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王光伟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在可以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医疗服务的协同,从而促进各级医疗资源共享和合理分配,达到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效果。了解不同角色对于协同医疗卫生服务的诉求,是当前协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建设卓越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的前提。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现存的主要问题,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构建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是缓解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医疗卫生行业业务内容复杂,涉及多个业务机构和管理部门,信息系统又涉及繁杂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协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已成共识
自2009年4月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医疗卫生管理水平取得了大幅提升。但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还存在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对资源优化配置、服务供给扩大、服务模式转变、费用合理控制和管理能力提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协同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现医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已逐步成为业内共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尝试或已经建立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旨在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服务协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协同医疗。由于不同角色对于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的诉求千差万别,因此在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之前,首先要了解不同角色对于协同医疗卫生服务的诉求,建立效果评价体系。
区域协同医疗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区域协同医疗是指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互相协作、资源共享;广义的区域协同医疗除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互相协作、资源共享外,还包括医疗机构与其他卫生机构之间、其他卫生机构之间的互相协作、资源共享。本文讨论的是广义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
基于用户角色的协同医疗效果评价
不同的用户角色,针对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效果评价指标也不同。具体如下:
居民个人
从居民角度看,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应该提供比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更可及、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及时获取连续的健康信息和全程的健康管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改善医患关系。主要评价因素有:
第一,可及的卫生服务。居民可通过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服务,获得网上预约挂号、远程咨询会诊、双向转诊、转检、慢性病跟踪监控等服务,就医更方便。随着区域性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信息共享的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转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愿景将实现,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的状况。
第二,优质的卫生服务。居民在接受诊疗时,就诊医生可查阅其健康档案和诊疗信息,了解其既往病史、过敏史、家族史、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等信息,从而有效减少医疗事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患者因此可以避免做不必要或重复的检验、检查,有效缓解“看病贵”的问题。
第三,连续的健康信息。建立数据标准后,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可收集、整理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建立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连续的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可以在网上查询自己所有的健康资料,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进行自我医疗管理,制定自我疾病防范计划,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
第四,全程的健康管理。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职责的不同,可通过连续的健康信息,为居民提供主动、全方位、人性化的疾病诊治、医疗咨询、健康教育、医疗保健等全程健康服务。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管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而使得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在进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时,可以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调阅到辖区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和健康档案信息。
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可通过协同医疗卫生服务完成转诊、转检、远程医疗、远程会诊等业务。同时,对于转出的患者,可以实时跟踪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对于转回的患者,可以获取患者之前的治疗情况和健康信息。
专业卫生服务机构
专业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如何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提高疾病管理、卫生管理、应急管理、健康教育等水平。专业卫生服务机构又可分成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急救中心、血站和健康教育机构分别来看。
医院的主要诉求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借助平台实现区域范围内患者检验单、检查报告的共享和互认。医生可以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获得患者全面的健康信息。医生在为患者诊疗时可获得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警示、重复检验/检查提示,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发生,降低诊疗费用。在进行远程会诊时,所有专家都可调阅患者的检查报告、医学影像。此外,医院还要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自动获取并提交数据和信息,减少信息重复录入的工作量。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诉求是实时从各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获取疾病个案信息,与医疗机构联网完善传染病的上报流程和模式,提高上报效率和质量,实现传染病、慢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报告。
妇幼保健机构希望通过个人健康档案实现分布在医院、社区、围产保健机构的数据的共享,为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妇幼保健服务提供信息基础。
急救中心希望通过平台及时、准确地实现社会急救医疗信息资料、声像、业务档案的收集、分类等级和归档,更好地实现院前急救和院中急救的医疗数据共享。
血站的诉求是获得更实时、全面、准确的血液供求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等工作。
健康教育机构希望借助平台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疾病分布情况和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制订健康教育计划,传播健康教育知识,举办健康教育活动,评价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健康知识测试等。
卫生行政管理机构
卫生行政管理机构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区域资源共享水平、强化绩效考核、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化解疾病风险等方面。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又分成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希望通过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服务建立涵盖区域全民诊疗信息、预防保健信息、公共卫生信息等全面的卫生数据中心,为业务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阅区内医疗卫生行业各种最新的统计数据,加强宏观管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
卫生监督机构希望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能够覆盖区域内各卫生监督所、医院、食品加工、餐饮、公共卫生、学校等,实现实时、动态、高效的卫生监督,形成集卫生监督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输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网络体系。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希望通过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服务获得丰富的食品、药品使用数据,从而可以对不良食品、不良药物事件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提供用药分析服务等。
其他相关机构
其他相关机构主要指公安、民政、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等相关机构,它们主要关注医疗数据的共享和利用等方面。医疗保险、计划生育、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希望通过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率。
总之,对于尚未开始建设协同的区域,应从不同角色的用户角度去考虑和规划建设内容;对于正在建设或已完成建成的区域,应从不同角色的用户角度去衡量和评估建设效果。如何建立更科学、合理的效果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指标,制定评价实施方案,都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