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属宾句的信息结构及话题推进方式

2014-11-01 05:53鞠志勤张树堂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王冕焦点汉语

鞠志勤,张树堂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875)

一、引言

以“王冕死了父亲”为代表的领主属宾句(以下称领属句)因其在语义和语法上展现出的独特性而广受关注。该句式位于句首和句尾的名词结构(NP1和NP2)构成领属关系,而谓语通常由非宾格动词充当。NP2是动作行为的施事,NP1则与动作行为没有直接的语义关系。针对该类句式,学者们或进行语义描述(李钻娘,1987;郭继懋,1990),或以生成语法为基础进行解释(韩景泉,2000;徐杰,2008;胡建华,2008;马志刚,2011;孙天琦、潘海华,2012),或从构式语法的角度进行研究(沈家煊,2006,2009;张翼,2010),或从历时的角度探讨该句式的产生机制(石毓智,2007;帅志嵩,2008;俞理明、吕建军,2011),也有学者因为领属句与存现句在语法机制上的相似性而将二者合并研究(任鹰,2009;张翼,2012),刘晓林(2007)将领属句视为广义上的存现句,李杰(2009)则将领属句和存现句中的隐现句合称为“发生句”。张伯江和方梅(1996:6)曾提到,“王冕死了父亲”虽在语法论著里成了经典,但在一个没学过语法的人听来,会有“死了父亲怎么啦”的疑问,并因此怀疑“这六个字是否成句”。“王冕死了父亲”在语义上的自足毋庸置疑,但留给听话人话未说完的感觉也是真实存在的,这正是领属句的启下功能。本文从领属句的信息结构入手,诠释领属句的启下方式及其动因。此外,从信息的角度解释 “王冕死了父亲”和“王冕父亲死了”之间的差异。

二、领主属宾句的句内信息组织模式

汉语属于“话题凸显”(topic-prominent)型语言,句法结构更多受到话语成分的影响(Li& Thompson,1981:15),有些小句只有话题没有主语。话题是话语的出发点,也是说话人要叙述或谈论的对象。与话题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焦点,焦点是说话人最想让听话人注意的部分,是说话人赋予信息强度最高的部分,可以跟句子的其他部分相对,具有“突出”的功能。此外,在话语中焦点经常跟语境中或听说者心目中的某个对象对比,具有“对比”的功能(徐烈炯、刘丹青,2007:81)。在领属句中,NP1具有话题性,可以为NP2做参照点,同时可以为NP2赋义;而NP2则是焦点,但较灵活,有一定的弹性,此外NP2还具有成为对比焦点的潜势。

1 NP1的话题地位

话题地位意味着NP1必须是有定的、已知的信息,而且还可以生成话题链,将其语义辖域延伸到后面的句子。我们将在下一部分讨论领属句话题的语义延伸方式,此处将重点讨论其有定和已知的性质。在领属句中,NP1的有定性和已知性可体现为具有参照点功能和能够为NP2赋义,使其指称具体化。

1.1 参照点功能

领属句的NP1作为领有者,与NP2表达的领有物形成参照点关系。参照点关系属于人类普遍的认知能力,是指概念主体通过激活某个物体(即参照点),与另一个物体(目标)建立心智上的关联。概念主体的注意力首先落在参照点上,随之认知域中其他物体(包括目标)均被激活。因此参照点关系实为有序的心智关联,引导着概念主体的注意力从参照点指向可能的目标(Langacker,2009:82)。领有关系是参照点关系最典型的表现形式(Langacker, 1993)。在处理 NP1和 NP2之间表现为领有关系的领属句时,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必须先将注意力放在NP1这个参照点上,继而转向NP2这个目标,将其提取出来。领属句中NP1的参照点地位可以解释下面例子是否合理。

