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

2014-10-30 13:37张丽苹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佛法王国维彼岸

张丽苹

我心一切皆已成空,即为空者乃称为无。

无我即是无真我,忘我,以空性顿悟菩提心,禅至无我境,四大皆空。

无我境也称无我境地,只心无旁骛、心无杂念才可达的至高境界。无我境地深处有三扇大门——千锤百炼领悟之极限、才气焕发之极限以及天衣无缝之极限。此三极限,四天宝寺的千岁千里,青春学园的越前龙马都有极高的见解。清国学大师王国维论词有云,“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的“无我”的本义是“无欲之我”,无欲,观之对象非特别。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

“无迹之迹诗始神。”故古之寄情,多出于山水。而设身处地,悬拟诗词,万物则与我同一。李白《赠横山周处士》:“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苏轼《书晁补之藏与可画竹》:“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词前小序:“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苏轼《庄周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此皆是以情化人,以物化人,正统老庄之思想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黄檗禅师曾说:“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至无我境,最简法是对一切物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即无心。无心非没心没肺,而是念而不执。佛教的诸佛菩萨所修所得的就是无我无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红粉骷髅,白骨皮肉。

《心经》有云: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无我境,依大智慧到达彼岸。大智慧,空义显无师智。彼岸,无我出世间,脱六道轮回。《心经》浩如烟海的佛法其实只讲了五个字:无我出世间。无我即真心,真心出世间。无我境修行者在世间的表现犹如行尸走肉一般,心如止水,无辱可忍,即: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一类修行者在世间居多。证得法无我境界的修行者在世间的表现有如普通人,无拘无束,身心解放。虽喜笑怒骂、荤腥不忌,其实真心无我于二六时中,如如不动。此类修行者在世间更为稀有,远如济公,近如缠子。即: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老子认为:人要表现柔弱,不要刚强;人要表现愚鲁,不要聪明;人要无我、无为、无欲、无事、无智、无知、无私、居下、清虚、自然……

无我者超越普通界限,超越我与世界、我与非我、主与客,乃至圣人,不计得失,功随而至。我们要做的是得意事来处之以淡,失意事来处之以忍,渐渐修得平常心,登堂入室至无我境,洞天开朗。

【点评】

文章语言精道、纯熟,引用信手拈来。文章中关于“无我”的诗文典故随处可见,让我们佩服作者读书之多,视野之广。在作者看来,“无我”是至高无上的一种人生追求,是一种能将是非荣辱淡然处之的人生态度,更是让自己心态平和的人生信念。

文章中出现了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如:“《心经》浩如烟海的佛法其实只讲了五个字:无我出世间。无我即真心,真心出世间。”这样精炼富有哲理的语句如同一位长者的智慧所得,令人佩服称奇。(指导教师 庞振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佛法王国维彼岸
彼岸
针与盐
王国维:不能接受他们的欢迎
法雨辰??吕逸雪??贾欣悦等
吉祥“三宝”棕胸佛法僧、蓝胸佛法僧、三宝鸟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敬伟书
到了彼岸
幸福不在彼岸
王国维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