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卫平
“上稿难,难上稿”是众多地方台记者的共同心声。地方台记者身边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而一旦发生大新闻,就有大台的记者来将新闻“抢走”了。如何在平常的小事中发掘出“大新闻”,成了地方台记者每天都要面对的考题。
某日,我偶然翻阅到上饶电视台2013 年2 月《时政要闻》用稿小结,突然对地方台记者的“生存之道”产生了一丝明悟。上饶电视台的用稿小结中写道:“婺源台的《婺源:正月十三龙灯“起灯”好欢畅》上了中央台《新闻联播》,不仅有解说,还有同期声……”顿时,“龙灯”舞进央视《新闻联播》这条新闻让我产生了几点感悟,而且这些感悟让我在以后的新闻实践中受益匪浅。
一是新闻要有敏感。正月是中国传统的“狂欢节”,其中以正月十五“闹元宵”最为隆重热闹。在婺源,每年都要舞龙灯,不仅场面壮观,而且还寓有“红红火火、添丁旺家、望子成龙”等美好希冀。所以,每年的龙灯总会引得众多游人和市民争相追逐。这是地方特色,也是国家欣欣向荣的一个展示,自然也就有了上央视的基础。
二是新闻要有时效。晚上的新闻,决不能拖到第二天。在地方台,拍摄、采访、写稿甚至剪辑,都是一个人完成。这样一来,一条新闻拍完人也累得够呛。然而,趁热打铁总是不错,全程由一个人完成也有好处,那就是写稿会更顺畅,同时对同期声、素材更熟悉。接下来就是剪辑、送审、上传了。
三是新闻要有特色。要想新闻能及时播出,不是说“做了”就行,还要“做好”,有特色。龙灯的特点是“喜庆”“热闹”,我们在拍摄时,就要从高、中、低,远、中、近进行多角度展现龙灯的威武、壮观。采访时要充分展示游人或村民的兴奋,力求将乡村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敏感、时效、特色是地方台记者上稿的三大重要元素。2014 年元宵节,我再次精心准备,因而又有《江西婺源:板龙灯 家家户户板凳串长龙》《江西婺源:接长龙灯 寓意人丁兴旺》等多条“龙灯”新闻稿件在央视呈现。
当然,新闻采访涉及方方面面,但有两个关键词不可或缺,那就是“勤奋”和“灵活”。都说“勤能补拙”,地方台记者虽然受地域限制,采访空间不大,但也有优点,那就是长年在一地,“本地资源”得天独厚。像天气变化、突发事件,地方台记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只要你关注生产、关心生活,从人的角度去挖掘就容易上大稿。比如,《江西:大雾来袭
高速公路实施交通管制》《江西婺源长溪村:受灾严重30多栋房屋倒塌》。又比如,同样是下雪也有多种表现手法,《江西:多地降雪 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江西:冰雪美景 银装素裹醉游人》,不同的角度都给人以真善美的表现,上大稿也就成自然了。再比如,油菜花是婺源品牌,但如何用好却有一定讲究。2013年3月13日正值全国“两会”,我采写的新闻《江西婺源梯田花海盛开》第一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单条播出,与长城雪景相互呼应,为全国“两会”锦上添“花”,反响很好。在2014 年3月,我换一角度,在赏花客身上做新闻,创作了《江西婺源:油菜花开 游人如织》《江西婺源:昨接待游客21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等上央视播出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