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精细化模式中辅导员的作用

2014-10-31 09:26王代梅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职业规划高职生

王代梅

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近年来得到较大程度的重视。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袁贵仁部长就强调,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高层的重视无疑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大力发展的重要契机。但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越来越要求职业指导工作更为细致深入,精细化模式便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所谓精细化,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要求工作人员态度精心、过程细致、全程多元地指导,以取得最佳成效。鉴于辅导员队伍在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不可或缺作用,本文拟就辅导员在此项工作中的作用问题进行探讨。

一专题调研,认清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念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

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念特点,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作为辅导员,不应只是在平常工作中凭印象确认,而是应就此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认清问题本质。为此,需从职业的观念、收入、规划三方面进行:

1强化学生职业观念的适应性

毕业后做什么,是高职生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对所带班级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其中87%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够从事自己最为喜欢的职业。但他们认为,最喜欢的职业并不一定都是目前所学专业,而是自己有兴趣的职业。这一答案,反映了高职生对就业观念的理想化色彩。社会分工多种多样,但要说大家普遍喜欢的职业,很可能可供选择的范围就非常小了。有限的职业范围不可能容纳很多人,何况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财富积累。因此,这种理想化的职业观念必须得到正确的引导,否则将来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作为发达地区院校,笔者有意识地将学生进行归类,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一是富裕家庭学生,需将职业看成不仅是谋生工具,更是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在没有特别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应以自主创业为主。自主创业不仅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就业方式,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应该敢于创新,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承担社会责任回馈父母和社会的有益方式。二是普通家庭学生,就业观念应灵活多样,在保证就业的前提下,尽量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争取在就业质量上有所提高。比如我校与大量农垦企业合作,农业、会计、管理类学生完全可以到这一广阔天地里一试身手,并不一定非得留在大中城市里给人打工才行。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笔者不仅在平时工作中多关心他们的成长,还经常了解他们的就业志向。一般来说,这类学生往往承担了家庭的希望,虽然家长知道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但还是不得不将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这就需要这类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就业为根本,对于就业的环境和条件应放低姿态,按照国家倡导的先就业再择业的指导思想,积极建议他们早作准备,实现毕业即上岗的目标。

2引导学生对职业收入的理性认识

对职业收入的追求无可厚非,高职生的职业观念在此值得肯定,但在一定情况下需要加以引导。比如说,目前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为1808元,广州市为1550元,这是一个起码的就业底线保障,但高职生的期望值肯定要高于这一标准,这是合理的。问题是目前各种就业群体对工资的期望值都在提高,在珠三角地区的保姆、农民工的工资都已大多超出这一最低标准的情况下,高职生对工资期望的心理定位必定更有所提升。作为辅导员,既要对学生讲清目前形势,也要他们正确看待收入和职业本身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仅有表面收入却不能为将来职业生涯加分的行业,应慎重选择;反之,对于一些看起来收入平平却能锻炼个人能力且有较好职业前景的行业,应重在职业本身,收入则应放在次要地位。当然,这一引导方法也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不同来说,比如需要学生毕业后切实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那就要重收入;需要学生多加锻炼的家庭,则应重在职业发展。其实,还应综合看到的是,职业收入与职业前景虽然有时候并不一致,但二者在特定情况下往往是彼此关联着的,是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而已。因此,且不可将其天然对立,以免造成学生就业上的误导。正确的做法是,在看重职业发展前景的前提下,适当要求职业收入的合理性,这才是最好的引导方法。

3指导学生职业规划,鼓励他们的挑战性愿景

高职生生涯结构包括普高生和中职生两部分。中职生虽已接受过职业规划方面的辅导,但限于学制和年龄,其时仍是较为模糊状态。普高生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完全是一片空白。进入高职一年级,选定了专业后,学生的第一个反应可能就是将来要从事这一专业方面的事情了,憧憬和恐惧心理交织之际,正是辅导员发挥重要作用之时。

