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IBM 发布Q3财报与倒贴15亿美元卖掉芯片制造业务的消息几乎同时发布,业界一片哗然,IBM股价甚至一度重挫8%。但其实,利润同比下滑99.6%事出有因,甩掉芯片制造业务蓄谋已久,彭明盛时期的财务目标早已不合时宜……“IBM怎么舍得把芯片也卖了?”很多人问。“卖的是芯片制造,可以理解为芯片工厂。”笔者无奈地重复着。 本来不想写什么,但面对太多的误读还是在这里一并“科普”了吧。
芯片业务包括芯片制造与芯片设计。举例来说,高通、Broadcom是只有芯片设计而无芯片晶圆工厂的芯片巨头,台积电、GlobalFoundries是只有芯片生产而无芯片设计的代工企业,而Intel、三星是两者兼而有之的芯片巨头。由此可见,剥离芯片制造并不影响IBM在硬件产业的地位。在这笔交易中,随芯片工厂一起剥离的还有5000名IBM员工(包括800名技术专家),IBM在芯片制造方面的众多专利,以及15亿美元倒贴的“嫁妆”。而接手方GlobalFoundries则需要在未来10年保证向IBM提供22纳米、14纳米和10纳米制程工艺的芯片。
曾经说要效法ARM模式的IBM全球硬件负责人罗思民这次如愿了吧——没有了芯片制造业务,为OpenPOWER联盟成员开放处理器知识产权(IP)的IBM,这下更像ARM了。剥离了芯片制造业务后的IBM将如释重负,并可全力专注于芯片设计,将更多精力聚焦到云、大数据、事务处理和分析优化系统这些战略方向上来。另一方面,摩尔定律正在失效,未来芯片需要更具革命性的物理材料。3个月前,IBM刚刚投入30亿美元用于只有7纳米的石墨烯碳纳米芯片的研发,IBM研究院的两名该领域诺贝尔奖得主主持项目,他们将是硅芯片时代的终结者。
“IBM离亏损不远了吧?”这是不少人对此次财报的看法。“超低的利润主要是因为计入了甩掉芯片制造的倒贴成本。”笔者只能这样说。IBM 3Q只有1800万美元的利润,来自于实际净利34.55亿美元对冲了34.37亿美元的非持续运营业务净亏损后,这主要是因为IBM芯片制造相关业务、人员、技术、工厂的剥离。在战略转型期关注战略业务的增长远比关注某一季度的整体表现更能预测未来。看看财报最后的部分,IBM其实在战略型业务上从年初到目前基本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云计算营收增长超过50%,云服务增长80%,商业分析增长8%,信息安全业务增长超过20%,移动业务已实现翻番。
陷入价格战的云计算是否属于低价值业务?IBM创新业务总经理Daniel Sabbah给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他称,云计算规模有多大、收入有多少都很难说,因为机遇是空前的。
但在这样一个“低利润”的云时代下实现IBM 20年来最大幅度的转型,财务目标怎可能不变呢?况且将重要目标定位为满足华尔街的需求,也不符合IBM“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的企业价值观啊。 (陈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