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群影响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应对

2014-10-31 15:37杨波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舆情人文素质

杨波

大学生群体最具活力、最富求知欲,自然是互联网的热衷者和实践者。统计报告显示,在校大学生是网络上各个群体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而QQ群已成为其日常交流的重要平台。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高校现有95.5%的学生加入了QQ群,他们在群里异常活跃,交流思想,发表评论,针砭时弊,表达诉求。据调查,虽然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各种反政府言论、小道消息、封建迷信、色情内容等都很反感,但对于批评政府的言论、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则相对宽容。这表明,大学生们在坚持主流价值思想的同时,其思想观念、道德标准、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更趋个性化、多元化。QQ群的存在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的确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冲击,而且这种影响是双重的性,既有利又有弊。所以这就必然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QQ群独特的优势,认真加以分析,找出应对措施,行之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达到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质的目的。

一当代高校QQ群及其特征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交流的服务,是为QQ用户中拥有共性的小群体建立的一个即时通讯平台。群主在创建群以后,可以邀请朋友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一个群里面聊天。群中的成员,可以象一个大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一样相互沟通。

1高校QQ群

QQ群功能的实现,一下子改变了高校学生们的网络生活方式,使他们不再一个人孤独地呆在QQ上,而是在一个拥有密切关系的群内,共同体验网络带来的精彩。QQ群已成为高校学生日常交流的重要平台,大有成为高校中看不见的第二个校园的发展趋势。在高校学生中流行的这种“群”,特别是其中较为活跃、联系紧密、功能健全的群,可以看成是一种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的青年自组织。据调查,在目前使用QQ的高校学生中,加入的“群”通常都在5个以上。这些群归结起来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班级群。是由班级中某同学,一般都是身担班干部职务的同学自发创建。“群”内成员是本班同学,交流的内容包括学习、生活、娱乐等等,话题比较广泛。(2)求职群。在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中较多。大家在“群”内分享找工作的经验,交流招聘信息。(3)朋友群或老乡群。成员全是现实生活中的小圈子好友或老乡,彼此熟悉。“群”的封闭性特别强,外人很难进入。(4)游戏群。这是一个超出校园的“群”,种类繁多,主要是网络游戏中的某个角色、家族的攻略讨论和游戏装备买卖的场所。(5)因某种需要加入的临时群。如时尚、旅游、娱乐等方面的群。

2高校QQ群的特征

除了“群”的种类、数量发展迅速外,高校学生中的“群”还有以下四大特点:(1)相对封闭,难随意进入。群的信息私密性不如手机短信,但外人进入学生自组织性质的群仍不是那么容易。公告栏浏览限制和申请人的身份验证的两大门坎,使“群”具有相对封闭性。(2)规模不大,沟通方便,交流成本低。大学生中建立的群一般都属普通群,其规模都不大,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群”的成员相对比较固定,他们相互之间沟通极其方便。(3)交叉重叠,信息覆盖强。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加入了若干个功能不同的“群”,群与群的成员之间交叉重叠。比如说某一重要信息,通过交叉粘贴复制转发,学生在自己加入的若干“群”里都可能看到,很难遗漏。以每个成员均另外加入若干个“群”的概念来计算,这是一个数量巨大的群资源网,信息的覆盖力相当强。(4)动员迅速,具有隐密性。近两三年,“群”在高校学生动员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而“群”信息覆盖强的特点,决定了其动员的迅速快捷。而且,“群”上发布的信息源查找非常困难,它完全有可能就是某个网吧里的IP地址,信息发布者有很强的隐密性。

二QQ群影响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1QQ群产生的网络舆情的影响

大学生加入QQ群后,主要进行的活动是探讨时事热点、交流思想感情、寻求意见建议、分享心得体会、发泄不良情绪等,内容涉及到其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可谓覆盖面比较广。因此,QQ群不仅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交流与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而且还担当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空间的主要角色。目前已有很多调查数据显示,由QQ群所形成的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主要反映在其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理想信念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

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是一把双刃剑。其积极作用是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新的便利和乐趣,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并形成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能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有助于校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变化有着积极导向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网络舆情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由于网络舆情具有开放性及无政府性的特点,从而迎合了青年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所以大学生们试图摆脱束缚、任意驰骋,发展自己的个性。而且,网络舆情比传统社会舆情更加难以管理和控制。一旦其个体的言行在网络上得到广泛认可,群体效应就极易被点燃,从而形成舆情危机。大学生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的认识不到位,是非判断能力不强,辨别信息能力有限,容易受新奇、怪异东西的吸引和不良信息的影响,长期暴露在良莠不齐的网络舆情环境中,很容易造成其道德人格的缺失。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相当多的大学生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他们的价值标准与价值选择也面临更多严峻考验,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造成价值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必有所顾虑,其行为的随意性会增强,法律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会被扭曲和破坏,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淡化甚至忘掉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且,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互联网上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冲击,大学生很容易被网络中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在思想上、认识上出现混乱,导致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受到冲击。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于存在QQ群这种现代便捷的交往空间和手段,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受到了极大影响。因为他们更喜欢和习惯用虚拟的“人机交往”替代现实的“人际交往”,在网络中回避直接面对的矛盾,逃避现实世界,减少对周围人们的近距离沟通和接触,忽视近在咫尺的亲情和友情,导致心理空间的实际封闭,最终必将造成人际交往障碍与人际关系冷漠。endprint

由以上论述可见,QQ群为网络舆情提供了传播空间,从而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此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和冲击。由此,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表现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状况。