细致入微地辅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调整时间。一般来说,三个年级都应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辅导。比如,一年级应做一些宏观式的规划,不必强求细致;二年级可从某一方面突破,引导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写出来即可;三年级应结合就业问题,随时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和咨询。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高职职业指导规划方面的课程开设学时充足,但效果并不显著,学生兴趣不高,原因正在于辅导员队伍成了该课程的主角,而这正是学生疏懒之处。在学生眼中,辅导员是助手管家式的教工,他们内心真正尊崇的是专业核心课程的老师,不结合专业而空对空式的职业规划课程,意义不大,乏味而无趣。为此,辅导员管理者应能进行较高层次的设计,适当调整职业指导课程授课方式,建议形成辅导员辅助、专业核心教师进行导师式的传、帮、带形式,对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进行切实指导和提高,增加学生就业信心,这样的职业指导才能落在实处。所以,将职业指导课程上成如何写职业规划、如何做简历、如何应对面试等内容,是舍本而逐末。

在此项工作中,对学生未来职业所设想的愿景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尊重,特别是一些带有挑战性、能够促进学生自我努力的愿景,辅导员不要简单评价,而应适当评估后加以鼓励。比如笔者遇到过一个普高进来的学生,他的实际录取分数线已过本科,自我学习能力很强。当他向我私下表达想获得本科文凭并准备考研时,我并没有觉得他是好高骛远,而是给予了适当鼓励,毕业后他果然考上本科插班,目前已进入到研究生一年级学习阶段。endprint

二促进精细化模式的有效实施

在认清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念特点基础上,辅导员应配合学校整体职业指导精细化模式的推进,促进该项工作的有效实施。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各种理论性建议层出不穷,似乎此项工作已经被研究得非常透彻,但结合实际来看,不顾及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关起门来大谈什么理论无疑是缘木求鱼。精细化模式是对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的强调,也是对工作能力和效果的追求,较之其他各种空洞的理论,实用得多。为此,辅导员在这一模式实施过程中,应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在帮助学生自我定位基础上,增加职业指导信心

高职学生的定位问题,一直存在一些误区。一方面是家长、教师的认识误区。他们会觉得学生好高骛远或妄自菲薄,没有深入学生群体当中,深入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凭感性、先入为主的方式便作出子草率的判断,然后以此指导甚至指责学生,提出的要求自然不受学生的欢迎甚至抵制,但这也会无形当中影响学生自我定位。另一方面是学生自己存在误区。受一些成功者个案的影响,一些学生会盲目相信自己将来也一定能够成功,不重视眼前的学习和锻炼;或者是怨天尤人,自卑心较强,总觉得学校、起点决定一切,也就放弃了当前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这两种误区看似不同,实则一致,都是未能真实对高职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群体,在此当中应该大有所为。在多年的辅导员生涯中,笔者认为应对当前的高职生作出如下判断:个性鲜明,能力尚可,方法欠缺,需要帮助。这正是精细化职业指导模式实施的基础,也是工作的立足点。这一判断,一是要在班会、课堂上大力宣传,让学生清醒地认识自己,使他们既有努力的信心,也要有谦虚的态度,只有得到学生的真诚配合,才能进行后续工作。二是要在教师群体当中进行适当宣传,要让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对学生有适当信心,又要认清耐心引导学生的重要性,以消除目前高职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对学生水平的不断抱怨,以更扎实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三是要在家长群体中适当宣传,要让家长相信,只要方法得当,指导给力,他们的子女同样是难得的人才。要让他们知道,人才不仅仅是考上重点本科,考上高职院校一样可以成为可造就之人。这样三方的合力,一定能够对高职生职业信心的树立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2落实精细化规程,共同指导和个别指导紧密配合

