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火石寨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分析

2014-10-30 22:14卫萍萍璩向宁曹园园
绿色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评价

卫萍萍 璩向宁 曹园园

摘要:指出了火石寨国家地质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极具特色,有丰富的历史宗教文化,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火石寨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评价,探讨了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旅游资源;评价;火石寨

收稿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286—02

1引言

随着旅游休闲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对旅游更加注重,旅游活动也越来越多。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应该适应休闲经济时代的要求,探索新的目标和标准。自1999年我国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旅游业已成为西部不少县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县域旅游业研究成为不少旅游学者关注的重点[1~2]因此,文中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2](以下简称《标准》),对火石寨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分析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生态的影响问题,提出了旅开游资源可持续发机制。研究旨在为火石寨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2研究区概况

火石寨国家地质森林公园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北部的火石寨乡境内,地处东经105°41′~105°47′北纬36°04′~36°11′,面积6100hm2[3]。形成于内陆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在黄土高原之上,区内的丹霞地貌具有大、多、长、密、厚等特点,人文景观有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三教的历史遗址,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它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回族风情为一体,是一所多功能的综合型地质森林公园。

3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

3.1旅游资源类型与丰度分析

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实际考察,参考县志,以及座谈调查等途径与方法,对火石寨内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普查,一共提取了15处旅游资源单体。依据《国标》中旅游资源分类体系进行分类可以看出火石寨的旅游资源8个主类全部具备,31个亚类中有15种,155种基本类型中有22种,分别占了全国旅游资源的亚类和基本类型的48.39%和14.19%。

3.2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价

依据《标准》中的“旅游资源共有的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对各个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经10名旅游学、地理学、生态学专业背景的专家评价,得出了资源等级和代表性资源,资源等级分别是有特品级、优良级和普通级其中特品级3处,占总数的13.64%。优良级12处,占总数的54.55%。普通级7处,占总数的31.8%。火石寨的旅游资源总体质量处于中等水平。

3.3旅游资源特征评价

3.3.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火石寨自然保护区黄土高原中山山地向黄土丘陵、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过渡的区域,虽然面积不大,仅98km2,但发育了地文、水域、生物、气候等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塑造了多样性的自然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占《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地文、水域、生物、气候等4个自然旅游资源主类中17个亚类中的10个亚类,达到58.8%。火石寨地区国土开发历史久远,丝路文化、佛教文化、西夏文化、回族文化先后在这里繁兴,建造了大量的建筑、寺庙、石窟、壁画和石刻等,占《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人类活动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等4个人文旅游资源主类中14个亚类中的5个亚类,达到35.8%。显示了火石寨自然保护区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体,人文旅游资源为特色的旅游资源禀赋。

3.3.2丹霞地貌发育典型、资源品级优异

丹霞地貌具有分布面积大、资源单体密度高、构景岩层厚度大的特点,资源品级优异。这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可称得上是丹霞地貌出露面积最大的。火石寨丹霞地貌景点分布集中,据统计,园区丹霞地貌景点的最大密度可达到8个/km2,景点组合丰富,分布集中,这在全国丹霞地貌风景区是少见的。火石寨自然保护区的构景地层白垩纪三桥组、和尚铺组,总厚度达1160.1m。构景地层的厚度之大,在全国丹霞地貌风景区为数不多。火石寨自然保护区丹霞地貌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海拔分布最高的丹霞地貌群。最高峰黄圈山海拔2632m,岩峰海拔一般在2300m左右,沟谷1800m,相对高差约300m,雄浑壮观,丹崖顶部平坦四周浑圆,其雄险可比花岗岩大山,奇秀不让喀斯特峰林,堪称全国丹霞地貌之一绝。

3.3.3资源组合优势明显,有利于资源保护与利用

区内丹霞地貌地文景观与植被生物景观组合、丹霞地貌地文景观与佛教石窟艺术景观组合、自然旅游资源与回族文化旅游资源组合,特征优势明显,提升了保护区资源品级,有利于资源保护,有利于旅游开发,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区内丹霞地貌具有分布面积大、资源单体密度高、构景岩层厚度大的特点,资源品级优异。西吉县月亮山一带丹霞地貌的分布范围,西从月亮山主峰,东至园区东侧的黄庄林场,南从月亮山分水岭卡不住、黄圈山一线,北至杨明河,总面积约500多km2。其中,具有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区域,面积就达97.95km2。

4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其生态影响

4.1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保护区自2001年5月火石寨风景区挂牌开始接待游人以来,旅游发展势头良好。2001年共接待游客5000多人,旅游收入2.5万元,2002年旅游人数增至2万人,旅游收入达15万元,较之2000年增长500%。随着景区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和经营管理的逐步完善。先后建立了沙岗、干石窑、王家垴、扫帚岭、武家庄5个管护站,建成了巡护道路、护林防火瞭望塔、防护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了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的景区大门,在云台山、石寺山、禅窑景区修建了40km的管护巡山和游山路,建成了火石寨地质博物馆,是宁夏唯一个地质地貌类的专业博物馆。endprint

4.2旅游开发对生态的影响

建立自然保护区,适度开展旅游,有利于生态保护,促进保护区建设。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伴随着旅游者的涌入,对保护区的生态势必产生影响,如来自旅游和其他方面的污染物和废弃物质等,排放到自然环境之中,对生态产生负面影响。由于丹霞地貌的特殊分部基本上把游客在保护区的行为活动被限制在游山路和观景台等处,对保护区生态影响较小。当然,目前火石寨自然保护区尚处于旅游开发初期,这种影响较小。但应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容易遭受破坏。没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山岳型旅游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5火石寨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分析

5.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扯、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地球,优化自然生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造福人类[5],那么在火石寨自然保护区现在正处于开发初期,我们应该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做到和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争取把它建设得更加美丽,实现永续发展。

5.2加强特色宣传,打造民族品牌文化

区内的文化遗址有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是历史研究和考察的理想地点,首先应以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文化为背景以特色伊斯兰教文化为主,其他二者相辅。二是利用各种途径来强化宣传。没有宣传就没市场,我们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时宣传是必备而且应与包装同步进行,甚至必要时刻宣传先行。同时也应在发展观光旅游的同时,在通过国际旅游文化节、中阿论坛、古尔邦宗教传统节日、古玩博览会、休闲度假等方式,以提高经济效益来扩大社会影响,提升民族文化品牌的知名度。把回民文化的遗址与当地的民风相结合,突出回民文化的特色,打造一片具有历史意义的回民文化,让更多国外的回民感受到中国回民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 李瑞,殷红梅民族县域旅游发展定量综合评价-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个民族县域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0):1263~127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

[3] 王富吉.火石寨国家地质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特点及发展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215~217.

[4] 唐承财,钟林生.内蒙古凉城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9):195~200.

[5] 季昆森生态文明是永续发展的文明[J].中国人口,2012(22):3~6.

[6] 陶伟,刘锋,刘家明.宁夏回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地理科学,1998,18(3):279~284.

[7] 马东跃.宁夏回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0,37(188):44~48.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评价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辽宁锦州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品牌定位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