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的无威胁感课堂环境创设

2014-10-31 17:02李晓航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奖惩惩罚威胁

李晓航

一、心理学视角下课堂环境中的威胁感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威胁是个复杂的现象,笔者在此探讨的威胁是发生在课堂环境下,由学习压力导致的学生的一种消极体验。不同领域的研究均表明,这种带有着威胁感的压力对学生的学习、认知发展、情绪、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了不良影响。而近些年随着关于脑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此观点找到了更多依据。

(一)威胁感与认知

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当个体面临威胁情境时,认知会受到局限,不能很好地分析环境中的信息,降低将信息良好联结并整合的能力,从而使较高级的认知功能受到影响,即某些类型的学习也会被个体所感受到的威胁所抑制。斯皮尔伯格(1972)提出,处在焦虑的威胁中的人,对环境的反应度降低,但小心和保守的程度,刻板和老套的思维,以及机械性的行为会增加,却不能执行复杂的智力活动,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获得成就和学习的能力都有显著下降。

(二)威胁感与创造力

威胁感对创造力的影响不仅因为威胁感对个体脑功能及认知产生负面作用,还因为威胁感产生的来源很大一部分是与奖惩形式以及动机密切相关。课堂上时刻存在这各种不同形式的奖励和惩罚。其中有物质性的,例如教师给予的礼品奖励;也有非物质性的,最常见的如教师不同含义的表情。而在学生期望得到奖励而惧怕得到惩罚,或者仅仅是因为关注是否能够得到奖励时,在这种患得患失之中,学生往往已经忘记了获得奖励或者惩罚的原因,比如他们对知识的良好掌握,而只是过分关注奖励和惩罚这种形式本身。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中的学生经常体验着威胁感。而这种威胁的体验使学生变得更加注重别人通过奖惩对于他们进行的强化。换句话说,威胁产生的焦虑使个体更偏爱外在动机而不是内在动机。而众多领域的研究都表明,内在动机在反思创造性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外部动机则与那些设计非创造性的、记忆性的技能和任务的工作紧密相连。因此,课堂中的威胁感抑制了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三)威胁感与情绪、人际交往

课堂中产生威胁感的事件几乎随时可能出现,比如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被要求回答问题,参加限时考试,总是为失败担心,遭到同学们的欺负或嘲笑等等,甚至一个学生很可能将一个温和的紧张刺激感受为一种威胁。而当学生一旦体验到威胁,紧张、焦虑、无助等消极情绪体验就会伴随着产生。显然,这些消极情绪又会对认知产生不良影响。

面临威胁,处在不良情绪状态下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同样面临困难。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焦虑和威胁可能导致对于情感支持和社会支持的更大需求,但焦虑的人往往倾向于远离他人。这使得这些面临威胁的学生在与同伴交往时面临困难,羞于向同伴诉说自己的焦虑与苦闷。

二、无威胁的课堂环境的营造

(一)适当的奖惩方式

相对于奖励而言,惩罚更容易给学生带来威胁感。虽然惩罚作为学校德育采取的一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学生分清是非、善恶,对受惩行为作出回避、退缩、改变的反应,削弱受惩行为的动机,达到改正的目的,也有助于学校维护校规。但惩罚绝不是教育的目的,更不能成为教师发泄的方式,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在课堂管理实践中,教师还是很难做到为“教育而罚”。尤其是有的教师喜怒无常,无形中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压力。而当学生不能理解惩罚的真正意义的时候,只能将学校、教师和惩罚联系在一起,从而厌学,在课堂里感受到威胁。所以惩罚的内容应当是包含着能让学生明白他的错误原因和改正方法的。

惩罚往往直接造成威胁,但外在的奖励系统也可能间接地导致威胁感的产生。有许多研究已经在探讨奖励与动机之间的关系。外在的奖惩系统激励作用明显的同时,也导致学生过分的依赖,对奖惩系统的依赖会让学生始终依靠外部动机而削弱了内部动机的力量。而一旦当外部动机失去而学生并没有培养起内部动机时,其失去方向等消极后果可想而知。戴维认为好的奖励的条件:尽量及早表示,实事求是,标准一致并持之以恒,有受鼓励者心目中德高望重、地位不凡的人给予奖励。或许,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我们的关注点都应该放在奖惩是如何被学生所体验的。

(二)提问方式

在课堂上教室的提问可能也是导致学生感受到威胁的原因之一。现在中小学中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和按照座位顺序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不在少数。但这样的情况没有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使得学生胆颤心惊,而又担心是否回回答的结果,感受到威胁的存在。有效的提问方式不是由学生口中说出教师想听到的或是所谓的标准答案,提问应该是促进学生的理解、思考的,也是考察的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方式。那也就需要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在备课设计问题是不但是设计问题的内容,也要设计要求回答问题的对象。只有保证问题提出后,学生回答和教师的引导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对学科的兴趣,这个问题对学生才是有效的,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由此而产生的威胁。

(三)营造班级良性竞争氛围

由于青少年的特定心理特征,会对归属感有强烈需求,又较为容易产生嫉妒等不良的竞争心理,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自己的情绪。因而,归属于某一个群体的需要和群体中的竞争都可能导致同伴间的压力而使学生感受到威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着力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让学生感到融入这个集体,同时有向上的氛围,在集体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的进步,互相帮助。班级中也要有适当的共同解压的方式,提供适当的休息、放松的时间。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吉林】

猜你喜欢
奖惩惩罚威胁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受到威胁的生命
惩罚
面对孩子的“威胁”,我们要会说“不”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