职业指导过程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之所以目前效果未彰,主要在于只重共性而忽略个性。只重共性表现在于:职业指导课程、活动、政策、讲座这些模式化的操作一样都未缺少,学生积极性也很高,但迷惘程度有时未能减轻,反而有加重的趋势。当然,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政策法规、观念、技巧、心理等方面的宣讲是必要的,但这不是全部,而应只是开始。可惜很多院校限于人手或诸多因素,将这些规定动作当作了职业指导工作的全部,精细化规程却无从谈起,更谈不上个性化的指导。每一个学生都是情况不同的个体,个别指导才显得更有价值。具体说来,是要求辅导员在充分了解学生就业诉求的情况下,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那些就业困难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选择,对他们的合理要求给予及时回应和帮助,必要时应由辅导员统一协助,院系领导和专业教师组成特别指导小组,进行会诊式的服务,将精细化模式真正落在实处。

共同指导和个别指导的紧密配合,还应在加强学生整体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的帮助。专业教育要结合专业特色进行,笼统式的宣教往往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疑问。根据笔者经验,部分专业教师在进行入学专业教育时,往往对专业就业前景有夸大情况,导致学生盲目乐观,而且一些讲座找来的主讲人也都是成功的毕业生、企业高管等。其实,这些成功者多是业界精英,人数有限,大量普通劳动者才可能是学生群体未来的主力人群,可惜这部分人群没有发声的机会。辅导员要对学生讲真话,对他们进行人性化帮助,就要在适当鼓励的情况下,强调个人努力的重要性,而且个人努力的效果会因人而异,很多情况下不是努力就能成功,而这才是真实、人性化的帮助和开导,也是个别指导时,作为辅导员最应细致之处。

3运用多种指导方式,寓教于知行之中

精细化的职业指导模式,需要辅导员对职业指导工作中各种规范式操作了然于心,并能够做到自身知行合一,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这些职业规范式操作,需要辅导员用心去做,才会有好的效果。一是加强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创业精神的实质在于培养能力,增加信心。辅导员本身要多能走出校门,结合自身所带专业实际,有意识地走进企业,了解需求,尽量组织一些有实际工作任务的创业实践活动。如我院一些专业承接企业交易会期间的接待或企业礼仪服务等,都是培养学生创业精神的好舞台。二是组织校园实践活动要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要让他们融入而不是旁观,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得到锻炼,如面试模拟、职业规划赛事、创业创意评选、就业之星现场或视频访谈等,都是值得开展但需要辅导员深入其中的活动。形成了群体性参与氛围,职业指导精细化模式就会见出成效。三是形成校内互动平台,让职业指导精细化模式团队成员、年级不等的学生参与,辅导员居中协调,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交流,这样才能有向心力,也容易见效。四是注意职业指导讲座的质量。要让这些讲座不要变成了某些成功人士的个人秀场,因为他们的讲座内容是有意筛选了一部分,有时是只讲努力,不讲机遇;只讲亮色,不讲灰色;只知鼓励,不知期待。所以在开设这类讲座时,辅导员应有所作为,讲座前进行沟通,希望主讲人讲完后留下课业式的思考题,让学生迭加创意,制作符合自己的人生规划,这样或许更能符合知行合一的精细化职业指导模式要求。

精细化的职业指导模式,虽然名称有些新颖,内容却并未大变,其做法之初衷仍然是希望通过细致规范化的管理,对职业指导工作有良好的促进。辅导员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不可或缺者,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群体,当然要在学生最为关心的事项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辅导员要以精心体贴的态度,细化职业指导流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此方面工作。要能在认清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念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在强化学生职业观念适应性、职业收入认识的合理性、职业规划愿景的挑战性上下功夫。要能在帮助学生自我定位方面增加学生信心,在精细化规程方面加强共性和个性化的指导,在指导方式多元化基础上寓教于知行之中,切实促进精细化模式的实施。只有做好上述工作,辅导员在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才能彰显,自我价值也就能得到较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蔡立丰.试论“精细化”理念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2(9).

[2]张学.高职院校精细化职业指导新模式的构建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职业规划高职生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