(1)a.王冕死了一个妹妹。(沈家煊,2009)

b.*王冕死了一个后裔。

(1)a是合理的,b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NP1的参照点地位。参照点必须是存在的,(1)a中,王冕妹妹的死发生时,王冕应该还健在,因此做参照点很自然,而(1)b则是陈述发生在“王冕”死后的事情,这时的“王冕”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再充当话语的参照点就听起来不自然。领属句中主宾的参照点关系为NP1的话题特征提供了自然的解释,因为话题关系在认知层面也是一种参照点关系(Langacker,2001)。

1.2 赋义功能

NP1的话题性还体现为能够为NP2赋义,为述题中的成分提供语义索引,使其意义具体化,是话题的功能之一(徐烈炯、刘丹青,2007:181)。在领属句中,NP2通常是无定的,而且经常与数量成分搭配(刘探宙,2009)。

(2)孔子三岁上就死了父亲,靠他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

(3)他烂了五筐苹果。

*他烂了苹果。(沈家煊,2009)根据石毓智(2002)归纳的“句法结构赋义规律”,即“在汉语中,对于没有任何修饰语的光杆名词,以谓语中心动词为参照点,动词之前的被赋予有定的特征,之后的被赋予无定的特征”,例(2)中的“父亲”是光杆名词,因此是无定的。例 (3)在省略数量词 “五筐”后,听上去很不自然,但领属句的NP2也可以是有定的,如下例:

(4)当年那几对小情侣现在就分手了小赵和小李一对。(刘探宙,2009)

因此讨论领属句的NP2是有定的还是无定的意义不大,我们需要引进“有指”和“无指”这对概念。无指是存在于人们心智空间的物体,而非现实中存在的,有指则是有所指,指称现实中存在的物体。通常来讲,无指由无定的名词短语表达,有指由有定的名词短语表达,但也有例外,例如:

(5)a.He wants to marry a Norwegian. She is tall and blonde.

b.He wants to marry a Norwegian. She has to be tall and blonde. (Langacker,2009:94)

(6)爸,您这会儿说这话,当初是谁最反对我姐夫当我姐夫来着?(张伯江、方梅,1996:201)

(5)a中的a Norwegian虽然是无定的,但却是有指,因为这个金发的挪威人真实存在的;而(5)b中的a Norwegian则是无指,表达了he的一个愿望。例(6)中的第一个“我姐夫”是有指,指已经做了说话人姐姐丈夫的那个人,而第二个“我姐夫”则是无指,是说话人姐姐丈夫的这个身份。领属句的NP2都是有指的,它们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是由NP1搭建的。

(7)不到六点,那群孩子就起了天天和闹闹两个。(刘探宙,2009)

(8)金融风暴中,他倒了三家公司。(张翼,2010)

(9)小张终于死了心。(同上)

在例(7)中,“天天和闹闹两个”是有定有指的,但NP1将它的所指范围缩小到“这群孩子”中。例(8)中,“三家公司”是带有数量词的无定有指的短语,“他”使其意义具体到“他的公司”范围内,虽然依然无定,但语义范围大大缩小了。而在例(9)中,“心”是有定有指,即“他的心”。因为NP1和NP2之间的领属关系,领属句的NP1属于领格语域式话题(徐烈炯、刘丹青,2007:115)。

2 NP2的焦点地位

领属句的焦点在NP2,由于NP1和NP2之间的参照点关系,概念主体的注意力最终落到NP2上,使得NP2成为句子的焦点,这正好与汉语的尾焦点是一致的,也符合交际动力学原则。但需要指出的是,领属句的焦点范围是有弹性的,有时会扩展到NP2的修饰词。NP2还有可能激活认知域中其他可能目标的可能,具有成为对比焦点的潜势。

2.1 焦点的弹性

以句尾作为自然焦点的位置是汉语的一个明显特征(张伯江、方梅,1996:73),如果需要作为焦点凸显的成分不位于句尾,汉语通常会通过调整语序使之位于句尾,例如:

(10)a.小张撕破了那本书。

b.小张把那本书撕破了。

c.那本书小张撕破了。(刘丹青,2011)

(10)a的自然焦点为“那本书”,而(10)b和(10)c通过使用“把”字处置句和话题化策略使自然焦点成为“撕破了”。但汉语的尾焦点范围是有弹性的,以动宾句为例,NP2是句尾,在NP2带定语时,自然焦点可以是NP2核心,也可以是包括定语在内的NP2。例如:

