、溶栓、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以及脑代谢活化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疗效[5]。
中医学认为,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因素较多,病机复杂,主要为“内亏”引发,多与风痰上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老年久病、肾元不固、精血不足、机体失养以及生化不足等因素有关。五志化火、内风动越、痰阻脉络、血液瘀滞、气机失调以及内生邪毒是其主要病机,故治疗上应以益气活血、醒脑开窍、清热解毒等为原则[2-5]。参麦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人参、麦冬等,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之功效。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具有大补元气、补益脾肺、安神益智及生津止渴之功效;麦冬味甘,微苦,具有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以及润肺养阴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二者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甙、麦冬皂甙以及微量的人参多糖和麦冬多糖对平滑肌细胞中的Na+-K+-ATP酶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可影响Na+-Ca2+与Na+-K+之间的交换,从而增加Ca2+内流,改善心肌的收缩功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阻力。此外,其还可抵抗心肌缺血以及再灌注损伤,有效改善微循环并抗血小板凝聚,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改善缺血症状[1]。因此,参麦注射液与西药联合治疗具有协同作用。
本研究采用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脑血管病,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风病评分显著低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率仅为1.8%。综上所述,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吴文春,董敏,曹雅军,等.参麦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35-1136.
[2]王增梅,刘飞,秦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668-1669.
[3]张汉卿.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18-19,21.
[4]杨洪春.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9,7(9):77-78.
[5]邓克军.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6(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