2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我国已有的调查研究报告表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大学生心理期许的道德品质或关系与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品质或关系有极大的反差,大学生对优良的道德品质还是非常看重的,但是对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道德品质却作出消极的评价。(2)具有强烈的爱国与民族意识、丰富的文史哲知识、健康的文化情趣,但人生的理想信念仍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其意识形态“西化”、民族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弱化。(3)价值观方面呈现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标准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实现手段虚拟化等特征。(4)有较强的现代交往观念,但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5)虽重内在之美和自然之美,但有个性化、另类化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和缺憾,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开辟新阵地,借助QQ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三应对措施

在现阶段,高校教育者和管理人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对QQ群的管理,挖掘和利用“群”的优势,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1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校园信息网,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高校团委应积极参与建“群”的工作

学校设立专门负责校园网建设和维护的部门,通过校园网入口接点的过滤技术,监控、过滤可能侵入校园网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同时监控每一个IP地址的网络行为,及时高效地维护校园网络的健康、纯洁。学院网站由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及辅导员共同管理,网站上开辟留言板块供师生交流互动,留言经管理员审核才可公布于网站,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言论方向。学院班级设立网络信息员,负责浏览班级同学的QQ网络空间,及时把握每一位同学的思想动态,如有异常及时汇报相关负责老师。三级网络的建立健全可保证校园网络正常健康地运行,也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同时,高校中的各级团委应根据学生特点组建各类大型的“群”,并把它作为创新工作领域和工作思路的重要内容来考虑。各分团委可结合院系专业特征,在学习、生活、交友、时尚、就业、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推动学生“群”内话题向更加阳光健康的方向发展。团组织的主动介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高校学生“群”的自生自灭、无人管理松散的自组织状态。

2倡导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建立与学生联系的“群”

辅导员属于“思政”教师,是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引导者和管理者,他们平时与学生的联系较为紧密,担任其良师益友的重要角色。辅导员的教育与管理方式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将会产生直接影响。倡导辅导员利用QQ群这种网络工具开展工作,建立与学生联系的“群”。在群空间里,可以设置党建工作、团建工作、助学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比赛通知、寝室文化、通报批评、通报表扬等工作板块,为学生们及时准确地获知学生工作信息提供方便。除此以外,还可以建有辅导员心理咨询、生日祝福等与学生心灵交流的板块,在这些板块建设中,可以以轻松幽默的网络语言方式发布公告或直接进行对话,这样容易被学生接受。此类QQ群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生工作的真实性,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在大学中,学生与任课老师在课外直接交流的机会是很少的。学生对课程中的问题主要通过老师的电子邮箱或校园网中的教师个人主页与之交流。但这种师生交流的缺陷在于它是一种点对点的纵向交流,教师如要逐一回答学生的问题,会增加很大的工作量,所以即使是很负责任的老师,回答学生问题都不可能及时。而任课老师如果建立了“群”,则实际上是为同学们建立了一个专业课程互动共享空间。这种以专业课程为中心,以班级为主要群体范围的即时通讯交流平台,就好比一个生机勃勃的网上“桃李园”,使学生们能找到共同话题和专业兴趣爱好,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老师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辅导,在群里布置思考题,布置作业,提供课件下载,的确有利于教与学。总之,如果辅导员和任课教师能够积极建立与学生联系的“群”,就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科研能力,提升学生文化品味,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工作。

3在学生的党、团支部中建“群”,培养“舆论领袖”,监控好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思想动态

高校学生中的党团员比例是很高的,学生党团组织应积极主动为同学们提供帮助和服务,让学生中的党团员能经常看到组织的身影,感受到组织的存在和影响。学生的党、团支部可以通过建“群”的方式来增强活力,延伸影响。以学生团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为单位,建立自己支部的“群”,通过群来定期过组织生活,发布通知信息,组织社会热点、政治经济形势讨论。同一个支部的党、团员,大家可经常在“群”中就政治经济形势、学习、生活、交友、兴趣爱好、求职就业、学校的发展建设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新党员、团员的发展讨论都可以在群上进行。让“群”作为学生党团员联系的纽带,增强团员意识和党员先进性荣誉感和责任感。

根据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常有少数人是消息和影响的重要来源,这部分人频繁接触媒体,比一般人更留心媒体信息,对有关事情有更多的了解,他们在一般网民中发表一些信息和表达看法,能影响普通人,这些人就是“舆论领袖”。在高校QQ群管理中,若能培养一批“舆论领袖”,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们在影响受众的态度方面作用明显。“舆论领袖”可由团委学生会干部或学生党支部书记担任。他们的发言要有代表性、有号召力和感染力,能够达到强化主流言论、孤立不良言论的目的,还可以借此解释说明国家、学校有关政策,维护学校形象。同时,“舆论领袖”还可以负责网络舆情及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监控,定期分类整理、提供检测分析报告。“舆论领袖”的工作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目的。

综上所述,QQ群作为大学生自组织的重要部分,其数量众多,而且涉及内容广泛。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这种现象,及时研究和关注群的发展,同时通过主动介入,尽可能扬其所长,充分利用其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从而促进其良好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参考文献

[1]陈英,张银芝.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传承,2009(6).

[2]赵卫川.创新与发展: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由之路[J].教育探索,2010(7).

[3]李昌祖,周杰,郑苏法.高校网络舆情及其研判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10(5).

[4]李维武.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与复兴[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5]李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7).

[6]韩德强.浅论青年自组织的兴起、特征及对策[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7]王欣.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现状分析[J].考试周刊,2010(35).endprint

猜你喜欢
舆情人文素质
人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舆情
人文社科
舆情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舆情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