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玲 张志成
河南省桐柏县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近年来,桐柏坚定不移地确立生态立县战略,努力打造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四大体系建设,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文明县城、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园林县城、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省级标准化茶叶示范区等称号。
党委政府重视奠定基础
一是成立机构。2006年,桐柏县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环保、工业、农业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30个建设目标承担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各建设目标承担单位、各乡镇政府也按照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在组织领导方面,形成了全县上下一盘棋,各级领导、各部门齐抓共建生态县的良好局面。
二是建立目标责任制。2007年10月,编制完成《桐柏国家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省专家组评审,同年12月,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实施后,县委、县政府把生态县建设作为“生态桐柏”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生态县建设的工作任务按年度进行分解,并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落实到各目标承担单位和各乡镇政府,建立健全了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制。将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实施列入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把生态建设作为桐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三是切实增强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态县建设的文明意识。桐柏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建设生态桐柏、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每年的环境纪念日,在县城悬挂标语、设立咨询台、分发生态县建设的宣传册等形式向公众宣传生态县建设的目的意义,利用电视网络覆盖面广的特点,制作生态县建设工作专题片,把生态县建设工作宣传到乡镇。同时,还在各中小学校开展生态县建设环境征文活动,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和普法活动,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弘扬环境文化,增强了公众的环保生态文明意识。
四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地方重大建设项目,加大了投资力度,建立了以公益性项目和科技投入为主体,以启动和引导发展为重点,实行无偿和有偿扶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全力完成生态县建设目标任务。同时,鼓励全社会对生态县建设的投入,对服务对象明确的公益林、水土保持工程以及依托其获取直接收益的单位,建立了直接受益者的资源补偿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强化环保监督,促使企业严格执行环保标准,结合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增加环保投入。
依靠科技进步提供保障
近年来,桐柏坚持念“山”字经、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开发独具特色的生态型产业。确立以“建设生态文明,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为重要内容的生态建设格局,制订了生态县建设、淮河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林业生态县创建、园林城市创建等发展规划,出台了《森林资源管护条例》,生态重点工程和造林绿化取得新突破,新增造林面积10.5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3万余亩,全县有林地面积达156万亩,其中火炬松、板栗、木瓜等面积居全省前列,先后被命名为“河南优质板栗之乡”“中国木瓜之乡”。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2%,城乡造林绿化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全民义务植树蓬勃发展,通道绿化合格率98.5%,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8.3%。加大“三乱”(乱采矿、乱砍树、乱建房)治理力度,巩固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推进集权制度改革,强化林木资源管护,严厉打击滥砍滥伐行为,使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生态县建设的科技含量。
全力以赴创建推动升级
按照环保部对生态县建设指标的具体要求,桐柏县委、县政府把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目标管理,全力创建。在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村)创建过程中,县、乡两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全面推动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增强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着力建设好城镇供水、排水、公共交通、城镇道路、桥梁、防洪、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镇容环卫、道路照明等城镇基础设施,确保环境建设与城镇建设同步,并由此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加大生态村镇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和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已达到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创建标准的乡镇,积极申请国家和省市环保主管部门考核验收,巩固创建成果。
在开展生态乡镇创建的同时,积极申请国家和省市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在全县207个行政村、8个居民社区中,对照创建标准,结合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对符合条件的行政村和居民社区,积极申请创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生态村(社区)。通过努力,已有2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4个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5个乡镇已委托有《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资质的技术部门对其创建规划进行编制,2个乡镇、2个行政村正积极上报申验资料,申请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
“生态立县”战略巩固发展
一是坚持工业主导,着力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的生态工业体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快设备更新改造、重点节能工程建设,严格新建项目能耗准入制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围绕推动发展方式向减碳低碳型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全县能耗降低率、一氧化碳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出境水连续稳定达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千方百计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整合,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二是重视和加强“三农”工作,着力构建生态农业体系。以规模化发展、有机化种植、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努力推动农业由传统种植向有机种植、基地化向产业化、特色产业向支柱产业升级,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林果、中药材、茶叶、蔬菜、花生、畜牧等特色产业。加快品种改良,鼓励规模发展、规模经营。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力推进茶叶、花生、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毛集、黄岗镇为中心的2万亩标准化花生示范核心区和程湾乡、月河镇为核心的省级标准化茶叶示范区,被农业部确定为花生高产示范县和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花生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构建生态城镇体系。以县城建设为龙头,带动小集镇和新农村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城镇。逐步完成申铺高速引线、城区河道、近城山体、单位庭院等绿化工程。坚持科学规划、产业支撑、基础先行、特色兴镇的原则,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出台扶持重点镇、中心镇发展政策,不断探索集镇建设投融资新路子,加大投入,突出特色,努力打造设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生态宜居集镇。推进城镇精细化管理。以文明社区创建为载体,加强综合治理,深入探索县城管理“社区化、市场化、专业化”路子,完成了盘古大道南延、英雄广场等绿化工程,完成县乡道路建设86.5公里,村道建设82.3公里,城镇建设逐步呈现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生态和谐的格局。
四是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着力构建生态旅游体系。坚持以自然生态为依托,以淮源文化、盘古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为支撑,以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为主题,以建成全国知名地标源头和佛道教文化圣地为目标,精心打造淮源、龙潭河、祖师顶、桐柏革命纪念馆四大精品景区,规划开发休闲度假、红叶观赏、生态农业、生态养老四大特色旅游,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淮河源风景名胜区已晋升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作者单位:河南省桐柏县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