(11)他买了一辆破旧的轿车。(同上)

例(11)的自然焦点可以是“轿车”,也可以延伸至定语修饰词“破旧的轿车”。尾焦点延伸在谓语为弱及物性动词的动宾句中尤为明显。刘丹青(2011)观察到,由弱及物性动词充当谓语的 “有”字句会因在 “句法上别无选择”而 “只能用尾焦点延伸到定语的办法让信息量大的定语也涵盖在焦点域内”。由一元动词充当谓语的领属句同样缺乏能够将NP2搬离句末位置的手段,如例(12)a和b所示,因此在句法选择上也是有限的。NP2经常与数量成分搭配,也是为了增加尾焦点的信息量。这时宾语与数量词可以打包在一起,共同构成焦点。

(12)a.*父亲王冕死了。

b.*王冕把父亲死了。

(13)他烂了五筐苹果。(焦点是 “五筐苹果”或“苹果”)

(14)王冕父亲死了。

缺乏并不意味着没有,领属句的NP2可以提升至NP1和谓语之间,成为次话题,尤其是具有对比意义时,如例(14)。

2.2 NP2的对比潜势

除了可以充当自然焦点,领属句的NP2还有充当对比焦点的潜势,能够激活认知域内的其他目标(图1)。主宾之间的参照点关系,概念主体的注意力以NP1为桥梁,转向可能的目标之一,即NP2(T1),但因为认知域中存在多个目标,概念主体的注意力有可能在NP2之后转向其他可能的目标(如T2),此时的NP2就具有了对比的功能。例如:

图1 多个目标激活

(15)这个二十三岁的杆子头儿,起小死了父亲,母亲守了三年寡,被族人卖到远处……

父亲和母亲同时存在于亲属认知域中,“他”作为参照点,首先使概念主体的注意力落在他的一个亲属,即“父亲”上,这时概念主体的注意力被与“父亲”紧密相关的认知域内另外的目标“母亲”所吸引,从而将其激活。

三、领主属宾句的话题推进方式

对句子成分信息功能的分析是语篇分析的核心。作为一个独立小句,领属句的NP1的话题地位、NP2的对比焦点潜势都意味着领属句有较强的生成话题链的趋势,即启下性。上文提到,领属句NP1可以与NP2形成参照点关系,这使得领属句在保持话题延续性、生成话题链时可以有充当先行事件和引入次话题两个模式。

1 充当先行事件

领属句可以充当先行事件,从而使话题得以延续。这一话题链生成模式与领属句中的体标记“了”密切相关。很多学者已经注意到,体标记“了”在领主属宾句中意义重大,基本是不可或缺的,如空缺的话,句子或者不合法,或者不能单说(李钻娘,1987;刘晓林,2007;帅志嵩,2008)。完成体标记“了”突出事件的整体性,此外还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语法、语篇及语用功能。姜望琪(2011:209)将完成体“了”由其基本性能“完成”所衍生出来的各种语法、语用功能总结如下。

当“了”表示“相对过去”及“整体事件”时,与语篇组织有关。例如:

(16)小孩是坐不住的,吃了饭就溜出去,和朋友们一起玩。

(17)刚解放时侯儿就在路东那儿住,在那儿住了几年又搬到这儿来。

这两个例子中的“了”都表示“相对过去”和“整体事件”,即“溜出去”发生在“吃饭”完成之后,而“又搬到这儿来”则是发生在“在那儿住了几年”结束之后。体标记“了”在领属句生成话题链时同样起到表示“相对过去”的作用。例如(φ指空话题):

(18)哥白尼十多岁时就死了父亲,φ在舅舅家长大。

(19)她一语末了,φ酸了鼻子,φ泪就又下来了。

例(18)的话题链中,“死了父亲”是先行事件,其后的小句描述 “死了父亲”之后事件,而例子(19)中“酸了鼻子”则是“泪就又下来了”的先行事件。体标记“了”表示“相对过去”的功能进一步强化了话题的延续性,使其语义延伸更加顺畅。

