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思维品质,追求语文本真

2014-10-31 22:22张春燕
考试周刊 2014年75期
关键词:圆明园想象文本

张春燕

追求语文本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每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但我们经常无奈地看到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沉闷无味,缺少有效的思维过程,有的只是你来我往琐碎的回答,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朗读,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人类最本质的特征在于思维,人的认识活动的重心在于思维活动,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也在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思维。”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有效提问,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课堂上的问题,是贯穿课堂教学始末的一根主线,是连接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纽带,是师生交流﹑生生互动的媒介,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S·阿瑞提认为问题是“创造过程的开始”。提问的科学设计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极为重要的一环,而好的问题必须建立在教师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和广泛了解对象的基础上。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做到空间上的开放度、内容上的深刻性和对象上的层次性。首先,有效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度。有专家认为,教师的提问有“封闭的问题”与“开放的问题”,有效的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度,而不是由封闭问题充塞的“满堂问”。第二,有效的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刻性,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即设计的问题应具备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余地。过难与过易的提问都无益于学生的学习。只有那些有思考价值和挑战性的问题才能起到积极作用,才能挑战孩子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在问题中得到提高。第三,有效的提问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的兴趣,所谓深者得之深,浅者得之浅,但均有所收获。

笔者比较同上《天游峰的扫路人》两位老师的提问,可以看出设计问题的优劣,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第一堂课上A老师问:“你从哪里看出天游峰的高?”“老人的外貌怎么样?”“老人做了什么事?”“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人?”这些问题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琐碎容易,因为文章浅显易懂,明白如话,这些答案在书上显而易见,所以学生在课上兴味索然,气氛沉闷。几个尖子生配合老师回答问题,完成了教学。

B老师紧扣教学目标,抓住关键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巧妙新颖,有一定的深度和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受到挑战。问题有:“天游峰很高,你能用你的语言来描绘一下吗?”通过学生的说,再和书上比较,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文章中描写的精妙和比喻句的生动贴切。对老人的外貌,老师这样提问:“你从老人的外貌看出什么?”当学生回答后老师趁势问:“你能用一段外貌描绘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吗?”最后一个问题是:“作者回到住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这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你能顺着作者写下去吗?”这些问题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积极思考,理解到位,表达流畅,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拓展文本,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依托文本,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拓展、延伸,这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所谓拓展文本就是围绕具体的课文文本,给予相应的补充材料,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如何利用文本资源进行拓展训练,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落实“课文是例子”的教学思想的关键。“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在课堂上,发掘教材的拓展点、空白处、深刻处、疑难处,让学生走出教材、自由发挥、各抒己见。这样的文本拓展,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激活学生思维,扩大知识视野,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课尾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那么,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实话实说。学生不论选择什么角色,一致表示要与敌人血战到底。随后,教师依次出示吕厚龙《告别圆明园》、樊美平《透过圆明园的硝烟》等文中再现当时历史的有关片段。“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此时,学生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不仅自豪,愤怒,而且它成了“压在学生心中的一块石头”“永远抹不掉的耻辱”“中国人民的警示牌”……由此教师引领学生沿着更多的视角,怀着更深刻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我们看到窦老师的拓展,立足于文本,高效地挖掘、利用文本的资源,使文本拓展成为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中的亮点和升华,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新的生长点、发展点。

三、引导想象,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有利于开阔思路,发表独创见解。教学中,引导学生往高处想,往新处想,往妙处想,往趣处想,由此激活学生思维,使其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美文佳作,蕴藏着许多可让学生开拓思维、展开想象的读写结合点,若注意启发引导,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很有帮助。

如《水上飞机》一课中,书上只介绍了三种水上飞机的作用,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水上飞机,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我要设计一架专门在水上捡垃圾的飞机,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我给它取名叫“水上环保机”。有的说:我要设计一架能探测海底情况的飞机,叫“水下探测机”。有的说:我要设计一架导航机,让迷失的船找到方向。有的说:我要设计一架能在海底观察动物的飞机,让我们都能看到海底的奇妙世界,我给它取名叫“海底观光机”。学生的想象既合情理,又具有创造性。所以,在教材关键处启发想象,使学生既主动理解,又充分发挥想象,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思维创造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思维品质的培养,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营造静谧的思维氛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学生步入语文殿堂,最终提高语文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圆明园想象文本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游圆明园有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圆明园里过大年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