2 引入次话题

领属句NP2的对比焦点潜势为领属句提供了推进话题的另外一种模式,认知域内被激活的另外一个目标会变成次话题(石毓智,2001;徐烈炯,2002),使话题链内出现话题的变化,形成话题链的内嵌结构。例如:

(20)他八岁死了父亲,φ母亲有残疾,φ家里欠了一屁股债,φ一个弟弟也因为盗窃入了狱。

(21)(我)年轻时就瞎了一只眼,φ另一只眼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慢看不见的。

例(20)中的NP2即“父亲”激活了亲属认知域中的其他目标“母亲”、“家”和“一个弟弟”,这三个目标依次成为三个次话题,内嵌在 “他”形成的话题链中。在例 (20)中, “(我的)一只眼睛”触发“另外一只眼睛”,使其成为描述目标。

四、“王冕死了父亲”和“王冕父亲死了”

讨论以“王冕死了父亲”为代表的领属句,必然涉及它和“王冕父亲死了”句式的差异,因为有的学者(韩景泉,2000)曾认为两种句式底层结构相同。张翼(2010)用并列和插入测试,发现两个句子的划分形式为[王冕][死了父亲]和[王冕父亲][死了],证明两个句子之间存在结构成分上的差异,但我们认为这种分析未能涵盖这两种句式之间的差异,对这两种句式的分析应该借助语篇。通过搜集到的语料,我们发现“王冕父亲死了”有两种切分方式:[王冕][父亲死了]和[王冕父亲][死了 ]。

(22)王德父亲死了,他当了家,φ而且作了父亲,陈姑娘供献给他一个肥胖的大男孩!

(23)扬州出美女,可是张玉良长得并不美,她一岁的时候父亲死了,φ两岁的时候她的姐姐死了,到她八岁的时候她的母亲也死了。

(24)康熙虽然出生在帝王之家,但是他幼年的时候不幸,也可以说他命运不好,φ八岁父亲死了,φ十岁母亲又死了。

例(22)中“王德父亲死了”的切分方式与[王冕父亲][死了]相同,“王德父亲”是以“父亲”为语义重心的偏正结构,表领有关系,中间可以加“的”,即“王德的父亲”,因此在下文指称“王德”时用的“他”是不能省略的,因为话题发生了变化。而例(23)和(24)中“张玉良父亲死了”和“康熙父亲死了”的切分方式应该是[张玉良][父亲死了]和[康熙][父亲死了]。这一点从话题和述题中间插入的“一岁的时候”和“八岁”状语成分那里得到印证。[王冕父亲][死了]这种划分方式比较容易理解,那[王冕][父亲死了]这中划分方式从何而来呢?虽然领属句缺乏句法上的转化形式,但NP2是可以提升至NP1和谓语之间的,尤其是当NP2具有对比意义时。当句尾的NP2升至NP1和谓语之间后,不再是话语的焦点,即不再具有凸出的功能,这个过程叫“次话题化”(石毓智,2001),是汉语调整语序的手段之一。NP2成了次话题后,依然可能有对比性(徐烈炯,2002)。

(25)我羊肉不吃,吃牛肉。(石毓智,2001)

次话题 “羊肉”与“牛肉”形成对比,例(23)中“父亲”与“姐姐”和“母亲”形成对照,而(24)中的“父亲”与“母亲”是对比关系。可见[王冕][父亲死了]是一种标记形式,因此能进入从句的只能是非标记结构[王冕][死了父亲]。

(26)估摸着是下午两点了,才来了十几个日本宪兵。每个宪兵的脸上都像刚死了父亲(*父亲死了)那么难看。

(27)孤儿:死了父亲(*父亲死了)的儿童。

这是NP2为光杆名词时的情况,如果NP2是有定有指,情况与光杆名词相同,如例(28),如果NP2带有数量词,无定有指,提升时需要加“有”字作为标记,如例(29)。

(28)a.当年那几对小情侣现在就分手了小赵和小李一对。(刘探宙,2009)

b.当年那几对小情侣现在就小赵和小李一对分手了。

(29)a.王冕死了一个妹妹。

b.王冕有一个妹妹死了。(其他妹妹/亲人没事)

这种转换通常发生在NP2具有对比功能时,(28)的两种形式听起来都很自然是因为主宾之间形成自然的对比意义。但“王冕有一个妹妹死了”跟“王冕父亲死了”一样,可以有两种解读,“有一个妹妹”可被解读为次话题,可具有对比功能,即[王冕][有一个妹妹死了],还可以解读为引入新的话语指称对象,即[王冕有一个妹妹][死了]。第二种解读正是沈家煊 (2009)注意到的“王冕有一个妹妹死了”的“隐现”义。

五、结语

在领主属宾句中,NP1具有话题地位,NP2是其自然焦点,但范围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扩展至NP2前的修饰成分而且具有对比潜势。领主属宾句可以通过充当先行事件、引入次话题的方式生成话题链,推动话题的发展。

[1]Langacker, R. W. Investigations in Cognitive Grammar[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2009.

[2]Langacker, R. W. Reference Point Construc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3, (1).

[3]Langacker, R. W. Topic, Subject, and Possessor[A]. In H. Simonsen & R. Endresen(eds.)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the Verb: Morphological and Constructional Perspectives[C].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2001.

[4]Li, c.N. & a.S. Thompson. 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1.

[5]郭继懋. 领主属宾句[J]. 中国语文,1990, (1).

[6]韩景泉. 领有名词提升与格理论[J].现代外语,2000, (3).

[7]胡建华. 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的论元和宾语[J].中国语文,2008, (5).

[8]姜望琪. 语篇语言学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李杰. 试论发生句——对隐现句和领主属宾句的句式意义的重新审视[J]. 世界汉语教学,2009, (1).

[10]李钻娘. 出现式与消失式动词的存在句[J].语文研究, 1987,(8).

[11]刘丹青.“有”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和信息结构[J]. 中国语文,2011, (2).

[12]刘探宙. 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J]. 中国语文,2009, (2).

[13]刘晓林. 也谈“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J]. 中国语文,2007, (5).

[14]马志刚. 移位性特征、句法操作限制与句首名词的话题和/或主语属性——以汉语领主属宾句和及物句为例[J]. 外国语,2011, (5).

[15]任鹰.“领属”与“存现”:从概念的关联到构式的关联—也从“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说起[J]. 世界汉语教学,2009, (3).

[16]沈家煊.“计量得失”与“计较得失”——再论“王冕死了父亲”的句法意义和生成方式[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 (5).

[17]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说汉语“揉合”造句[J]. 中国语文,2006, (4).

[18]石毓智. 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 当代语言学,2002, (1).

[19]石毓智. 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辨[J].语言研究,2001, (2).

[20]石毓智. 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论“王冕死了父亲”之类句子产生的历史条件[J]. 语言科学,2007, (4).

[21]帅志嵩.“王冕死了父亲”的衍生过程和机制[J]. 语言科学,2008, (3).

[22]孙天琦, 潘海华. 也谈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兼论信息结构对汉语语序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12, (4).

[23]徐杰. 领有名词的提升移位与多项名词性结构的切分方向[J]. 当代语言学,2008, (3).

[24]徐烈炯. 汉语是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吗?[J].中国语文,2002, (5).

[25]徐烈炯, 刘丹青. 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6]俞理明, 吕建军.“王冕死了父亲”句的历史考察[J]. 中国语文,2011, (1).

[27]张伯江, 方梅.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28]张翼. 动词延伸义和双重范畴化关系:对领主属宾句和存现句的统一解释[J]. 外语研究,2012, (2).

[29]张翼.“王冕死了父亲”的认知构式新探[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4).

猜你喜欢
王冕焦点汉语
学汉语
焦点
王冕学画
王冕画荷花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两会”焦点
追剧宅女教汉语
本期焦点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